人生的输与赢
方圆家,夫妻和睦,儿子情商高,但夫妻双双失业,儿子成绩差,很难考上大学;
乔卫东家,北京五套房,女儿是学霸,但夫妻离婚,妈妈过强的控制欲,让女儿得了抑郁症,想逃离家里;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季胜利家,家境富裕,妈妈体贴,但妈妈得了乳腺癌;因为儿子的赛车梦,儿子父亲有严重的隔阂。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方圆家缺钱,乔卫东家缺自由,季胜利家缺健康,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在方圆家,儿子一改往日吊儿郎当,很努力地听课做题,终于在期中考试的时候,从班里倒数进步到班级中游。
这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妈妈童文洁还是不满意,觉得孩子成绩没别人家小孩好。
直接说了一句:“成绩不好,其它都没有用。”就否定了孩子所有的努力和优点。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在你看来,高考是横着比的,职场也是横着看的,人这辈子好多时候都是横着看的;
但,横着看,能怎么着?
人这一辈子,从头走到尾,你要竖着看。
你所有的成功、失败、退步、进步、欢乐、喜悦,全部都得竖着看,都在你一个人身上。”
他们用输赢来定人生的成败,可是赢的名额有限,总要有人输的;即便再努力,天赋有限,也会输。
难道输的人就会一辈子过不好吗?
廉价的人生,才只分输赢。
人生,要以余味定输赢。
有余味的人生,哪怕外人看来是输的,它也是赢的;没有余味的人生,哪怕外人看来是赢的,那它也是输的。
图片来源 | 电视剧《小欢喜》
01 输了一辈子,赢在余味
1987年,74岁白方礼退休回老家,看到一群小孩在田里干活,便问: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跑啥?”
家里太穷,孩子上不起学。
白爷爷拿出养老的5000元,送孩子上学。
之后20年,他蹬三轮赚钱,捐了35万,圆了300个孩子上学梦,不动声色。
“能吃能睡能穿就行,没什么穷不穷的,孩子能上学就行。”
“有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娃儿上学的钱。”
有人会质疑老人:“这么辛苦值得吗?你所有的钱才35万,还不一定能顶上别人的零头呢”。
“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
有人说他输了,我却说他赢了。
这样的人生,它又输在哪了呢?
图片来源 | 纪录片《白芳礼》
02 苦了一辈子,赢在余味
每一天,90多岁的她,佝偻着背,挎着小布包,走出村子。经过石桥,走过村上的公路,去买她最爱的白菜。
图片来源 | 纪录片《二十二》
“买白菜啊。白菜便宜。买白菜吃。”
图片来源 | 纪录片《二十二》
眼前可爱的老人,在1944年的冬天,被日本士兵抓走,在慰安所遭受了3个月非人折磨,还怀孕了,那年她才24岁。
图片来源 | 纪录片《二十二》
在慰安所,顾着逃生,她不敢害怕,现在害怕了。
她把孩子生了下来,带着「慰安妇」,这个让她耻辱一生的身份,继续活着。
而在平日里,韦奶奶像所有普通老人一样,淘米煮饭,洗衣洗碗。
图片来源 | 纪录片《二十二》
图片来源 | 纪录片《二十二》
但在吃白菜时,韦奶奶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图片来源 | 纪录片《二十二》
她不感谢苦难,她感谢自己,依旧能乐观地爱世界。
她的人生余味,除了泪水,更多的是,如何擦干眼泪,笑着爱世界。
图片来源 | 纪录片《二十二》
03 平淡了一辈子,余味无穷
在折叠伞时代,油纸伞做工费钱费时,几十道工艺,没有多少人在坚持了。
但,油纸伞的美与百年手艺传承,让坎温坚持在山区平淡一辈子。
开发商征地,给他们12套房子也不卖,因为土陶手艺不能毁在他们手里。
图片来源 | 纪录片《寻找手艺》
为了传承这项非遗,他们不在乎赚钱多少,多做多卖,只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陶器。
在戈壁荒滩上,有一位放羊人——胡达拜尔达。他该放羊时放羊,不放羊时制作、演奏巴拉曼、热尔普、都塔尔等民族乐器。
图片来源 | 纪录片《寻找手艺》
在茫茫荒滩上,他用音乐抚慰着仅剩的几户人家,更是在提醒路过的游客:在偏远角落,别忘了,世上还有这乐器存在。
“向北90公里无人,向南8公里无人,向西11公里无人,唢呐的声音以胡大拜尔地为中心,抚平整个戈壁滩。”
难在我们不知道该守护什么,更难在我们不敢去从一而终。
守护不分价值高低,不分回报厚薄,只求我乐此不疲,只图我心甘情愿。
他们的人生余味,除了平淡,更多的是,如何坚守我的热爱,哪怕没人知没人爱。
图片来源 | 纪录片《寻找手艺》
04 浪费了半辈子,赢在余味
上面这些手艺匠人都出现在了纪录片《寻找手艺》里。
他们开着一辆旧车,行程34300公里,跨越23省,拍摄了144点,记录199名手艺人。
有人在默默传承,有人在默默将传承记录、发光。
有人觉得,在经济时代,拍这片子,浪费钱浪费时间,一开始很少网站愿意播。
图片来源 | 纪录片《寻找手艺》
但,当片子播出后,有很多观众要买坎温的伞,张景打给老人时,才得知,老人去世两个月了,伞再也买不到了。
要是没浪费钱拍这片子,世间也没人知道这门手艺。
图片来源 | 纪录片《寻找手艺》
张景庆幸自己浪费钱了,观众更庆幸这部片子拍出来了,知道了这群可爱的人。
如今片子已经是视频网站排行第三,被观看20万次,弹幕超过两万条。
让张景庆幸的,还有这个时刻:
他们刚去贵州小黄村的那天,是村里唯一手工造纸的两姐妹最后一次造纸。
她们老了,没办法再做下去了,这门手艺今天要失传了。
她们高兴坏了,说:
“这样的话,我们的照片就可以去北京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呀。”
“阿妈,你们到北京了”,“已到广东河源”,“已到深圳”,“已到俄罗斯”,“已到纽约”……“已到温哥华”。
图片来源 | 纪录片《寻找手艺》
人活一辈子,到底就是图个真情实感,图个我乐意。
即使,张景拍了亏本纪录片,浪费了钱、浪费了时间,但他压根没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