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净土法门只是讲死亡、度亡灵的法门,对现实人生和社会没有裨益。这是对净土法门的误解和歪曲。
印光大师指出:净土法门“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文钞续编·净业社年刊序〕
《观无量寿佛经》云:“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三者,称为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既是信愿念佛人求生极乐的基础,也是教化人民,净化世间的纲领。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世间福德,称为世福,又叫世善。行世间善就是“众善奉行”,是做人的人伦道德。若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失去了作人的资格。慈心不杀就是和谐共存。修十善业:不杀、不盗、不邪淫(三身业清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妄语(四口业清净),不贪、不嗔、不痴(三意业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就必能从自心作起,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间净土的实现。
“受持三归(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足众戒(居士守五戒、八关斋戒、居士菩萨戒,僧人守具足戒),不犯威仪”,称为戒福,又叫戒善,就是“诸恶莫作”。人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心自然良善,社会必定和谐安乐。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称为行福,又叫大乘善。大乘佛法的特色是发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发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深信因果,知道种善因必得善报,种恶因必受恶报,则能从自心弃恶兴善;读诵大乘能了悟宇宙人生真谛;劝进行者就是以佛之正知正见作弘法利生的事业。
净业三福是净土法门的基石。以净业三福“觉世牖民”,教化民众,必能净化世间,则和谐社会必能变为现实。所以净土法门对“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