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为期》是一部由周晓萌执导,俞灏明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日为期》影评(一):Vol.1#第三天
Vol.1#第三天#以前一直觉得国外好。国外的空气好,国外的教育好,国外的科学技术先进,国外的什么都好。直到长大工作以后,有了钱自己可以走出家乡,走出国门以后才发现,老外口中的更喜欢上海原来可能是真的,并且发自内心的。但自己还是忍不住要出去看看,因为正如巫老师说的,出去了以后才会觉得家更可爱
生活中就是细小零碎的事情组成的,孩子上学了,考了一百分,妈妈生日,买的蛋糕很温馨,谁家结婚生子了。。。组成一句话,这就是生活!
发现自己多么微不足道,却是你的亲人必不可少的一员,谁都是唯一的存在,没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你就永远也不会快乐,所以,珍惜当下,保持初心,爱生活,爱家人!!!
《三日为期》影评(三):回归到“道”
感动,就是那些还在我们脑海中依稀可见的记忆、那些妄想过、追逐过,让我们生命绽放又凋零、陨落又涅槃的种种。
我想大多数人都活得中规中矩,失去那些一脉以来的安定确实很令人不安更有可能是发指,是的挣扎在世间就是我们的常态,把生命融到生活中,便也寻不见了生命,可生命还是在心底沉吟又呼喊。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唯有守住自己的道。
深夜一个人看的落下两行热泪 “儿子问我,家好为什么还要出去?” “我想了想告诉他,出去了才知道家好” 旅途中 他们都在寻找自己
老陈的四川饭店是旅人的驿站,对于老陈来说来往的旅人也丰富着老陈。20岁的大梁,58岁的老许,年青的小夫妻,80来岁的两位老友…冒险的初衷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通过冒险获得了慰藉。
而写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坐在工位按部就班的过着差不多的生活…你呢?
参加了@知了青年 的新节目《三日为期》审片会。作者想用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示世界,和观众来达到一种所谓的“共情”。想法很好,选题新颖,从心里支持。但是也要批评一下,纪录片充满了抒情的意味,有点形而上,像一个人自顾自唱着赞美的歌,表现了很多过于主观的赞美和煽情,确实这个社会很多事物需要赞美,过于主观过犹不及。还有影片奇怪的景深,全程糟糕的背景音乐和旁白,让我有点不适,略感恶心,想说爱你,身体却很诚实,相比于之前《了不起的匠人》,高下立判,希望越来好吧!
作为互联网首档观察式纪录片,《三日为期》蹲守固定地点,以观察者的视角,用十二个三天三夜的时间,记录了十二个真实短暂的人间剧场。它以观察的形式,在我们无法抵达的远方,在被繁忙日常忽视的近旁,将人物的相遇离别,悲欢无奈真实地呈现。每集都有让我不断思考生活的意义。我看见了和我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不是按剧本演的真人秀而是真真实实的生活。整体看下来最触动的地方其实是偶然间发现,那些平常在大众眼中看起来“很幼稚”“不想长大”“不能理解”的一群人,他们其实很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纯素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信仰而坚持。
《三日为期》影评(七):vol.01丙察察线
第一次接触知了青年团队拍摄的作品,这种纪录片也是第一次接触,有20岁的男孩,有40岁的小学教师,有退休的大叔,有抑郁出来散心的女孩,有环游世界的夫妇,有来见识祖国大好河山的父女,有各行各业的白领,也有宁可作死 也不愿等死的84岁广东爷爷……在这条身处地狱 眼在天堂的丙察察线上最温暖人的是四川饭店老板,饭店十公里有人求救,不管是谁,他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之前我一直都想走出去,一直都未走出去,一直都未敢走出去。这个纪录片给了我勇气,告诉我这世间不只有个词叫邪恶,还有个词叫善良。有机会一定自驾走一次丙察察线,进藏感受一次当地的风土人情。危机四伏的魔鬼进藏路成为历史不自虐、不危险,一路美景赏遍。
《三日为期》影评(八):越长大就越会发现,平凡的才是最感动的
首先表示,是从隔壁《记录72小时(中国版)》拐弯进来的;因为看到宣传隔壁是陈晓卿团队和NHK联手打造的作品;但是鉴于术业有专攻,陈晓卿导演在拍摄食物方面一定是行家;但是在大纪录片方向,我持观望态度,因此并没有对72小时拥有满溢的期待。果不其然,今天拐弯进来看了《三日为期》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72小时试图用上帝视角记录平凡人的酸甜苦辣;三日为期却毫不费力用普通人视角做到了前者费尽心思追求的包罗万象。
每一集记录下一点印象最深的句子、镜头。
第一集:
两位老人,1位74岁,1位84岁,结伴穿越丙察察,老人说:实在回不去了,就在路上用石头块块(把自己)垒起来(埋在里面)。
第二集:
制造梦境的地方是没有钟表的,这似乎是一个定律。
《三日为期》影评(九):这才是中国版《纪实七十二小时》
第一集“死亡公路上的解忧驿站”
才看第一集,第一集选的地方真的很特别-“丙察察线” 所有进藏公路中最危险的一条,(节目里说的) 对于骑行过川藏线的人来说,沿路的饭店再熟悉不过,能休息,补给,也是漫长路程上的希望。
想起我们每天傍晚一到饭店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洗衣服,吃饭,然后休息,累但是超快乐。
纪实类纪录片就是能让你体味到人生百态,虽然只有短短三天时间的记录,但得以窥见一点也很满足了,有骑摩托车带着84岁的父亲到处游的一个广东人(能死在路上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有20岁独自骑行(自行车)和父母关系僵硬的新疆小伙;一位喜欢自己玩的退休中年(我老伴,女儿,女婿,三个人的工资还没我退休工资高,我肯定犯不着死 ,但是性格是这一种啊!) ;48岁的小学老师(说他自己是键盘侠,现实中特别懦弱);
很真实,但是第一集选的地点实在是太过于特殊了,以至于地点本身就极具故事性,期待之后的几集能惊艳我吧!毕竟NHK的原作拍的实在是太棒了!
补:俞灏明的配音听着很舒服,曾轶可的片尾曲还行,那些矫情的文字还是不用打比较好
《三日为期》影评(十):三日为期,人物剪影
1.丙察察线路上勇士:与其在家里等死,不如出来找死。面对不可回头的一生,我们应该大胆迈出勇敢的一步。 2.烈火街机厅:做为上海,乃至全国现存的最好的街机厅。游戏再先进,更新换代得再快。街机带给那一代人的热情和内心的放松都是不可替代的。 3.没有男人的渔市码头:谁能敌得过为了生存而强大起来的妇女们。
4.搏击俱乐部:兼职的搏击手们展示自己对力量和搏斗的向往。原来搏击拳手和搏击比赛是可以在正常生活中存在的。
5.与梦想博弈的青年公寓:一个在杭州阿里附近的专供创业青年租住的“拎包客”。公寓的定位(地理+客户)可谓极致精准。创业的青年们,有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不抛弃、不放弃,相信自己会成为那个成功的幸运儿。
6.偶像与粉丝共成长的剧场:原来还有这样的操作。女子偶像团体就像相声剧场一样,简单的剧场、宅男的粉丝和貌美的嫩妹子们。100元以下一张演出票,更为低廉的价格就能与偶像们握手、聊天,可以在剧场门口等候偶像下车,可以享受散场后偶像们欢送自己离场,拉进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也促成了“共成长的剧场”。
三日为期,人物剪影,观他人生活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