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火车站可能是京九线上最不起眼的小站之一。它是那么荒凉,四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和稀稀落落的村庄。它又是那么的小,只有一个早已褪色的站牌——“鄄城站”隐约可见,十多年来,每次从这里经过,从来还没有见过一个乘客,也没有见过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甚至于连一个车站工作人员也没有见过,一切都了无生气。
记忆中,97年,这个小站刚刚落成。那一年,我恰好大学毕业。长长的暑假,在家闲来无事,常与同学四处游荡。碰巧,有一同学家就在这小站附近。有一天,这个同学邀我到当地的著名景点——小火车站一游,我便欣然骑车前往。
那时,京九线还没有通车。生于乡野,又没出过远门的我,连火车长的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是火车站了。那一次,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一个真实的火车站。
我爬上高高的站台,第一次用好奇的眼睛如此近距离地打量着这个小小的车站。展现在眼前的是几条纵横交错的铁轨,很是壮观。在铁轨的一旁,有几间漂亮的房子,房子正在装修,有几个工人师傅来来回回地忙碌着。看样子那是车站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令我羡慕不已。
更令我惊奇的是,在车站左侧不远处,葱绿的原野上矗立着一幢四层小洋楼,每个窗户处都有一个向往凸出的地方。洋楼米黄色,好像是绿色海洋中一艘高大的豪华的游艇,漂亮极了。听同学说才知道,那是车站工作人员的家属楼。如果能够住在里面,一定很舒服,当时我就想。
不久,我就在异乡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巧的很,每次回家,这个小火车站竟成了我的必经之地。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小火车站还是那个小火车站,我还是那个乡村教师。其间,我结婚生子,一直蜗居在学校里一间简易的平房里。这些年来,我也时常回家看看。每次路过小站,那座高大的四层家属楼总会在不经意间吸引住我,将我的目光拉长。
如今,那座家属楼看上去更加破败荒凉,阳台大都没有封闭,大概是早已人去楼空。也许这楼本来就是一座空楼,一开始就无人居住,一直荒到了现在,并且要一直荒下去。我想,这家属楼有其名无其实,如一个弃妇,一定很寂寞吧。
其实,火车站这么小,工作人员也不多,他们的福利待遇又高,有谁肯把家安在荒郊野外呢?相比之下,我们乡村教师呢?可怜的工资,可怜的住房,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呢?
我常傻傻地想,如果我们的国家能够像办铁路一样办教育,凡是有学校的地方,不要只有学生的教学楼,还要有教师的家属楼。因为只有给我们乡村教师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我们才能乐业啊!
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梦,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就像我们的民族,振兴,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样。至少我这样认为,如果有谁去考察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建议他就深入到乡村去看看它的乡村教育吧。而要了解一个国家的乡村教育,就去看看它的耕耘者——乡村教师吧。
也许,从一个国家乡村教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