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他的,是“儒家”。
关系远的就不管了。
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把中国人教育的,也是这样理解社会和世界的。
弟弟服从兄长,妻子服从丈夫,儿子服从父亲,做臣子的服从当君王的。
无条件服从。
社会被管的死死的,相当稳定。
为了巩固这种思想,让人不要反了,孔子又说:
意思就是,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上天注定的,你要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等级。
都说中国人有奴性。
到了后来,老百姓的皇权思想深入骨髓,走到哪里也得先找个主子。
没有主子,都不习惯了。
为什么墨家的思想在中国没有传播开,还不是因为儒家的势力太大了。
墨子认为,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
然而,在儒家的教化下,中国人一说起“功利”,就带有鄙夷的情绪。
让人们想赚点钱,都不好意思明说。
既然平时都把赚钱当做羞耻的事了,那就只能在官僚体制中去谋取利益了。
行贿的钱,只能从下级手里来。
最后层层输送,把底层劳动人民的民脂民膏,慢慢的都输送到权力的最顶端了。
历史上,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历代官僚制度中,从皇室到乡绅,腐败如影随形。
就是因为把亲疏有别,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用在了公事中。
但墨家就比较真实。
他的社会观,就堂而皇之的强调“功利”。
一切从“利”的原则出发,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就是大家平等互助,合作共赢,共同得利。
这有点像西方文明的“契约精神”。
大家不分亲疏的,平等的尊重每一个人。
不因为对方的不同身份,就有不同的态度。
也是现代社会的商业精神,大家互惠互利。
儒家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想法。
因为墨家的这种做法,简直摇动统治阶级的根基。
按照墨家的做法,每个人都平等独立了,皇权该怎么施行?
怎么统治?
于是儒家大骂墨家“兼爱”,简直口吐芬芳,说墨家:
“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墨家也不示弱,回骂回去。
矛头直指儒家要害:“亲亲”。
“亲亲则别,爱私则险。以别险为务,则民乱。”
意思是,人和人之间若是有亲疏之别,则必然有利益区别。
顾此失彼,裙带关系,搜刮民脂民膏。
最后掌握权势的人,把天下的油水全都搜刮到自己口袋里去了。
最终一定会酿至天下大乱。
墨家这样的价值观念,在以儒学为国家思想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中,简直是一股乱世邪说。
是要动摇统治者的根基的。
谁让你提倡平等,民主的?
因为这样的原因,墨家,在古代中国的哲学之树上,由于开放的太早。
没有适合他生长开花的大环境,所以早早凋零了。
然而,在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的今天,人们对于民主与平等意识开始苏醒了。
最近二十年,城市化越来越明显,人们都背井离乡,离开家乡的宗族大家庭进城打工了。
儒学赖以生存土壤,也就越来越少了。
所以儒学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了。
几千年来被压制的墨家思想,因为现代人们的价值观需求,终于破土而出了。
挣扎于社会巨变中的人们,快要人格分裂了。
因为当人们逐渐脱离老家,涌入到城市中来实现个人价值时。
内心残留着对故土的不舍,也有对老家大家庭的隐隐背叛感。
但又向往着在平等开放的环境中,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
再加上“小人喻于利”的儒学观念,深入骨髓,一时半会还不能彻底丢干净。
可又希望能够好好赚钱,提升生活品质。
纠结死了。
其实你要知道,
现代社会中,民主,平等的理性思想。
其实也不是西方思想,咱老祖宗就有。
就是千百年前的墨家思想。
反对奴性文化,追求独立思想,在自由市场好好赚钱。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提出来了。
丢掉那些假惺惺的封建宗法礼教观念吧,
好好追求个人奋斗,
理直气壮的有偿为人提供服务,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
谁也不比谁低一等,谁也不是谁的恩主。
追求自由、平等。
这才是真正的社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