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诞辰日,在这一天全国官民被要求共同为皇帝庆祝。唐玄宗开创了以皇帝生日为全国性诞节的先例,开元十七年( 729 )始设千秋节,天宝七载(748)更名为天长节。
玄宗“自我作古”,将八月五日作为千秋节,以后每年这日,全国上下普天同庆。至此,皇帝诞节作为正式节日被确定下来,并编为令。以令编写,将节日上升为国家礼仪制度。千秋节为皇帝诞节的起始,以后唐宋大多皇帝都设立了自己的诞节名称,习俗也逐渐规范并广为流传起来。
天宝年间,玄宗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当时开元盛世,又天降祥瑞,地产珍宝,人们对玄宗的爱戴用“千秋万岁”已无法承载, 必须换成“天长地久”,这应是萧怊等人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的背景。
唐玄宗是在开元盛世的大背景下设立了千秋节,又改名天长节。与其相反,光仁天皇的前任称德天皇实行佛教政治,重用道镜和尚,让他以僧侣身份参政,先后任命他为大臣禅师、太政大臣禅师、法王,导致政局不稳、经济凋敝、社会混乱。
这样胸中颇有丘壑的天皇继位后要着手拨乱反正,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以皇帝诞辰设全国性节日的做法显然有助于凝聚民心,加强皇权。基于此点,唐朝设置诞节的做法势必得到了光仁的认可,在他上台数年,扎稳根基后,日本的天长节遂应运而生了。
玄宗时休假三日,日本史书对天长节初传日本后的休假日期没有明确记载,似乎仅限当日。又如节日礼物,王公以下向皇帝献金镜绶带及承露囊,唐玄宗回赠四品以上金镜、珠囊、缣彩,赐五品以下束帛;日本光仁天皇时代,则是群臣献玩好酒食,天皇给臣子赐禄、赐官。再如唐玄宗治下的士人庶民都以丝线编结承露囊,互相馈赠,村社作寿酒宴乐。
除了在政治、经济与风俗生活的不同,在节日的国家祭祀、官方宗教活动方面,唐日也存在着可比较之处。日本史料对天长节宗教活动的记载仅仅是僧尼“转经行道”、诸国“断屠”,而唐朝的内容则丰富得多。
因为唐代社会宗教气氛浓厚,佛教在此时已经实现了中国化,道教崇奉的始祖老子又被奉为李唐皇室的祖先,所以,在唐代,千秋节活动中掺杂着各种宗教因素。开元二十六年至天宝元年的千秋节,僧道分别在开元寺、开元观为玄宗行道设斋、祈福祝寿。
中国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皇帝的诞节不复存在。日本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因为至今保留了天皇制度,所以天应元年( 781 )光仁天皇薨逝后,以皇帝诞辰为国家节日的传统却长期保留了下来,其间虽有间断,但却延续至今。这让我们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此神奇地在邻国保存下来,也让我们看到盛唐时期中华文化对东亚文化圈国家的巨大影响力。但是,我们还必须正视历史上的伤痛。回望历史,希望日本能够认真反思,重归天长节所象征的中日和平交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