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坟场之书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3-26 23:0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坟场之书读后感100字

  《坟场之书》是一本由[英] 尼尔·盖曼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坟场之书》读后感(一):【新书评测】另类温暖的成长故事

  翻了翻开头就在里窃笑,这本书的悬念、起伏和转场技巧真的只能哄得住孩子,但仍然快乐地被作者哄着,把这本给孩子的童话书一口气读完。

  一片已经被规划自然保护区废弃坟场,含冤死去的母亲,托付给一群鬼魂抚养的孩子‘Nobody’。故事里没有对死亡的惧怕和幽怨,没有生活苦难艰辛,孩子在好奇和闯祸中勇敢成长。荒芜的坟场和外婆后院的小花园并没有什么不同,爬满常春藤过时教堂蜜蜂甲虫,金雀花和风铃草,郁金香水仙,勿我和黄樱草,蘑菇苔藓橡树苹果树,荨麻和荆棘,肆意生长杂草在风雷电中,被人遗忘的各路鬼魂,“骑着灰色马的女子”,千年古墓的守卫者,吸血鬼,‘上帝之犬’,食尸鬼,夜靥在前四章轮番出场。

  书中散落着不少西方文化中的典故传说和生活细节,在坟场上课和探险的情节好像一个简化版的哈利波特。这个故事里没有对于邪恶和死亡的正面描写,而是用一种柔和方式孩子们平视生与死。毕竟,一个死后就什么都完了,或者说只有活人世界显得有点太无趣了些。死,不是终结

  在亡灵之舞这一张中,生与死对对成双,共同起舞的场景人心醉,也预示着男孩可能永远在坟场待下去,他头一次意识自己和那些死人是不同的,在这里亡灵们对于刚刚跳完的那一支舞闭口不谈,活人们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男孩脚踏阴阳两界,开始憧憬自己的人生之路。西方人演奏亡魂曲的传统。这一章让我想起日出前让悲伤终结中师徒间的那段对话音乐表达那些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音乐是给那些不能讲话的人低声的安慰,给那些小孩子身影,让鞋厂的锤声变得柔和,给那些不能来到世间婴儿一份礼物。音乐是给死者的礼物。

  本以为故事会一直这样单元剧下去,中章之后,情节开始变得紧凑了起来,Nobody开始上活人的学校了解坟场外的世界,杀手倾巢出动寻找那个大难不死的孩子,斯卡莉特又搬回了这个街区。遇到了5岁时最好的朋友一起再次作战,最后却不得不看着她忘掉自己,因为要离家远行所以那些熟悉的身影开始消失不见,好不容易学会魔法和隐身术渐渐退化。也许每一种成长都要和儿时的梦魇来个大对决,永别童年挚友离开自己的庇护所,不再有保护的人,踏上一条也许不会回来的路。离开家,找到自己,走向世界,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吧。

  如果我是孩子,我会爱这本书。而现在已经是大人的我,不由得问自己,我能像作者一样把死亡、悲伤、痛苦和失去如此温暖地讲给孩子吗?

  《坟场之书》读后感(二):落日疏林数点鸦 吾心安处即为家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往往成大事的人总会离不开悲惨的出身和离奇的经历。《坟场之书》中的小男孩伯蒂便是这样的存在。虽然同样是小小年纪便失去了家人,但是和自带强大法力在魔法世界叱诧风云的哈利*波特不同的是,小伯蒂生活在真实世界的坟场里。

  坟场在我们眼中可能是一个不祥之地,却是小伯蒂的家。鬼魂在我们眼中往往与恐怖故事关联,但是尼尔*盖曼笔下的他们却善良热情,充满了人情味儿。《坟场之书》中的反差萌让读者感受到坟场之外冷酷残忍的死,和坟场内宁静平和的生带来的的强烈冲击。

  由亡灵们抚养长大的伯蒂在冰冷的坟场里感受到了温情,这里有爱他的“父母”,有古怪的老师们,有真心相待的好朋友,还有一个睿智负责的监护人。坟场中的亡灵以自己的方式关爱这唯一的活人。这个鲜活的生命如同腐土中长出来的花朵,给沉寂的坟场带来了生机。

  而坟场之外的人类世界却充满尔虞我诈与杀戮。杰克们如同伏地魔领导下的食死徒和摄魂怪,因为一个预言而草菅人命破坏他人的生活。杂货铺的老板虚伪狡诈贪婪,就连学校里的孩子都是如此地不堪和龌龊。活人的世界反而比亡灵世界更加寒冷无情。正是这些黑暗的现实让伯蒂从一个对坟场之外的生活充满好奇的幼稚孩童,快速成长为聪明睿智、勇敢高尚的成熟少年。

  正如小女巫丽萨所说,死人不会让人失望,因为他们的一生已经走完,做过的事情已经了结,也失去了改变一切的可能。所以当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到亡灵世界,便意味着生机和活力。他们有机会摆脱枯燥无趣的生活,重新体验生而为人的乐趣。亡灵们对伯蒂的关爱毫无保留,虽然失去双亲,但是伯蒂仍然在爱的包围圈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而活人则不同,他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有狂热的信仰,有偏执的追求,导致整个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危险。坟场之外的世界错综复杂,追杀伯蒂的杰克们仍然没有放弃,学校里的心机女处处使绊,只有坟场才能给他带来绝对安全。原本最为恐怖荒凉的地方竟成为全世界最温暖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即便如此,长大后的伯蒂终将告别坟场,因为“这儿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哪怕朝生夕死。现在轮到你了,你要去经历你自己的人生。”就像每个长大的孩子都要离家闯荡,历经人生百态后,回首才发现,来处便是归途。

  《坟场之书》是尼尔*盖曼创作了23年之久的奇幻小说,比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要早得多,并且获得了儿童文学界最高奖项纽伯瑞文学奖金奖。他用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将何为生死娓娓道来,让父母和孩子能更温柔地触碰生命,体会生之可贵,死之可畏。

  《坟场之书》读后感(三):【推迷会荐书团】《坟场之书》和Nobody一起,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故事宝库尼尔•盖曼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冒险、感动和爱的故事,一个在坟场长大的孩子的故事,整本书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每一章节既是Nobody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也是一个个完整而又有趣的小故事。

  在一个充满杀戮的夜晚,一个注定在生与死的边缘游走的小男孩来到了坟场,在这里,大家保护他,让他有了自己的名字Nobody,他成为一个穿着裹尸布的、可以自由出入死人的领地、让活人忽略其存在的男孩,他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他探索杀戮者的宝藏、穿越食尸鬼之门、为女巫做墓碑、替活人世界的不公打抱不平、与最终的宿敌对决完成复仇,开启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冒险。

  在这里除了精彩刺激的奇幻冒险,除了坟场众人对Nobody的爱和温暖之外,还有甜甜的爱情可以磕,刚刚萌芽的让人莞尔的爱情。相信Nobody一定是喜欢斯卡莉特的,而可爱的小女巫也一定是喜欢我们的男主的,会为Nobody吃醋,会在Nobody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的身边。我是坚决站Nobody和小女巫这组CP的,哈哈…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总会有一段段经典奇幻冒险电影的镜头会被带入到脑海中。

  当坟场的常春藤在冬日开满白色的小花,当亡灵舞的舞曲响起,一如《寻环游记》中亡灵节的到来,死人和活人共舞,这一刻,生与死的界限变得模糊。只是,当午夜的钟声响起,曲终人散,活人会遗忘,死人会选择遗忘,只留下小白花覆满广场,仿佛刚举办过一场婚礼。

  当Nobody在坟场,在大家的帮助下和杰克们进行战斗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哈利波特和伏地魔命中注定的最终对决,吸血鬼塞拉斯、狼人卢佩斯库、欧文斯夫妇,他们不顾一切的守护着Nobody,如同邓布利多、小天狼星、海格他们守护着哈利波特,当然,哈利波特有罗恩、赫敏的陪伴,Nobody也有小女巫的陪伴,最终,正如伏地魔只有哈利波特能够打败,杰克之一也将由Nobody来击败,这或许就是宿命吧。

  任何故事都有结尾,每个孩子都会长大,Nobody虽然是游走于生与死边缘的人,但他长大了,注定要离开坟场,走到活人的世界去,活人的世界注定充满危机,那里的世界或许比坟墓里的世界更加黑暗。在活人的世界里,街灯亮了起来,将黄昏变为夜晚,将阴影之处变为黑暗之境,在那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但是时候了,当你再也看不到你爱的和爱着你的人,是时候告别与分离了...面对生活,面对生活的痛苦、生活的乐趣,走遍万水千山…

  我相信Nobody的冒险远没有结束,塞拉斯和荣誉卫士的精彩探险还在继续,期待尼尔•盖曼为我们讲述之后的故事…

  突然想起小学初中时每次上学放学骑自行车会经过的一片坟地,一直感觉毛骨悚然,现在看完这本书,再回想起那片坟地…会不会变得很可爱,期待那里发生这么温暖的故事呢…咦…算了吧…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吓人…我为什么要想起那个地方…

  最后,不得不吐槽一下读客家的这个封面,这个毛茸茸的粉红色的…海绵宝宝?十字架?墓碑?第一眼看上去感觉怪怪的…但是为什么看着看着还挺顺眼的,感觉还有点萌萌哒…不过书里每一章的插图真的都很好看,大爱!

Nobody为小女巫做的墓碑,太美了!

  《坟场之书》读后感(四):迈出成长的步伐,你才是真正的赢家

  同样是一个杀手杀死了婴儿的父母,却没有杀死婴儿;同样是母亲的保护让婴儿得以幸存,同样是关于一个身世特殊,受到特别保护的孩子的故事,《坟场之书》的开头让人想起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和往常一样,尼尔·盖曼的这部作品充满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想象力,而且,作为2008年雨果奖得主,《坟场之书》必然有与众不同之处。在魔幻、神秘、恐怖的外表下,尼尔·盖曼在《坟场之书》中试图诉说一个富有深意和高度概括性的故事。

  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一部关于谋杀、黑暗或者恐怖的作品。当你打开这本书,你不得不被一种活泼、温馨的气氛所感染。作品的行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其中溢出的童真的乐趣、细腻的情感,那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温馨与关怀,以及那种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魔法所带来的奇思妙想,如同尼尔·盖曼最擅长的那种叙事风格,它自始自终充满着希望与坚持的力量,即使在黑暗中,也仿佛永远有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

  这一切的温馨色彩,在最后一章达到了高潮。 欧文斯夫人唱起了那首诺伯蒂最熟悉的歌谣:“睡吧,我的小宝贝,一直睡到自然醒来,如果我没有说错,长大后你会看到整个世界……“”仲夏的天空,东方已经开始发亮。伯蒂下了山,向着生活、向着城市、向着黎明走去。”

  此时此刻的诺伯蒂就像刚刚诞生的婴儿,忘记了一切的高兴、悲伤、欲望与无助,安静地等待新生活的开始;又如同一个魁梧的巨人忽然苏醒,他的苏醒让人无法忽视,便向全世界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是对旧有秩序的彻底抛弃,对所有人的致意,也是对未来的召唤.......这一瞬间笼罩着诗意与浪漫情怀,又略带一丝悲壮的氛围,仿佛在对往昔进行深情的致意与呼唤。这完完全全是一部关于成长与抉择的作品,他走向了另一个在过去的日子里从来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阳光、希望、勇敢......这些难能可贵的正能量,是这部书不可动摇的基调,也是这部作品最为可贵的地方。

  应该说,身世特殊的诺伯蒂,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过程并不顺利,他很难像人类世界的一个普通少年一样生活,然而,在最关键的时刻,他却做出了两个勇敢的选择。这两个抉择,提升了整个故事的高度,也让诺伯蒂的形象瞬间变得鲜活起来。

  十一岁, 监护人告诉了他一切,诺伯蒂终于明白了他身边的一切。更可怕的事实是——依然有杀手在追杀他。诺伯蒂明明知道危险所在,他仍然做出了去人类学校上学的决定 ,那么多年,他曾经如此向往那片世界,如今他才知道他与那个世界中间奇妙的关系和距离,以及暗藏的危险......但他选择了前进,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五岁,他进入了更加关键的十字路口,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魔法,他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去更遥远的世界,去一个他曾经无限好奇的地方。你可以想象,对于诺伯蒂来说,这是多么巨大的改变,迈出这一步,也需要多么强大的勇气和信念。

  就此,故事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诺伯蒂最终的结局如何已经不重要,因为这部书想诉说的,正是诺伯蒂,从蜷缩在小小世界里,到渐渐发现一切的真相,再到最后挣脱一切,走向新生活的过程,就此奠定了诺伯蒂勇者的形象。这之间是巨大的反差。曾经,他拥有令学校里同伴感到不可思议的魔法与神力,此时他将与这一切彻底告别,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崭新的轮回,这是对于旧有生活的颠覆。他不会回头,会一直走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诺伯蒂不可避免地会失去一些东西,同时,也会得到另外一些东西。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但依然有更美好的未来在朝他招手。此时此刻的诺伯蒂已经是一个成功者。

  成长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候还会充满意外与艰险,永远在温室中,你就永远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智慧、你的头脑、你的能量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长?还是说,你只是在原地踏步,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固步自封的道路?你是不是每天都在自己的舒适区打转,丝毫没有让自己的智慧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并增长?过去的一切,会有太多值得留恋的地方,你可以选择永远在这里沉睡,也可以选择挣脱这一切,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这是《坟场之书》希望告诉我们的道理。

  迈出成长的步伐,你才是真正的赢家。历史从来只会青睐那些敢于挑战自己的勇者和斗士。

  《坟场之书》读后感(五):【推迷会荐书团】《坟场之书》:面对生活的痛苦,生活的乐趣,走遍千山万水。

  坟场,埋葬亡者的地方。光是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大都会感觉到一丝寒意。更不要说靠近这个场所。 然而却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在这个场所生活了十五年。他就是《坟场之书》的主人公诺伯蒂。 出生之前就注定背负不凡命运的小男孩,父母姐姐被神秘组织刺杀,自己则侥幸躲过。或许是天意使然,蹒跚学步的他来到了山上的坟场之内,并在此遇到了今后成为他养父母的幽灵欧文斯夫妇以及生活在这座坟场内的其它幽灵们。 于是,男孩在一群幽灵以及他的导师的养育教导下逐渐成长,并且经历着成长中所需要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他学习各种法术、知识,时刻盼望着有一天能够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在外面的世界中,想找到他并至他于死地的杀手组织仍在到处找他。 最终,杀手组织被消灭,而男孩面临的,将是他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坟场之书》,虽然披着奇幻小说的外衣,但是小说所表达出来的,能让每个看完这部作品的人陷入深思:成长,是一种需要经历各种各样事情的一个过程。 虽然诺伯蒂自幼就失去了亲人,但他的成长过程却与普通孩童无异,他得到了整个坟场幽灵们的关爱。虽然他的周围都是幽灵,但他遇到的是一群善良的幽灵,一群将他当做亲人的幽灵。他有父母,有老师,有玩伴,爱学习。他也学会了有善心有爱心,懂得帮助别人。所以他的成长过程是被幸福和保护包围的。 但正如每个小孩成长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一样,他也会叛逆,也会耐不住寂寞,也会时常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于是,在外面的世界闯祸之后,他也会想家,想念那片他自幼成长的坟场。 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都需要去面对。诺伯蒂也一样,想致他于死地的神秘组织依旧活跃,而他的导师为了保护他也在追踪神秘组织。该来的总会来,在众幽灵的帮助下。诺伯蒂将神秘组织消灭。 当然,小说中也有令人感伤的部分,年幼时遇到的外界玩伴,多年之后再次相遇依旧能够记得彼此。却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选择离别。或许在今后的道路上,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再次成为朋友。 《坟场之书》还有一处感人的地方,就是活人和亡者一起跳亡灵舞。 “活人和死人没有交集。我们不在属于他们的世界,他们也不属于我们的世界。如果我们与他们跳了亡灵舞——死亡之舞,我们就再也不会说起这件事,对活人就更不会提了。” 一道栅栏,将外面的世界和坟场隔绝开来,也将活人和亡者的世界隔绝开来。亡者心中留下未完的心愿和牵挂。而活着的人心中则留下了深深地思念。跳亡灵舞,是活人和亡者之间唯一一次能够交流,能够彼此牵手的机会。生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谁都没有办法摆脱。除了将思念埋藏在心里,谁都没有办法做到更多。 珍惜生命,珍惜成长路上的每一步,挫折,失败,痛苦,都只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沟沟坎坎。跨越这些障碍,心中有着向往前方美好的动力,终有一天会踏上平坦的旅途。 期待着诺伯蒂未来路上的故事,他会经历什么样的险境?会见证怎样的奇迹?会结识什么样的朋友?他的未来是如此让人期待! 当然,诺伯蒂神秘的导师塞拉斯和“荣誉卫士”的故事也让人倍感期待!他们从哪里来?怎样诞生?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经历?我想,终有一天,作者会继续为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

  《坟场之书》读后感(六):在坟场养个孩子会怎样?

  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坟场是阴森可怕的,甚至往往不敢一个人去,总要在白天结伴而去。

  卡洛塔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她还是在被追杀的那一夜,带着她的幼婴儿子来到了牧场。

  尽管没能躲避被杀,但她把儿子送到坟场里,并在自己化为鬼魂之际,委托坟场的鬼魂欧文斯夫妇照看儿子。

  欧文斯太太接受了这个请求,并向牧场的鬼魂们征求同意。最终,坟场决定养这个孩子。

  他们给孩子其名为诺伯蒂(Nobody,无名氏),他的养父母是欧文斯夫妇,他的监护人是介于鬼魂与常人的塞拉斯,他可以自由行走在坟场与外面的世界。而伯蒂在他们和其他鬼魂的照看下,慢慢在坟场长大。

  所以,在坟场养个孩子会怎样?《坟场之书》告诉了我们答案。

  01.是父母的爱

  欧文斯夫妇虽已是鬼魂,但也依然“存在”着,他们是伯蒂的父母,伯蒂每天也会去看他们。

  他们虽然走不出坟场,但从未有过孩子的他们也在尽己所能地做个好父母:他们虽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会告诉伯蒂有什么好方法;他们虽然不懂太多知识,但会引导伯蒂多听老师的话;他们也会给伯蒂足够的关爱,一个眼神一个语气中都透露着满满的爱。

  他们爱的深沉,他们虽然不那么明白,但他们会引导伯蒂往正确的方向走,或者是引导伯蒂去“问道”,他们不会过多干涉伯蒂的生活,更多地当倾听者,给予了伯蒂足够的自由与空间,但他们也会在一些原则事情上有自己的坚持。

  而当孩子长大,慢慢变回“常人”时,他们也懂得放手,懂得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面对生活痛苦,生活的乐趣,走遍万水千山”。

  02.是朋友的需要

  五岁的伯蒂初遇斯卡莉特两人变成了好朋友,尽管斯卡莉特的父母认为伯蒂只是”幻想的朋友”,但他们两人都真心地对待彼此。在斯卡莉特移居他国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坟场来和伯蒂告别,由此也可看到,每个人(特别是孩子)对朋友的需要。

  十年后,斯卡莉特回国,两人重逢,她终于确认伯蒂不是“幻想中的朋友”,而是真实存在的好友,记忆复现,对朋友的真诚也再次涌现。于是斯卡莉特尽力帮助伯蒂查找杀害他们一家的真凶,而党斯卡莉特遇到危险时,他也尽全力保护了她。尽管,最后斯卡莉特的记忆被清除,但这也改变不了他们是好友的事实。

  是朋友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让伯蒂有了同伴经历,让他完善了人格,了解何为真挚,何为真情,了解如何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互相给予。

  03.是善良的萌芽

  所有人谈到坟场的女巫都是一幅厌恶的样子,都在警告伯蒂不要靠近她的坟,而她的坟上连一个墓碑也没有。然而一次无意的闯入让伯蒂了解到女巫丽萨其实是被冤死的,她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可怕。

  于是知道真相的伯蒂准备做一次正义的小使者,他理解她,认可她,因此他想完成女巫丽萨的心愿——帮她立一个墓碑。他努力攒钱,还去外面的世界准备换钱,尽管遭遇了危险,最后倒是丽萨把他救了,但他也用自己的方式为丽萨建立了墓碑,完成了丽萨的心愿,更是完成了一次正义、善良的创举。

  也正是因为他心怀善意,心怀正义,当他去外面的学校上学时,看到同学被欺负,他会悄悄告诉同学如何反击,这小小的善意的举动拯救了很多弱小的同学。

  坟场没有那么多是非,鬼魂们对于一切都看得开,但是他们对伯蒂的教导是正义的,冤屈得到平凡,欺辱得到反击,伯蒂做了他能做的,更在心里立下了正义善良的种子。

  04.是教育的法则

  塞拉斯是伯蒂的监护人,他教会了伯蒂许多知识,但他并不总是以教授的方式,而常常是在生活中渗透进去,颇有“从做中学”实用主义教育的意味。

  当塞拉斯计划出远门时,尽管伯蒂万分哀求,他依然坚定地出走并为伯蒂找来暂时监护人卢佩斯小姐。伯蒂不喜欢卢佩斯小姐,不喜欢卢佩斯小姐给她准备的事物,不喜欢卢佩斯小姐枯燥的课堂。但当他调入食尸鬼的基地时,他想起了卢佩斯小姐反复教给她的知识并努力运用,他突然明白卢佩斯小姐对他严厉的好处,而最后卢佩斯小姐也拼尽全力把他救了出来。卢佩斯小姐是严师,而当伯蒂遇到事情了解了严师的好处,严师高徒,不无道理。

  伯蒂还有很多老师,他们都是鬼魂,但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毕生知识教给伯蒂,伯蒂从各个鬼魂那里了解了不同层面的知识,可谓生活处处有知识,处处有我师。

  而当伯蒂解决了外面世界不安全的因素,他的监护人塞拉斯默默为他安排好了坟场和外面世界的一切,要他离开坟场过自己的生活。他说,“这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哪怕朝生夕死,现在轮到你了,你要去经历你自己的人生。”

  坟场的鬼魂经过决定养这个孩子,又在十五年间眼见着这个孩子长大,在他铲除了不安全因素后,他们送他到更辽阔的世界去闯荡自己的人生,是多么伟大。

  短短两个小时,读完这本书,感觉经历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旅程。

  有感动,有思考,也敬佩作者在这样一本坟场之书中将养孩子这事写得这么透彻。

  最后,引用作者尼尔·盖曼在的演讲中的话结束这篇文章吧——

  “如果你尽了父母之责,将孩子健健康康地抚养长大,他们将不再需要你,他们会离开,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家庭与未来。”

  《坟场之书》读后感(七):坟头书的不靠谱评测及一些碎碎念

  尼尔盖曼此君,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但偏偏不爱显山露水,能治大国偏偏要去烹小鲜。作为一个涉猎广泛的英伦靓仔,此人一会儿拍电视剧,一会儿写漫画,一会儿陪老婆去巡演,一会儿跟张纪中搞个不知何时能开花的美猴王,一会儿还能给遥远东方的李子萱小朋友写个熊猫的小故事。作为本职工作的写作(特指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其实产量并不高,近三十年来长篇只有寥寥几部。而且作为奇幻作家,他偏偏不爱写大长篇,也少有系列。这也是他和其他奇幻作家的不同之处:一方面让期待宏大世界观的核心奇幻粉觉得小儿科,很难追下去,一方面倒是读完一本算一本,不再惦记,很舒心,适合路人读者入坑。

  在为数不多的长篇中,他几乎都遵循了同一个套路:资质平平、不强也不能说太弱的主角,突然被光怪陆离的奇幻设定砸中,从此开始了毫无准备的冒险之路。最后强调的永远不是宏大冒险的完结,而是个人的成长历程。看《美国众神》,那众神之战的气氛铺陈多到位,最后居然被男主一番嘴炮终结了。有人会觉得浪费了绝妙的好点子,有人则觉得恰到好处,意味隽永。

  从这点上说,盖曼的长篇更像短篇,追求的不是故事的完整(但的确完整了),而是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他笔下的主角,多多少少都有些少年心气,《蜘蛛男孩》的胖查理、《星尘》的特里斯坦,都是典型代表:人可能怂了点,但纯真善良,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硬着头皮也能把问题解决,甚至还有点帅。总而言之,如果奥特曼来到地球,很有可能找这样的人当人间体。

  到了《坟场之书》这里,他索性把少年心气直接换成了少年。故事非常简单,基本上看了开头也能猜中结尾:一家人被灭口,还是婴儿的小儿子阴差阳错逃了出来,进了坟场,于是被鬼魂们收养,习得了各种奇异能力,最终干掉了来追杀自己的凶手,走出坟场,回归现实生活。

  猜到结局后,本书的前半段就稍显无力了,缓慢的节奏和彼此关系不大的几段情节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单元剧。好在行文过半后剧情一路高能,颇有点爽文的气质,虽然走向基本和想象中吻合,但胜在文笔犀利,毫不拖泥带水。最后大战带恶人的动作场面也相当燃。至于结局则是典型的盖曼式,以一段值得入选句子迷的精美金句收束。

  读到最后,这本书突然让我想起《海边的卡夫卡》。要说为什么,恐怕是因为两者的结局中,都有一个勇敢迈向世界的15岁少年。节录一下两本书的结尾:

  《坟场之书》:

欧文斯太太没有立刻回应。她深情地凝视了伯蒂一会儿,接着启唇唱起一首歌。伯蒂记得这首歌,当他还小时,妈妈经常唱着这首歌哄他睡觉。睡吧,我的小宝贝,一觉睡到自然醒。若我没有说错——长大后你就会看到整个世界。“你没说错。”伯蒂说,“我会的。”

  《海边的卡夫卡》:

“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叫乌鸦的少年说,“你做了最为正确的事情。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得像你那么好。毕竟你是现实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可我还没弄明白活着的意义。”我说。“看画,”他说,“听风的声音。”我点头。“这你能办到。”我点头。“最好先睡一觉,”叫乌鸦的少年说,“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不久,你睡了。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看吧,简直如出一辙。同样的结局也发生在《好兆头》中,经历了花里胡哨怪力乱神的世界末日,结论是“如果你想象未来,就想象一个男孩、他的狗和朋友们,以及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夏天”。用一些土味情话来说,这家伙虽然年已花甲,但“在他身上有一个永远的少年”。面对这种浪漫的帅气文艺中老年,你能不服气吗。嘿,真有你的,妮儿盖曼。

  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典型的盖曼式小说,如果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这本书会给你相似的阅读感受,四平八稳,不算非常突出,但也值得一读;如果你是萌新读者,无论是篇幅还是故事,这本书都十分适合作为入坑作。

  一些碎碎念,想起来再补充:

  1)关于男主的名字。Nobody,虽然作为无名氏,这个名字还算贴切,但总觉得里面有着盖曼式的恶趣味。《蜘蛛男孩》中,面对叫嚣“没有东西能使我恐惧”的恶龙,男主冷静地说“我口袋里就是没有东西(Nothing)”,成功吓退恶龙;至于另一本《乌有乡》的原名直接就叫Neverwhere,盖曼这个人,真是充满了英国式的冷幽默啊。

  2)虽然大部分情节都能猜到,但最后伯蒂的小女友惊恐地离他而去,并且失去了与他相关的记忆,这点倒是让人挺意外的。不过这样的处理也算别出心裁,如果他俩真的“从此在坟场里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未免过于甜腻无聊。

  3)设定上的一点小小脑洞:书中写了许多埋葬在坟场的鬼魂,大部分都是虚构的人物。我倒是觉得如果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写进去,也许会更有意思。试想,拿破仑的鬼魂教你打仗,贝多芬的鬼魂给你上音乐课,哥伦布给你讲冒险故事……是不是挺有意思?当然,咱只是随便开开脑洞,不负责设定上的严谨。

  4)这本书获得了纽伯瑞奖,这是童书界的重要奖项,听说是童书,可能会劝退一些读者。但国外图书市场的YA和国内的“童书”定义上确实有微妙差别,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适合全年龄阅读的青少年小说,读来并不会觉得幼稚。话说盖曼在后记中说他凌晨刚睡下就接到电话通知自己得了奖,乐得差点口吐芬芳。

  5)仔细算来,这本书居然是盖曼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2008),距今已经12年了……但没有听到读者的抱怨,说明什么?说明拖更可以,但不能拖一个系列。@乔治啊啊马丁

  6)本书有一个图像小说版,由新星引进,品质尚可。作画者是与盖曼合作过《美国众神》的P.Craig Russel,画风依旧黑暗,值得一看。

坟场之书8.8[英]尼尔·盖曼 著 [美]P.克里格·罗塞尔 绘 / 2019 / 新星出版社

  7)后记中,盖曼引用了他的好姬友(不是)Tori Amos的歌曲,那歌相当值得一听。盖曼这人相当摇滚,不仅自己的老婆是前卫摇滚艺术家Amanda Palmer(不时在ins发布奇怪的自拍,堪比小野洋子),也和许多音乐人关系不错,印象中他有好几本书都是借住在Tori家写的。而他本人,包括笔下的睡魔形象,都像极了The Cure的主唱Robert Smith:一袭黑衣,脸色阴郁,写出来的东西又相当英式相当bittersweet。Boys for Pele (Deluxe)9.22016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坟场之书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