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醉美四月读舒婷
日期:2020-03-24 13:55:53 作者:橡树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醉美四月读舒婷

  舒婷诗歌是二十年前,那时《致橡树风靡一时。舒婷似乎就是我们中的偶像。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也有机会亲自见到诗人

  前一阵早报纸上看见诗人舒婷要来三中做讲座,之前还有孩子们朗诵演出。心里满是期待

  舒婷和她先生走进会场掌声立刻响起。她黑底白花小西服,加上一条黑色的半群,显得还是职业,短短的头发干练斯文作家形象,很贴合之前我在网上搜索感觉

  舒婷是讲座的引子,更多时间留给了陈仲义。陈先生的研究很多时候也是很意味的,那些诗歌的规律从来我没有注意研究过,但是经过他的点评,给人豁然开朗之感。讲座中舒婷一直帮助先生调节幻灯片,看出似乎他不够熟悉。只是她很安静地,微笑着样子很幸福一个感觉吧。后来我在书中发现她是害怕讲座的。

  在她的散文中我更多发一个孩子成长来自氛围熏陶天性成分有时候真的是自然而然事情。我们总是过于相学校力量,其实家庭里的那种氛围,来自母亲良好的遗传和性格。有时候可能也是成为作家的一个先天条件。厦门的鼓浪屿那个小岛独特地理环境曾经沧桑的一段岁月都可能都是酿就作家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段青春岁月,难以想象瘦骨伶仃的她如何跨越人间政治运动,而一直默默地写。很多人经常会拿初中毕业来说事,但是阅读范围从来不会受到初中或者高中毕业的限制。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她一直几乎有空而手不释卷积累既多,加上心细致表达而又别致,写着写着终于有了一种不断成长的可能。 从南国的木棉到北方的橡树,最终到《致橡树》其实也一定是情绪情感表达的一种必然需要。甚至艾青为该诗最终定名。我们都知道那似乎也是一炮而红,却不知道此前那些年的她的人生已经多厚的积累。犹如人们自然而然想到冰心诗句成功的花,人们只知道她初开时的明艳,然而初的芽儿浸透的奋斗的血

  一直走在写作的路上,并不是我们一般人所以为的坚持不懈,而是成为某种人生的生活方式也许是她人生别无二致选择,即使年轻时代读书顺利,我想成为的作家的可能依然是很大,因为那方滋养土地特别童年经历是一个作家成长的别样沃土

  下午的汪雯雯老师上课《双桅船》,我因为到晚了,只能在隔壁的教室听课。看现场直播。诗人舒婷和先生坐在孩子们中间。样子依然是很专注,却好意外地发现她不断摇着书当扇子,后来听说那里的门窗紧闭所以空气不好比较闷热

  及至一节课结束夫妇二人静静坐在教室的椅子上给孩子们签字,一直没有抬头,几乎答应了每个孩子的需求。一种敬意油然而生,虽然是目前国内最知名的诗人,却似乎没有架子。跟孩子签字时一直低着头,尽快去做的样子,甚至很少抬头,有的孩子还拿着书之后再去拿本子签字。

  等到孩子们差不多散去,夫妇二人终于离开了座位下楼,就在下楼的楼梯上陈先生依然接受了几个孩子拿过来的本子,一边放缓脚步一边签字。这样的态度无意中流露出一个人的修养。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去对待他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作家的作品打动人最可靠的可能还是来自于她对于生活的那种真诚的态度。

  静静地读着她本人亲临现场的那种安静谦虚。也读着她童年的心酸,少年的波折,乃至前年时代的一炮而红,之后的人生似乎慢慢归于安定,一路走来都是在成为一个作家的路上幸福地走着。

  忽然想起肖复兴说的:一个作家应该怎么做的,作品应该是怎样的。这句话也可以适用在舒婷给的印象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醉美四月读舒婷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