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场》是一本由杨奋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我有一匹马,如果我将走过天山南北,我想带上这本书。
●本来以为是写哈萨克牧民转场的,读了发现只是写新疆的故事。写清河的几篇挺有意思,遥远边境小城的生活在我这种大城市土生土长的人看来总是充满了诗意。以及,看的时候特别想吃抓饭。。
●每一故事都真实而又有力量,让人不禁对那片疆域与疆域的人们产生向往
●有时候希望成长的快一些。
《转场》读后感(一):写在回家的路上
在火车花了不多时间看完,在看书的时候,我猛然的想起了前几天看到关于罗斯的纪录片中让我很深刻一句话,每当你看到我表现出那样的情绪,那是我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或许我很想回到过去,无忧无虑,幸福时光。关于过去,我很庆幸自己能出去读书,让我见识到这样的世界。 有时候我发现自己甚至不敢去回头张望,生怕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真想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找一个山洞似得地方,倾诉自己所有的秘密,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自己。 顺便写在乘坐绿皮火车回家的路上,恰巧我也是在作者的大学读书。提前祝大家新年好!加油吧!
20年开局有些恍惚,难得短暂的休息,在家翻了一些书,其中就有《转场》,记得最开始是通过大冰笔下的人物及微博宣传入手了,作者杨奋80后新疆人浪荡山东、湖南,我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也算通过书结了善缘。
没翻书前以为这是一本讲牧民转场生活的著作,一口气读完,给了7分。和《冬牧场》不一样的是,李娟是汉人随牧民生活居住体验式的3个月“转场”,杨奋是十余年地道新疆生活叙述的“转场”,前者写实,后者写意,都在主观世界里描述一个客观的转场生活。想来也是,老话不还说吗?五百年前是一家!个人身份在时间下都如微尘。
小时候自命不凡的觉得自己会成为那个万里无一的英雄,长大了才知道芸芸众生不过凡人。喜欢李娟《冬牧场》里和善平凡的居麻一家人,也喜欢《转场》里个性鲜明的作者的那些朋友。从少年时光、年少轻狂到现在的“中年大叔”,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里进行着“转场”,从别人的生活里管中窥豹式的“体验”成长,有些人长着长着就老了,有些人长着长着就烂了。所以,一贯的我很喜欢通过自己的爱好去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倔强地拒绝长大,反抗变烂,这样的小心思可能和大家无异。
知道得越多越明白自己知之甚少,网上喷子太多,“打倒大冰”在豆瓣上好像成了政治正确,在那周围更是戾气一片,不过我倒要谢谢他——透过一扇窗又进入到另一个世界。
有人说哲学活动的本质是精神的还乡记——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在大自然里寻找自己的家园!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又走,所幸有杨奋、李娟这样的人去记录,去表达,将岁月里的痛楚和悲伤变得淡若云烟。印象最深的是“老妈”的那句话:我这一辈子算没白活吧?
终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大人”,经历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但我希望你能明白,生活虽然处处不易,但希望从来没有离开,这是最可贵的东西,也是最不能丢弃的东西。以书里的一段话结尾——
“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到处树立着各种标签,似乎这样才能堆积出人性的品牌。可是在阿勒泰这个地区,人们会忘记标签,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极其简单。我想不起王思谦的哪一句话让我思考起整个人生,甚至他的离去也给我带来困扰。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念念不忘,也许他就像小镇上的每一个人,生老病死,在岁月的长河里掀不起任何的浪花,可就是这样一个个真实的人,续写着青河的历史,最动人的是他们。他们第一次和少数民族同胞说“你好”,在群山峻岭中,在蓝天白云下。最后在离去的时候说了一句“再见””
愿你活的尽兴且自然!
《转场》读后感(三):生活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转场
有天下午,我看到杨奋老师的微博转发了一条吕游(流浪地球策划)的直播链接,出于好奇当晚我就下载了一个某直播APP;当晚进去观看了一段主播和薇薇老师的创作闲谈(这个直播的内容其实是关于电影误杀背后的一些创作故事,当然主要还是围绕着薇薇老师来展开)
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我有两个印象非常深刻的点: 1、主播(吕游)、行者杨奋、薇薇老师以及马史等都是新疆人;如果不是杨奋老师的宣传,我可能不会进入那个直播间。所以在那一刻,我对朋友这个概念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理解; 2、杨奋和马史两位老师不断在评论区下边刷礼物,同时也和主播进行内容上的互动。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其实他们应该都挺忙的,但出于朋友情义,他们愿意为朋友的节目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让人很敬佩。
基于以上两点细节,我觉得杨奋老师挺爷们的。而特别巧合的是第二天我打开京东本来是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结果京东顺便给我推荐了杨老师的《转场》;我当时一看书名和作者,几乎毫不犹豫的就下了单。对于一个曾在阿勒泰拍摄过牧民转场的摄影师而言,“转场”这两个字一出现即瞬间将我的记忆拽回了那片熟悉的土地。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对于杨老师的诸多故事,我也竟然会感觉无比的熟悉。他的童年、他的中学时到、他曾深爱过的姑娘、他的工作、他的事业、他的贵人......所以能用文字记录自己生活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文字在特定的时刻总是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杨老师所写的人物故事,大多都是普通的,没有过多的修辞渲染,没有高大上的离奇经历,用现在流行语来说,就是非常的接地气。你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感受书中的故事之外,人的思绪很容易就会代入到自己的相同年龄段。所以看完这本书,我就像是把过去三十年的生命重新审视了一番。
我回忆着我的童年,想念我的爷爷奶奶送我上学时的样子 我回忆着我的童年,想念着父母为了给家里买个电视机每天起早贪黑工作的样子 我回忆着我的童年,想念着第一次生日时父亲大老远给我送来了香蕉 我回忆着我的童年,想念着在社火现场父亲驾着我在他肩膀上开心的样子 我回忆着我的童年,想念着那些曾经每天下河摸鱼却最终因为小事而轻易结束自己生命的伙伴 我回忆着我的童年,想念着那个我曾鼓足勇气给她写情书但最后他家人差点爆打我一顿的初恋 我回忆着我的童年,想念着那段给弟弟每天抄写作业的时光 .........
我回忆着我的中学时代,想念着那帮一起打群架的兄弟们 我回忆着我的中学时代,想念着那个一直没有放弃过我的英语老师 我回忆着我的中学时代,想念着课间水龙头前同学们争相喝水排队的盛景 我回忆着我的中学时代,想念着那个背叛了我但如今却又冰释前嫌的好兄弟 我回忆着我的中学时代,想念着自己没有放弃自己而最终步入大学校门的感动时刻 ........
我回忆着我的大学时代,想念着和老婆一起在校园打水的那条小道 我回忆着我的大学时代,想念着和老婆一起在图书馆看书的那个书桌 我回忆着我的大学时代,想念着那些背包旅行不顾生死的说走就走 我回忆着我的大学时代,想念着穷游途中听到的各种惊奇故事 我回忆着我的大学时代,想念着差点作死在徒步途中的那种少有的勇气 我回忆着我的大学时代,想念着好兄弟被群殴但自己却没有挺身而出时的窝囊 我回忆着我的大学时代,想念着那些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听过的故事 ..........
我感谢杨老师,让我在这个烦躁不安的城市里,好好的去回忆了下自己的过往;
记得网络上曾经有一个段子:当你自己都过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关注别人的生活挺没劲的,那就是闲的蛋疼的一种举动。但是我们关注别人的生活,其实就是在审视自己。
你我的生活方式也只是这个多元世界的一角,但是通过看到不同人物的生活轨迹,你我最终会明白,原来朋友还可以这样交,生活还可以这样过,城市里还可以这样撒野........
所有你我未曾看到的都是人生幸福出口的万花筒,但我们在城市的压抑气氛中慢慢的对这些多元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屏蔽,产生了视而不见却还标榜自己与他们与众不同(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大家都是在生活,谁不曾有过深夜里绝望的时刻,但每到此时,想想那些曾活出了热烈生命的人,是他们一直用自己的某种坚守照耀着我们,给我们的普通生活提供了一些不同的视角。
倘若你我大家都是一种生活方式,那这个世界该得多么可怕无聊啊。
《转场》读后感(四):【读书卡202003190138】谨以此读后感纪念我逝去的“青春”
说来也奇怪,20岁过了之后总感觉自己一直是二十岁了,时间不会停止,可是我的意识却一直停留在二十岁了。
说实话书里面的文章写的一般,可能只有新 。疆人看了才会热泪盈眶,毕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其实很难理解其中的热爱。但是却莫名的勾起了我很多关于生活的回忆。
法庭判决里面最忌讳的就是做事后诸葛亮,这时候的你很理智可是于事无补。可我经历了那么多回忆起往事已经不会有当时的情绪了,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关于青春需要有个定义,我把此定义成高中三年的时光好了,不然回忆起来可就没完没了了。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主角,可是回想起来自己的每一天都太过普通了。那些你没见过面但是能经常听到他们名字的人,才是青春小说里最常出现的主角,所以我不是。
故事之于生活的不同,在于故事是有形的,有开头有经过,也有结尾,然而在生活中一切就那样随风而逝,难以把握。回想高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要么就是你不知道这件事正在发生,要么就是你不知道他有什么意义。
我情窦初开的过分晚了,不是说女孩都比同年龄段的男孩早熟嘛,直到有第一个男孩子向我表白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诶,好像也到该谈恋爱的年纪了”。所有的父亲应该都是一样的,不准自己的女儿早恋,我问过爸爸什么算早恋呢,爸爸说只要你一直在读书就算早恋。我笑着跟朋友们分享这个有趣 爸爸,大家都揶揄这是啊,上学的时候不准早恋一毕业就希望你能结婚。那时间也证明了我父亲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之前我又问过父亲为什么不准我早恋呢,父亲说都是小孩子大家都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生活保证肯定是要分的等稳定了在谈恋爱少吃点苦,我觉得说的很对。所以我每一次恋爱我父母都是不知情的,着实吃了很多恋爱的苦。所以,尽管我不爱他我也答应了,初恋是美好的吗,可是我对对方完全处于未知又陌生的状态对我而言一点都不美好,我对那些情话也没有什么回应可能是因为不爱也可能是因为我不懂。那段感情始于他对我说“我喜欢你”,终于他对我说“我还是喜欢你,但我们适合做朋友。”多温柔的男孩子呀,不喜欢有多伤人呢我毕竟无感,当然最后我们也没有成为朋友。
我不想把这段感情定义为初恋,因为我不喜欢。我想过为什么,可能是因为我太慢热了,一见钟情很难发生在我身上。所以对我来说太过陌生的人我还是很容易拒绝的,大家都没有情感基础谈gp恋爱呢啊,当然也可能是从第一段感情里面学到的。所以第二段感情想起来有点顺理成章了,高一同班的时候感觉这个男孩子臭屁的不行,身上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认了什么职务我记不清了,反正如果大型活动我们没得奖他会自己上台总结,现在想来这性格倒是很好,但当时只觉得太小题大做了。高二选了理科,多小的概率啊只有他和我同班了,如果是小说那这个就是情理之中的了。可是当时的我,只感觉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太孤单了,在高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谊到高二又要重新去建立一次。每天插科打诨的日子也就过下去了。记得当时我特别的厌世,可能是青春期特有的中二,当时催婚的梗特别火,所以我们一起吐槽人为什么要结婚啊,我记得他说要是我们二十七八岁的时候都是单身那我们结婚吧。大概是高二暑假吗还是什么时候我们在一起了。他是一个非常男孩的男孩,就是你能想到的青春期男孩应该有的特质他都有,除了皮肤黑一点不会打篮球。所以他太男孩了,以至于不知道如何照顾一个女孩子的感受。青春时候的恋爱没有太多的物质掺杂,分手原因大概就是性格不合。我很喜欢我们没有在一起之前的那段时光,我感觉很快乐,我不知道为什么恋爱会让这一切变质。很久之后我经历了失恋我才意识到当时自己处理感情的方式是多么的弱,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因为当时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了啊任何话语对我来说都是纠缠。其实很想有个按键能回到那时候,“我们试一试吧”“不,我们还是做朋友吧”,估计也做不成朋友了,至少能少受一点伤害。当然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了。
我想要怎样的男朋友,要我熟悉的且要温柔的,所以高三的时候我抵不住温柔乡的攻势我们在一起了。因为太过喜欢,显得太过卑微,现在想想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卑微过。但是果然会讲情话的男孩子不是只会对你讲情话的。但是也得益于这段感情让我明白一件事为什么女孩子宁愿被渣男伤害也不愿和直男恋爱,因为渣男真的很会撩啊。
三年谈了三段感情,好像都一个月左右都终结了,时间太久远了,记不太清了。年轻的时候觉得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半辈子还没过去就被遗忘的差不多了。
那些男孩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不并没有,但是丰富了我的青春,让我普通的生活里不在只有学习。
如今我在离家乡两百多公里的城市里生活,大概是想割断有过去的一切记忆又不想离父母太远。
我已在经历我的转场生活了。
《转场》读后感(五):人生如转场,这5本书带你去看看宽广的地方
日复一日仿佛被复制的生活,除了让人觉得空虚,还有无声无息蔓延的窒息感。 实际上,就算被物质被家庭被学业,被一些无法避免的原因所裹挟,我们也可以挣扎着活得自由。 因为就算身体被束缚,灵魂也能带你去远方尽情流浪。 小蜗这次选择的5本书,带你去看看新疆、看看村落,再看看那些经历了自我拉扯的人们。 毕竟人生就这么长,哪怕身处方寸之地,也要活出自我。 1.转场
转场8.2杨奋 / 2020 / 湖南文艺出版社本以为写的是牧民的生活,但实际是一个个关乎成长的故事。 在新疆长大的小男孩,生活里有心软的父母,被领养的妹妹,上学时称兄道弟的朋友、牛肉面店铺前支着摊子卖烤肉的爷孙,支撑起独立书店的lisa和ben,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撒丫子奔跑,为理想,为生存。 竹蜻蜓一飞,夏天就过去了,人啊,这么一转,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了。 “有人爱上了新疆的草原、沙漠与雪山。而我爱上的是蜿蜒流淌的小溪,大山深处静静守候的村落,以及平平淡淡的人给我们带来的温暖。” 任何人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都是这个世界最宝贵的财富。
2.深山夏牧场
深山夏牧场8.8李娟 / 2017 / 中信出版集团如果说城市的夏天是短袖,冰糕,空调,那么草原上的夏天是羊群,静谧,等风来。 这里的生活很苦,但也很有趣: “路过牧民毡房,对方若是看见了自己,不管认不认识,都会邀请过去喝茶,因这是古老的习俗。” “山羊灵敏得令人吃惊。假如你想收拾一只山羊,刚刚闪动这样的念头,它就能立刻接收讯息,拉开防卫的架势。如果反之,就算你和它在小道上迎面擦肩而过,它也不躲不避,悠悠然然。” 物质生活一旦简单了,身边的一切也会清晰地水落石出,铅华洗尽,草原很盛大,请低头看看它。
3.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8.3刘亮程 / 2017 / 江西人民出版社38岁以前刘亮程生活在叫黄沙梁的村庄里,干活、吃饭、娶妻、生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他心里有一颗写故事的种子,在某一天,它们生根发芽了。 他写村里的黄昏、炊烟、土路、麦子,他写自己的童年和成长,他写这里的荒芜和落寞,他写黄土地上开出的花。 他看明白了生活,却继续爱他:“我们太弱小,所以才想干出些大事业来抵挡岁月。一年年种庄稼,耕地,难道真是饥饿吗?我们正在和冥冥中的一种势力较着劲。” 没有天堂,只有故土。
4.在路上
在路上8.2[美]杰克·凯鲁亚克 / 2020 /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就像公路电影常常表达的那样,在路上永远让年轻的血液沸腾。 美国版“垮掉的一代”,萨尔、狄安带着玛丽露,横穿全美,一路泡妞、骂人、偷窃、抽大麻、蹭吃蹭喝、胡言乱语。看似放荡不羁的少年们,也是需要打包带走三明治。 他们活的空虚,所以需要一种信仰,不管是自由还是宗教,总要有一个信念做支撑。 你说我们荒唐,不过是找一个自己希望的未来。 “你们去哪?”“洛杉矶!”“去那儿干吗?”“我们也不知道,管他呢! 还好我们还年轻,还好我们还可以热爱。
5.在轮下
在轮下8.3赫尔曼·黑塞 / 2011 / 上海译文出版社汉斯似乎一直活在别人的言论中,他听牧师的话去努力学习、听校长的话去争取第一、听父亲的去通过考试。最后听了赫尔曼的话迷失了自我,辍学,死于黑黝黝的河水。 他身上有无数不知道该如何活出自我的人的影子,在人云亦云的生活里挣扎,他就像一棵被砍了主杆的树,尽管身体复原后,根部萌发的枝条还可以同样茂盛,但这种生命只是表象,他永远不可能再成长为一棵真正的树。 因为他忘记了,每个人都拥有着自由的灵魂。 哪怕暂时被束缚,也不要放弃野蛮生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