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的激情》是一部由比利·奥古斯特执导,比吉特·约尔特·索伦森 / 索伦·希特-拉森 / Tommy Kenter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5。1.一个女人的激情史诗,带着浓郁的名著气息,是奥古斯特惯性手笔。2.所有伟大的人的时间,都如永恒与一日。3.与伯格曼一样,奥古斯特的独创力同样随年岁日长而渐次隐退于后,相比之下,还是葡萄牙的百岁大师奥利维拉最有意思。
●性欲,是宇宙间最大的力量。女人的性欲是至高无上的,必须要冲破家庭冲破阶级的阻拦,追求性炊满足的女人必须大力歌颂。能够满足女人性欲的男人是伟大的,他们必然会获得爱情,即使存在阶级的鸿沟。爱情,就是性欲获得极度的满足;没有性欲的满足 必然导致爱情死亡。做爱,是人间最华丽最高尚的行为。
●满分电影,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探索之后的升华。女主角只是比一般人勇敢了一些,由于缺乏经验,难免遇人不淑。——你已经走出最重要的一步,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爱是长情的,懂得爱可能需要一生,塞林和她最终都懂了,也把得到爱的权利给了女儿。
●豆瓣这狗比评分真的... 好电影,配乐,演员还有背后关于自由、幸福、爱情、独立的探讨,都很好。
●「一個不開心的人 是不能給別人帶去幸福的 你看到媽媽那麼不開心 是不會得到溫暖的 無論你多麼想念她 如果你看到的都是不開心的大人 你一定會認為做大人都很不開心 但是生活並不是這樣 人是可以開心幸福的 幸福不是靠父母給的 是靠自己爭取的」(瑪麗對女兒說~)
●北欧真心冷清......客观克制的表述冲淡了故事里的八卦狗血意味,使观众的注意力能集中到片中人的身上。传记片都得这样拍吗?这即看即忘的节奏= =
●野雪
《玛丽的激情》影评(一):斯卡恩画派背后的故事
电影里出现的斯卡恩画派的经典作品,现在珍藏在Skagen小镇的博物馆里。电影本身拍的不错,就是丹麦就这几张脸啊,看来看去有点审美疲劳……女主不好看,导致那位瑞典作曲家恭维的时候像在说假话……当然女主演技还是值得肯定,最后她跟女儿的对话还是挺值得回味的。看过演画家的演员索恩的话剧,非常生动。
《玛丽的激情》影评(二):结束语
我知道这对你来说真的很艰难,对我来说也是一样,你一定觉得我很可怕,我伤害了你,而且做错了所有事情,我让你受到伤害了,你生我的气 我并不怪你,我真想做一个好母亲,给你爱和温暖,但是我不能了 ,知道吗 小魏布斯,我不开心,是的,以前有你的时候我很开心。但是之后我并不开心,一个不开心的人 是不能给另一个人带去幸福的,我知道我应该在你身边,尽我所能带给你更多的温暖,但是如果你看到妈妈那么不开心 ,是不会得到温暖的,无论你多么想念她。如果你看到的都是不开心的大人,那你一定会认为做大人都很不开心,但是生活并不是这样
人是可以开心幸福的,幸福不是靠父母给的 是靠自己争取的,你已经迈出了你人生的第一步
尽管这一步让我失去了你。就这样吧
我只是想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你自己觉得真正开心的人,只有你自己的思想能左右你自己
,你可以经常来我这里,再见 魏布斯。妈妈和爸爸都衷心希望你能快乐
《玛丽的激情》影评(三):片尾女主角对女儿说的话
画家去世后,小萝莉选择了和照顾她的亨妮一起生活,而不是和妈妈。在离开之前,女主角对女儿说了以下这些话:
我知道这对你来说真的很艰难
对我来说也是一样
你一定觉得我很可怕
我伤害了你 而且做错了所有事情
我让你受到伤害了
你生我的气 我并不怪你
我真想做一个好母亲
给你爱和温暖
但是我不能了
知道吗 小魏布斯
我不开心 是的
以前有你的时候我很开心
但是之后我并不开心
一个不开心的人 是不能给另一个人带去幸福的
我知道我应该在你身边
尽我所能带给你更多的温暖
但是如果你看到妈妈那么不开心
是不会得到温暖的
无论你多么想念她
如果你看到的都是不开心的大人
那你一定会认为做大人都很不开心
但是生活并不是这样
人是可以开心幸福的
幸福不是靠父母给的 是靠自己争取的
你已经迈出了你人生的第一步
尽管这一步让我失去了你
就这样吧
我只是想说 我希望
你能成为一个你自己觉得真正开心的人
只有你自己的思想能左右你自己
你可以经常来我这里
再见 魏布斯
妈妈和爸爸都衷心希望你能快乐
挺喜欢女主角的。画家也非常爱她。可惜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
《玛丽的激情》影评(四):生活可以与他人为伴,但幸福需要自己把握
赛林·克罗耶是丹麦首屈一指的画家,而玛丽是赛林美丽的妻子,也是他作品中最美的女主角。所有人都羡慕玛丽拥有美满的爱情和家庭,却无人知晓她在这段关系中付出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牺牲。赛林这个艺术里王子,却是生活中的魔鬼,精神疾病折磨着他,更时刻威胁着玛丽和女儿维卜斯的生命安全。而医生也只能稳定赛林的病情,却无法帮助他彻底摆脱妄想与疯狂的困扰。
玛丽知道赛林爱她,她也曾深爱着赛林,他们也都为了维系这份爱作出过努力,但命运残酷让他们的努力粉碎一地。而人的内心更是从来不像大脑那样自欺欺人。就如赛林所说“艺术简单,生活复杂”,玛丽可以接受放弃艺术,却无法说服自己放弃生活。终于,在“表面的虚假圆满”与“内心的真实渴望”之间,玛丽选择了后者,代价是不得不与女儿分离。
就在玛丽到瑞士寻找自己内心自由的时候,她遇到了早已倾慕她的瑞士作曲家雨果·阿尔文。雨果让玛丽重新感受到爱与生活的光彩。可就在玛丽决定与雨果孕育新的家庭生活时,在自由世界中呼吸艺术氧气的雨果退缩了。怀有身孕的玛丽失望地离开了雨果,回到丹麦去看望了赛林和女儿。她没有接受了赛林的挽留,只是在赛林的资助下一个人去医院诞下了孩子。
没有了玛丽的雨果终于意识到,她已经成为他生活的氧气,没有她,艺术无可附焉。他去恳请玛丽的原谅。玛丽原谅了他,也承认依然爱着他,但未来何去何从,她保留着选择权,她拒绝再把幸福下注在他人身上。此时的玛丽不仅拥有勇敢,也对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生活可以与他人为伴,但幸福需要自己把握。
赛林病逝后,玛丽在女儿成长中的缺席让维卜斯拒绝了玛丽,而选择与女佣安妮一起生活。玛丽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来到女儿床前:“我应该给你更多的陪伴,让你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温暖。但一个伤心的人是无法赐予另一人幸福的。如果你看到大人过的不开心,就会以为成为大人是不开心的。但是生活不是这样的,人是可以开心和幸福的。幸福不能依赖父母,得自己争取,你已经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只有你自己的思想能主宰你自己。”
火车开动,玛丽看到匆匆赶来的女儿。维卜斯向玛丽用力地挥着手。玛丽知道女儿听懂了她的话,也读懂了她的内心。玛丽也挥手回应着,她相信,她和女儿都做好了面对生活、把握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突然想起赛林向看画的众人提出的问题,“艺术超越现实,还是现实超越艺术”。这不是一道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一道选择题。影片中,赛林、玛丽、雨果都身体力行地做出了选择。而他们也都为内心的选择付出了代价。当然,在我看来,没有选择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只要勇于为选择承担代价的人,都是生活的勇者。
(而他人没有资格对勇者的人生指摘。毕竟,每个人都有让光照进自己生命的权力,而什么是其生命中的光,全不由他人。)
《玛丽的激情》影评(五):艺术家终究只能孤独
截了一波好图,每一帧画面都很美。
影片虽然比较平淡,但就从画面的角度来说,我都觉得美得不可挑剔了。女主角的演技很好,但我并不喜欢这个人物,即便遇到爱情也应该在和前夫离婚后才开始,不清不楚的就搞在一起真的!!!非常shit了。
丈夫是真的爱她,不计较瑞典的那个男人,甚至那个男人离开她后,他还愿意帮主玛丽。
玛丽说“我们相爱 但我们并不幸福”如果他没有患上精神疾病该多好,偏偏艺术家的宿命就是孤独。
影片的最后玛丽对小女孩说的话真好,简直是人生哲学,已经完整截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