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待你走近阳关,看到残缺城垣由近及远,爬向了村庄深处的绿荫。若登上城垣顶部,搭手眺望,一个方形城堡会落入眼帘,城池里边还有或隐或现的台墩,考古人已在城门内侧掘出一个大坑,出土了不少千年古物,当然是兵器居多了,刀、矛、弩机、马镫、扁壶,尽显马背民族的风俗。而且考古人已清晰剥露出这座古城的形制,南门、瓮城、马面、墩台,悄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防工事。
这座古城曾让边关男儿热血沸腾,这里的宫殿楼台曾巍峨壮观,这里的马牛鸡羊曾经拥群相伴,要想当年,多么苍茫迷人的故园景色啊。
当地人传说阳关曾经住过一位剽悍的头领,统领着十万大军,南征北战,势如破竹,把中原的大旗从遥远的西亚、天山脚下的巴里坤插到了关中、河套平原的每座城郭,而眼前这座城池便是那支军队当年屯兵的总部。后来在城郭成圮的岁月里时常有人将羊群赶来吃草,或许就是企望找到逝去岁月遗留的钱币或者其他收获。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城池里草长莺飞,庄稼分外茁壮,随意撒下种子来年就有惊喜。于是有人索性就挖城墙垫地,变着戏法种庄稼。若不是后来考古人员匆匆赶到这里,认定这儿就是1300多年的阳关,恐怕要不了多久,横卧在弱水河边上的阳关就会成为一个尴尬而又壮观的农田了。
走上那高达一二十米的高墩,忽然会感觉那金戈铁马的喧嚣携着漠北的风吟流进耳畔,会有古代少数民族燃起篝火唱歌跳舞的余韵飞进脑海,也会有放羊老汉苍凉的信天游把悲欢离合尽情渲染。这阳关可是人世间留下的千古绝唱,当年的将军统率大军从西亚一路冲破阻挠、追杀,一路血雨腥风,一路攻城掠寨杀将过来,来到河西走廊的甘州府。
你若沿着千年的城堡慢慢往前走,脑海里飞出五代十国的烽烟,从这里走出去的李存勖建立了后唐、石敬瑭建立了后晋、刘知远建立了后汉。
眼前这赭色的城墙、威严的马面、高耸的角楼、诡异的崇台和雄伟的宫殿楼观,清晰地勾勒出阳关的轮廓。如今阳关只剩下残垣断壁,但痕迹尚存。在风清气朗的月夜闻听战马嘶鸣,将士的飒爽豪气扑面而来。偶尔会有人在城墙下捡到“铁蒺藜”“铁箭头”,那种专扎马蹄的装置,四根铁刺,一根朝上,若密密地在城外铺上一层,任那攻城的人马多么凶悍也会望而却步的。偶尔还会有人在墙缝里发现遗落的箭镞,像颗锈透了的老钉,那是从两侧马面射向攻城人的锐利武器,试想当时箭如雨下,任是多么强壮的士兵也要倒下的。尤其令人胆寒的是,至今可见城外一排排密密的圆坑,听那名字就觉威猛,名曰“虎落”,实际上就是陷阱,里边插满削尖的木签,任何兵马一旦踏入定会鬼哭狼嚎的,由此可窥城郭主人不可一世的骄横。
历史的烽烟早已散尽,线装的史书也已发黄。但阳关的印迹却在历史的天空仍然清晰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