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3年的,生长在一个祖国东南边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我的家乡,有着漫山的竹林,春天一到,就有数不尽的春笋可以吃。夏天,又有无数的油柰与李子桃子可以享用。等到了秋天,板栗和柿子树成了我们的至爱!我们喜欢推着拉粮食的板车,陪伴爷爷去割那一片片金黄色的稻谷,用脚蹬的打谷机,富有节奏感的把稻谷打下来……田里无数泥鳅黄鳝,成了秋日里丰美的晚餐…… 冬天到了,田里的萝卜青菜成片成片,加上自家养的鸡鸭,炖上一锅鲜美的老鸭汤……
童年的家境算不上富裕,却也过得平淡自在,虽然常有顿顿饱饭,却不像现在,各种零食数不尽……
还记得7-8岁那会儿,村子里唯一的小卖铺,卖的都是“唐僧肉”(萝卜丝),“老鼠屎”“大白兔奶糖”以及一小杯子瓜子一毛钱,还有好多已经从记忆里消失想不起来的零食,那个时候,零花钱来之不易,一毛两毛都是“稀缺货”,更别提5块10块了,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住,那会儿工资低,爸妈的钱都赚来养家了,平日里吃穿住都来的紧迫,零花钱更是少的可怜,偶尔有个一两毛的,在兜里没捂热,几乎都进了我们村里唯一的小卖铺。
可是,毕竟是孩子呀。哪里经得住零食的诱惑?好在那些年,总有一些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东西,却在无形中拯救着贪吃鬼的我。
我奶奶爱吃糖,喝粥放糖,吃药放糖,(苦中药几乎吃不进去)就连喝开水也放糖,那时候小,奶奶偶尔给我煮蛋羹吃,她就爱往蛋羹里加冰糖,那时候的冰糖,估计很多朋友都见过,就是那种块状凝结成的粗冰糖,是用甘蔗提炼的,外表粗糙,却极其的甜。长此以往,受奶奶爱吃糖的影响,我也无法避免,几乎只要喝粥,喝水,吃药,蛋羹,也必放冰糖!
奶奶跟我说,冰糖的好处很多,那时候穷,去田里干活,也没啥点心,很多人农忙的时候,就往兜里放块冰糖,等饿的时候,拿出来含在嘴里,马上就有气力了!我那时半听半懂,将信将疑,天呐,这冰糖,几乎就是现在的能量饮料啊!
回到正题,刚才说到奶奶爱吃糖,我那会儿家里穷,没零食吃,就老爱吃冰糖,那时候的冰糖,感觉比蜂蜜还甜,从大大的块状上小心翼翼的削下一小块,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细嚼慢咽,不禁感叹人生快乐不过如此!
奶奶知道我爱吃,就时常把冰糖藏起来哈哈,可是,几乎每一次都被我找到,不得不提的是,有一次我把装冰糖的的玻璃管打碎了,后果可想而知,玻璃的碎末和冰糖极其相似,分辨不出,我心里满是不安与羞愧,刚开始想着能否蒙混过关,想想办法不让奶奶知道,后来又想起语文课本里,要做诚实的孩子,正当我两边纠结的时候,爷爷奶奶干活回来了,事情也就“败露”了,结果就是,我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摔坏的糖罐,由于掺杂了玻璃细碎,就把大的留下了,小的全扔了。
这件事过了没多久,我就再也不敢“偷吃”了,而奶奶,也改变了之前的做法,不把冰糖藏来藏去了,想吃就自己拿,用一个塑料管装着方便我拿。 直至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我爱吃冰糖也就被取代了……
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后出来工作,独自闯荡多年,人长大了,自己会赚钱了,物质也丰盈了,却用时常想念小时候的粗冰糖,现在超市里虽然还有卖,现在吃起,却没有了当年的味道……
粗冰糖,它承载了我童年甜蜜的时光,它的存在,让作为留守儿童的我,倍感幸福温暖!爷爷奶奶的呵护也从未停止过,还好他们还健在,我还有时间孝敬他们……我的童年,我的零食粗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