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繁华的上海已经开工,车水马龙,虽下着小雨,却也多了几分热闹。
有人体谅:
还有人反驳:
将心比心,
我能理解急着复工的人。
但。
穷人依旧很多。
对很多人来说,
命,重要,
钱,同样重要。
即使,做不到对“急着想上班,因为疫情焦虑担心接下来该怎么办的人”感同身受。
但也请不要恶言相向,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讲:
0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可以...赊点...米吗?”
其中一个店员连忙摇手说:“我这里不赊账的。”
奶奶继续心酸地说:“我们昨天晚上就没有吃饭,已经十多天没有出门了。”
店员依旧摆手让他们走。
然后问:“你爸爸妈妈呢?”
老板又问到:“平时做些什么呀?”
孩子这个时候替奶奶回答:“我奶奶是捡废品的,因为病毒,不让收啦。”
随后,老板拿了一袋米给他们。
奶奶半个月没捡垃圾,她们都快吃不上饭了。
那么冷的天,连一口热乎乎的饭都吃不上,还要不顾尊严地跑来赊账。
所以,不要说,几天不工作会死啊?
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处于井底,唯有不停忙碌,才能换来一口喘息。
对于他们而言,能不能劳作,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我还记得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
年初,河南,某村。
一个略微驼背,戴着黑色鸭舌帽,穿着黑色羽绒服的老爷爷映入眼前。
老爷爷在干嘛?
刚摆好摊,还没多久。
远处传来一阵广播声,仔细一听,原来是训斥老爷爷在这个节骨眼还出来卖冰糖葫芦。
爷爷在听到广播后,大气不敢出一下。
心酸的是,一串冰糖葫芦压根赚不了多少钱。
1元1根。
可老爷爷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出来了。
但凡不是生活所迫,谁又至于如此。
病毒可怕吗?
可怕。
比病毒更可怖的是,病毒带来的负面作用,让人无钱可赚,生活困难。
02
这几天,网友A小五一直在家里辗转反侧,坐立难安。
他为什么会如此焦虑?
因为,疫情不容乐观,他不能去上班。
咦,不上班不是好事吗?
不。
不上班意味着他的房贷和信用卡即将跟不上原本的节奏。
最坏的结果便是,可能会失信上黑名单。
本来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因为一场病毒,打破原本他对生活的美好幻想。
焦虑的不止他一个,还有“不幸儿”直接被公司抛弃。
一个叫新文的网友就收到公司通知,说是经过评估,将不再安排工作。
弄得这位网友一脸懵逼。
能拒绝吗?
拒绝有用吗?
表面上看客客套套的一段话,其实说白了就是:疫情影响,你被解雇。
是的,就是这么现实。
曾经本是同林鸟,一场病毒各自飞。
一场病毒,摧毁的,从来都不只是病人,更是影响着无数个为梦想而奋斗的人。
焦虑、无助,爬满他们的脸,留下一声声叹息。
又有谁会在意的?
即便在意,又能怎样呢?
03
今天,在微博上刷到教育部回应高考是否会延期的新闻。
底下许多高三党都在焦虑:
不希望延迟。
还有学生祈祷病毒赶紧过去,自己可以好好去学校念书,在家的自觉性太差了。
我在网上看到许多线上教学,似乎并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
总结起来就是:
各个家长轰炸消息,都希望老师能重视一点孩子。
老师点名的时候,心累,班上排名后几位的经常会以信号不好之类的不出声。
都很焦虑学生们的成绩再这样拖下去,会不会受到影响?
原来,不光是上班族,学生党也被影响着。
学生,网上学习,效率肯定没有线下指导来的高。
老师,成了主播,无奈之举却也没有办法。
老师在焦虑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焦虑自己的未来。
我们都在焦虑的路上,越走越远。
04
抖音上有这样一条热搜。
海底捞目前已损失11亿。
我去查阅相关资料发现:
截止2月3号,海底捞在中国境内的550家店(海底捞2019年上半年报数据)已经“熄火”了9天。
据粗略计算,海底捞休市9天,仅门店营收损失+支付员工成本就要超过7亿元。
我个人是海底捞熟客,所以顺利采访到海底捞员工。
(我与某员工的聊天记录,坐标,江苏)
虽然物质充足,这位海底捞小姐姐还是颇有点担心的说道:
希望疫情尽快好起来,这样才能继续工作,赚钱养家。
海底捞是幸运的,尚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从上而下的运转。
而另外一家餐饮企业则没那么幸运。
相反的,它处在巨大压力之下,快跑不动了。
它是西贝莜面村。
前几天,创始人就发文表示,撑不下去了。
有多难?
首先是,员工发工资难。
创始人贾国龙担忧的说:
他们有2万多员工,光一个月工资就要发1.56亿。
创始人还说,按照以往情况来说,停工两三个月就是两三个亿。
三个月就是四五个亿,没有多少企业能够撑住。
西贝同样如此。
其次,损失惨重。
按照原本的业绩,西贝在过年期间会有7一8亿营收。
现在的情况是,原有收益清零,还要倒贴出员工的工资+门店房租。
大如海底捞、西贝都踉跄前行,更不知有多少中小微企业、商户只能被迫沉沦。
05
大家能想象,
300万农产品卖不掉,眼睁睁看着它烂掉的那种绝望吗?
300万哪!!!
哦不,那不是300万,那300万背后,是一个村一年的希望。
病毒杀死的,是希望。
有一个农民伯伯难过的说:
往年这个时候,猕猴桃的采购价就有五六块钱一斤,今年三块钱一斤都没人收。
哎,哪怕能少赚一点,至少还有钱。
可自从车进不了村,连赚都赚不到。
更别谈组织人上山采摘了。
好在平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三天时间,农民伯伯手中的300万农产品,一扫而空。
但。
幸运之神不会将运气平分到每一个农户手上。
网友sill在网上诉苦说。
家里是做水果批发生意的,年前囤了10万箱的水果。
结果呢,因为肺炎,所有酒店无法操办酒席,水果,自然滞留卖不出去。
备用计划拿到市场低价处理,也因此泡汤。
最让人难过的是,
家人们活生生的看着水果一个个的腐烂,却无能为力。
有一种绝望叫,我们看着一个事情逐渐走向糟糕,却无力改变。
水果烂掉的同时,家里逐渐笼罩着一股阴霾。
爸爸妈妈一起床,
叹气!
叹气!
叹气!
后来,妈妈接连吃不下,睡不好,最终,病倒了。
还有网友回忆起当年非典事件时,那也是一个惨。
网友包下几百亩地,信心满满,打算种植桔梗,等到来年丰收。
没想到,非典气势汹汹的来了。
封路,机器无法进村。
怎么办呢?
只能花钱雇人,手动刨出。
再到后来,人也雇不到了。
还能怎么办?
没法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种子发芽。
南方周末有一篇采访报道,记录下疫情中的众生百态。
其中,关于华南海鲜市场的采访,莫名惹人心酸。
华南海鲜市场被关闭后,一开始,商户赵爱民抱着侥幸心理:
可能只是例行检查,一两天,市场会恢复正常运作。
可没想到,赵爱民等来了噩耗:
市场无期限关闭。
而在那一刻开始,他的饭碗开始破裂。
(来源:南方周末)
比赵爱民更愁的是另外一个叫李翰昭的商户。
因为休市,海鲜大量腐烂臭掉,那价值4万多块钱的水货这样被糟蹋了。
是啊,可能比起命来说,4万块不算什么。
但4万块所带来的难受,却也是不那么容易打消的。
而店家方继蕃更担心的,
除了3.8万元的房租以及囤积压在手上的7万块钱的货物外,没有人再来买他们的东西。
人间有爱,总会有温暖援助之手伸出。
人间无情,并非所有不幸都能被拯救。
很多苦楚,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06
焦虑、担心、无助,是这些真实故事里的标签。
这又何尝不是中国亿万谋生老百姓的缩影呢?
小人物的悲与惨,在这场病毒之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都有不得不出门的理由,不得不焦急发愁的问题。
无论企业,员工,学生,老师……
我们都处在同一片天地,有着不同的阵痛。
这阵痛,是漫漫历史长河里,一种病毒造成的。
而每一个个体不可避免地被影响着。
无论是03年的非典,还是现在的武汉肺炎。
都亦如此。
那么,我们真正能做的是什么?
不是拼命想着「消除」焦虑,
而是思考如何「止损」焦虑。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叫:滑坡效应。
也就是说,此次疫情已经让我们造成遗憾,焦虑,影响到我们。
这是既定事实,无法改变。
我们掌控不了疫情。
我们唯一可以掌控的是,减少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这份影响。
最后,无论怎么样,我还是希望大家能打好这场防疫战。
撑住撑住再撑住。
焦虑一定有。
但只要人活着,总归会有办法重新再来。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今天我想说:留得生命在,我们终究会更好。
不是因为会好起来,所以我们才坚信。
而是因为我们坚信,所以我们会好起来。
也请相信:
雾霾会散,病毒会退。
喜事会来,春天会到。
本文版权归一只武所有
未经许可 不许转载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关注
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