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自读课《音乐巨人贝多芬》。之前已经布置了预习,这节课要学生们自己来讲。
课前,我就昨晚的作业做了点评。周四下午写了作文。晚上,两个班交换着发给学生们自己批改。这次布置的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难度较小,考虑到学生们对这类题材比较熟悉,又刚刚学习了两篇写人的范文,熟知人物描写的方法。因此,我想通过生生交换批改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作业布置下来,我心里却并没有底气,不知道会改成什么样子。今天早晨收上来一看,却是令我感到欣喜而惊讶!大部分同学都非常认真地写出了自己的评语,优点和不足井然分明。有的同学还非常细致地对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和结构安排做出评价,纠正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就连作文基础很弱的那个同学也被批改得入情入理。我在班上大力表扬并展示了一部分评语写得及其认真的同学,整个班级士气大振!这次学生互批作文,让我更加坚信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教师只有肯于放手,他们的才能才会得以伸展。由此,我也看到这段时间来学生们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在同步提升。倘若自己平时没有积累,是无法赏析别人的文章的。
上课后,分享并点评了一个同学的读书笔记。16班分享的同学十分主动,前所不曾。
学习新课前,我先安排了小组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然后,各自交流自学结果和准备讲课的思路。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准备在班上讲。
讲课的环节两个班各具特色。15班第一个开讲的同学还准备了课件,采用提问式主动和同学互动学习,回答问题的同学态度严肃而积极,十分配合。后面几个讲解的同学做补充和纠正。一个出错,众人齐帮。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16班第一个开讲的同学是踊跃地抢着跑上讲台的,没抢上的同学差点跌倒,现场气氛很热烈!我坐在讲课者的座位上,像学生一样听讲,记笔记,感觉很轻松。前后共三个人做了课文讲解,侧重点各不相同。句子赏析讲得细致入微,由修辞、写法到人物思想性格环环相扣,有的比我的理解还要深入。学生们参与课堂提问和讨论的热情也很高,感觉这样的讲课方式比较新鲜吧。
这次学生们自读自讲,让我看到了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且自学自讲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讲课方式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的热情,同时也解放了我自己。事实证明: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展示的舞台,他们便有更广阔的能力和更充足的自信亮出自己!
周末作业,我增加了一项:与父母一起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月光曲》,并交流听后的感受。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音乐巨人坎坷的命运与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同时进一步为学生营造高雅、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增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