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人文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结合,中华民族比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和文化上团结起来,显示出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以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那中华文明的特色是什么呢?特色之一是民族融合,特色之二是中外文明交流.
中华文明的特色之一是民族融合。几千年来,中华各族人民日益密切的交往、分散和统一的过程,是各民族融和的过程,是各民族不断迁徙、杂居、通婚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在文化上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可以说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渊源于中华各族人民的创造和发明。例如汉族首创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维吾尔族首先学会的棉花种植和纺织,元大都的宫殿和宫城为北京成为世界名称奠定了基础,藏族保存的藏文大藏经至今仍是中华文明瑰宝。
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本身就是各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存在着华夏、东夷、北狄 、西戎、百越五大民族集团。化纤组又是在夷夏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自国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分分合合,呵呵纷纷,同意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在政治和文化的融合是中华文明的最大特点。中国统一和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和开发的,中国的文明与历史都是实在在的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
中华文明的特色之二是中外文明交流。中华文明在西汉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经济交流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西汉的丝绸之路改变了西方人的穿着,而同时西域的物产和音乐、舞蹈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日用习惯和艺术风格。中华的儒学推动了东亚日本、朝鲜文化的发展,而南亚印度的佛教文化也充实了中华文化,中国翻译的印度佛教文本在汉语中增加了许多词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表现力。
中外文明的交流是阻挡不住的。在明清之际,尽管官方采用了“海禁”政策,但民间的海外交往并没有停止,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一些商人和平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往贸易,到东南亚甚至世界各地定居,成为海外华人的祖先,他们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