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监考生物时,我在本年级的第十八场(我们这里是按学生的入学成绩排的考场,一个年级一般要排到二十几场)。六十分钟的考试进行不到一半,已经有几个学生开始趴在桌子上作睡觉样,其他,有的盯着教室侧墙上的钟表发呆,有的抓抠自己的手指或是随便拿起摆放在桌子上的笔、尺子以及塑料胶条或手表之类静悄悄的玩弄,不时还要望一望墙上的钟表,似乎百无聊赖而又习惯了等待。出于监考员的职责,我提醒他们注意检查试卷。学生们愣了下,看了看我,而后继续投入地玩弄自己手中的小物件,或是眯眼遐想。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来消耗时间,耐着性子等着考试结束。反正学校规定不允许提前交卷,于是,这些对学习和考试并不热心的学生们选择了乖乖的玩儿。面对如此情景,我又能怎样?难道人家在不违反考试纪律的条件下,不作为的打发下时光也要被禁止么?看着眼前这些青春年少,却又生机渐失,几近麻木的孩子们,我的内心感到一阵悲哀!我甚至于希望他们能自发地反抗一下:我不考了,还不行么!事实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听从老师和父母的话。反抗是一种觉醒,现在他们还沉睡着。
回想入学之初,哪个孩子不是鸟一般天性的活泼与伶俐?几年的学校教育竟然让他们丧失了原本活泼、天真的性情,变成了一个个学习厌倦、性格乖巧却呆若木偶的“学生”。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最大的悲哀么?然而,直到这一刻,又有多少家长依然不惜拉关系、花重金把孩子送入各个重点校——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再择校上重点高中。一路重点的教育,把孩子们打造成了没有独立思想,没有创新意识,习惯了学校严格的校规校纪 ,每天忙忙碌碌不知所获的“学习机器”。
我们这里的重点小学要每个月组织月考,成绩由班主任老师用手机短信发给家长。我同事的女儿所在的重点高中纪律严格的上课不允许低头,男女生下课互相笑一笑都要被老师找,不按时作息回家反省一周……诸如此类的高压管理的确提高了学校的升学率,扩大了社会影响。但是,考入大学之后呢?还有那些中途辍学步入社会的孩子呢,他们的精神上的缺失,朝气蓬勃的青春谁来补偿?
我知道,我的这些忧虑在许多教育同仁人那里也曾感慨万端,但是,我们仅仅是发发感慨就够了么?下一步呢?身为一名教师,倘不觉醒,倘不变革,那么我们自己是否也成了应试教育的推动者和牺牲者?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健康自然的成长,最少的受到应试教育的荼毒,也为了成就我们自己建设美好教育的理想,从我做起,从这一刻做起:不再墨守成规,不再循规蹈矩,不再盲从一切自以为是的权威,把目光专注的投向自己的学生和职责。让课堂成为学生活的生活,可以倾吐心声,可以点燃智慧,可以放飞理想……像孔夫子那样因材施教,仁者爱人。我相信,当我们真的行动起来,并坚持下去,一切的美好终会呈现。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何况在这里,我正在走近一个个卢安克一样纯粹的的教育先行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中国教育的美好之梦!我期待着,这个梦想能够更早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