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可,我们也慢慢的发现,年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不再有小时候的感觉。
以前的年是热热闹闹
我们以前过年是什么样子?
提前一个月,爸妈就带着我们在县城里面买新衣服,新衣服买了还不能立马穿,要放在柜子里面,只有到了新年第一天吃饺子的早上才能穿上。
家长提前一个月开始置办年货,于是这一个月也就成了小孩子最幸福的一个月。
大年三十的晚上,整个村子就开始响起来鞭炮的声音,小孩子开始上街活动,走到任何人的家里都能吃到好吃的糕点。
大人们忙着去祭祀亡者,田地里一会的功夫就看见了无数摇晃的红蜡烛,夜幕来临,摇曳生辉。
各家的妈妈都在准备年夜饭,电视机已经调到春晚的那个台,老人们笑呵呵的坐在那里,等着晚辈磕头,磕完头再递上压岁钱。
从腊八就开始进入到新年的倒计时,而后的祭灶节、小年、贴春联等活动,不断将人们的热情推向一个又一个兴奋点。
那个时候过年的感觉是累积起来的,一点点一天天,盼着盼着就把年盼来了。
似乎一年当中最大的事情就是过年,所以一定要隆重,要喜庆,那个时候的过年才是真正的过年。
而现在呢?
2
现在的年只是形式
现在的年已经不叫过年,基本等同于放假了。快过年的几天回到家乡,年货去超市购买,再不用像以前一样全家人动手去做。
孩子们脸上没了热闹的感觉,呆在房子里面无聊的刷着手机,大人们也不再忙忙碌碌,同样的也是在玩手机。
即使去走了亲戚,先问的也是WIFI密码,然后大家一起玩手机,刷到搞笑的视频,大家凑过来盯着手机哈哈哈大笑,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屏幕上面。
过年也就成了大家只是换个地方玩手机罢了。
以前过年走的是心,现在过年走的是形式,只是为了过年而过年。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现在过年真没意思,这已经成了大家的共同感受。为什么年越来越没意思呢?有人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长大了。
其实,这都不是最终的答案。
过年这件事,一直都是靠氛围去烘托,而这种氛围是在时间里面慢慢“熬”出来的。
一家人围着包饺子,这是在熬氛围,
年三十的祭祖,这也是在熬氛围,
就连三十晚上的春晚,也是家人在熬氛围。
这个过年的喜庆和期盼,就是在这一件件事情里面变得温馨而又有了味道。
现在呢?年三十的晚上去外面吃了年夜饭,大部分人在城市打拼,过年可能都不回家,不再一家人一起做东西,而是去买东西。
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不用操心。在这个不操心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失去了那种氛围。
以前过年,一家人要想团聚,可能要坐上好几天的绿皮火车,身体上再劳累,只要想到过年回家的团聚,也会不自觉地开心。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现在呢?出门是高铁,飞机也成为大家经常选择的交通工具。
思念的距离变得很短,也变得很容易得到。那欢聚的厚重感就少了很多很多。
以前过年,大家才能吃到一些平时吃不到的美食,现在根本不存在这种问题,只要想吃,随时可以吃到,只要想买,随时可以买到。
没有了期待,没有了思念,没有了氛围,年的味道自然也就没了,年也就没意思了。
2020年的这个春节,更是一场灾难,我们遇到了让每个人都胆战心惊的疫情。
END
微帮微世界
和你分享世界,分享爱
快三十岁了,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致某人:不要再这样给我发微信
别怕,只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