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 语文课,继续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学生星铭在赏析句子时这样表达“ 这个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我听了大加赞赏!鼓励其他同学也模仿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因为榜样的力量,后面的同学竞相仿效。通过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见解,规范了学生的语文化表达习惯,为考试阅读理解答题做了铺垫。由此,我想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握时机,顺势引导一些有利于应试的技巧,这样既能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方法,又不至于像做专项训练那样令人感觉刻板、生硬、枯燥、乏味。跟从学生的思考,顺势而为,是我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教研 下午年级教研时和敏交流了一些教学感受。敏的务实精神一向为我所敬佩。去年,敏和本校的另一位老师去市里进修学习一段时间,学到许多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敏向我讲述的她的“每课一记法”,让学生每课积累自己的实际所学并写出感悟,培养学生随时积累,随时感悟的习惯。我很赞赏她这种虚实兼顾、循序渐进教学方法。记得三年前,我新调入这所学校时也在沿用赵福楼老师的“每课积累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但第一次听课后,就被主任给否定了,理由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随后而来的是两本本市和本县教育主管部门自己编辑的练习册和其他教辅习题书,题海强战,机械枯燥,远没有学生自己的学习所得更切实、更有思考价值。然,胳膊拧不过大腿。三年过去,发现大量做题只能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并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反而固化了思维模式,阅读写作能力更加困难。现在,敏反思得失,重新沿用这种方法,我觉得倒是明智之举,强烈支持!
教研结束时,向大家推荐谢云老师的书。希望更多的教育同仁通过阅读认识教育的真义,在应试教育的潮流下生发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思考,做出一些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