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梯级公开课3》是一本由摩罗 / 杨帆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学梯级公开课3》读后感(一):国学进阶之路
不知不觉的《国学梯级公开课》就看到了第三册,现在对于国学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前三册书选取的故事比较简单易懂,多为清明时期的小说,参杂了春秋、战国以及其他朝代的一些短文,这样安排的原因是清明时期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相通之处,对于初学者来说简单易学,比如《国学梯级公开课3》第二十课《车》,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介绍了古代车的起源、用途、种类、构造以及造车的材料,运用文字为我们介绍了古代战车和货车的知识,古人运用文字的技术十分精湛,寥寥几语就将车的特点表述得非常清楚,而且我们也能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好似看到了古代的车。
同为说明文的还有本书中的第四课《荔枝图序》,这一篇选自于唐朝白居易的《白居易选集》,全篇字数共129字,在前三册里这也是字数较少的篇目了,但是通读全文之后会发现,白居易对于文字的运用能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说明文就是需要用简短的文字将想要表达的意思概述出来,而本文字数不多,却将荔枝的产地、树形、叶子颜色、花色、果实成熟季节、外形以及果肉的状态以及保鲜期一一讲述出来,而且他善于使用比喻,将荔枝这种在唐朝不常见的食物比喻成常见的事物进行描写,使当时的人们能够想象出荔枝的样子。而荔枝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太常见了,想象一下白居易的比喻也是可以和荔枝的外形进行契合的,不得不感叹于白居易的博学多才与聪慧机敏。
说完书中的小短篇,那就说一下较长篇第十五课《林则徐缉毒禁烟》,我们都知道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的事迹,但是对于这件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却并不清楚,而本篇文章则为我们描写了林则徐禁烟背后受到的重重阻力与他坚持不懈的态度,这篇文章虽然长但是并不难懂,因为他是清朝的作品,所以读起来与现代汉语十分相似,借助注释可以较容易的通读全文并理解,林则徐就像是一道锁,因为有他,中国的大门才不至于大开,中国才没有被列强彻底瓜分,英雄值得铭记,英雄的事迹值得歌颂与传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特点是简短,只要领会每个字的意思,读文言文就像解密,会使人感受到特殊的意义与成就感。
《国学梯级公开课3》读后感(二):国学第三课:具体的学习模式
上课。
传统文化在国学里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而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均以文言文书写,因此,可以说,不学习文言文,就无法学习传统经典;只要学习传统经典,就一定是在学习文言文。从夏商到清末民初,文言文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流变,传承至今的文献,其难易程度也差异很大。所以,学习文言文必须经历从易到难的过程,一步步拾级而上,最后才能做到阅读任何古代文献都不会有语言障碍。
这一节课要讨论的是,具体的学习模式。
对于自学者来说,要想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就必须开掘更为广阔的教学资源,寻找更加中正精良的教学材料,而摩罗和杨帆共同编著的《国学梯级公开课》系列共分为3梯18级,即及门梯、登堂梯、入室梯,其中每梯各有6级,每级1册,共有18册,每册20课,经、史、子、集各5课,每课又由9项内容组成,均以主课文为核心,并加之注释、解读与阐发。其中的主要板块包括——人物故事:介绍课文作者,或课文中提到的重要人物,带出该人物主要经历、思想、成就和历史影响;主课文:全书核心,学习这些课文,就是触摸中国传统文化;注释以及参考译文:习者可以在对原文意旨拿不准时,查阅注释和译文作为参考;赏析与写作指导:对文章的精彩之处予以解读,帮助习者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养成阅读时有意识地体会其感情态度、篇章结构、语言艺术的习惯,从而提高习者的写作水平;延伸知识:介绍与主课文内容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文化知识;副课文:扩大习者的文言文阅读量;思考与训练:引导读者在主课文或副课文内容的激发下展开人文思考,训练习者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模式安排合理,学习内容详略得当、深入浅出,所以总体而言,是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的。
编者认为,想要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广泛阅读兼之勤于背诵,并且阅读和背诵的量越大,进步就越快。阅读能得文章之故事与观点,诵读能得文章之深旨和神韵,背诵则能终身受益于文章之义理与力量。——而诵读和背诵,尤其适合自学文言文经典者。
好了,这一节课就先讨论到这里,下课。
《国学梯级公开课3》读后感(三):读古文,品人生
文言文阅读在老师中占有着一定的分数,而很多时候课本上的文言文阅读数量却又是一定的,并不足够应付应试考试。它提供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文言文阅读的一种方式。《国学梯级公开课》第三部在文章难度上加深了一些,所选的文章不再拘泥于明清两朝,而是更远的历史朝代。在这部书中,收入的文言文包括我们熟悉的白居易,孔子,孟子,墨子,司马迁,还有我们并不熟悉的左丘明,颜之推等大家。不同历史朝代的不同身份的人组成了这部书的文言文阅读,家书,家训,史学,经学展现了古人的认知,可以说,这部书是有态度的新语文。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我们所属知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他的这一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权益,在史部内容所选的便是林则徐缉毒硝烟这一历史。课文全面的讲解了那一特殊历史阶段中作为一品钦差大臣林则徐所面临的压力,洋人的鸦片买卖,军事进攻以及国内奸臣的迫害。主课文原文给人一种新潮澎湃之感,仿佛历史上的那一幕幕在眼前重演。文章细致而精炼,篇幅不算太长,能完整的阅读下来。该有的注释也为我们提供了,读不懂的话依旧可以参考译文。在赏析与写作指导上我们能更深层的看到历史阶段下落后就要挨打的悲哀。这篇课文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也是读的最为认真的。历史不会再重演,这个国家正在崛起。
说起白居易,脑海里是他的《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可以说白乐天笔下的诗词更多的是描述人间事,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而本书所选白居易的作品是一篇相对来说轻松的文章。“一粒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最爱的水果。整篇文章是对荔枝的介绍,生长环境,地理位置果实变化过程,非常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呈上来荔枝盛宴。
《狱中上母书》是非常著名的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认知。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位少年的今日诀别,对亲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是需要学生去了解的。同样的年纪本应该有着同样的情怀。
司马光所作的《李世民大战薛仁果》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文章出自《资治通鉴》,相对篇幅较短,阅读起来更轻松,尾容易理解。
《国学梯级公开课3》带来更深层的阅读。
《国学梯级公开课3》读后感(四):国学文化学习进阶之旅三
一说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名字我倒是记得挺熟,但是内容嘛就仅限于课本上学过的那些。究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这些书籍都是用文言文编撰,而现今的我们,对文言文真是接触得太少了,一大段一大段的文言文看下来头都是大的。想着,随着白话文占领主流后,这些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书籍,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认真读过。
针对文言文学习的问题,摩罗、杨帆编著的《国学梯级公开课3》系列丛书,就是这么一套学习文言文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它仍是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来编著,并且其所收录的文章,成文时间多是从近代逐渐变远,便于我们由浅入深的理解和学习文言文。就好像《孟子》相较我们近一点,他的语言就比《论语》更好理解。
本书就经部而言,里面收录的就是经典的四书五经等著作选篇。通本看下来,文章都在传达着“忠孝礼义仁智信”等等传统美德。古人的文字多是言简意赅。单看原文,有的语句还真不好理解。好在文后随附着译文、赏析与写作指导和延伸知识。通过他们,我又重新了解了一遍中国的圣贤文化,孝德文化等等。原来我们的中华文化的世界观、政治观、君王观等早在尧舜禹时代就已经基本成型。他们通过“忠孝礼义仁智信”来构建了一种社会秩序。在其他古国文明陆续消亡的情况下,得益于这种秩序,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千年。
虽然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已有所改变,但“四书五经”中的一些哲学思想仍对我们有着积极的意义。譬如孟子所倡导的民贵君轻思想其实与我们现今的为人民服务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说很多人认为儒家学说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但在当时的年代,话语权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的。而劝说这些拥有特权的统治者们向善,其实最终目的也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也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了尽量满足所有人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而努力。
另外,古人所提倡的三不朽,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帮助其实也挺大的。就像古人提倡的立德为重,立功次之,立言又次之。如果人人都以此为志,怎么会出现现今的那么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最后,深深感叹想要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得好好地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最近阅读了一本国学经典读物,这本书的书名叫做《国学梯级公开课3》,从书名就可以猜测出这是一套作品,确实这是一套由浅入深编著的书籍,全套书共分为三梯,这三个梯分别是及门梯,登堂梯,以及入室梯。 这么简单的分类方法相信读者一看就会明白,是按照学习的难易程度编写的。而在这三个梯段中,又各自分为六个级别, 这样阅读起来难度逐渐增加, 对于学习国学来说更加容易。
《国学梯级公开课3》的编著者是摩罗和杨帆。这两位作者都是江西都昌人,其中摩罗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招收文化战略专业和国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国学教育专业博士生。主要著作有《思想家:司马迁的新帽子》等。而杨帆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审。主要著作有《太阳的朗照:梁启超国民性研究文选》(合编)等。这次两位作者共同编著本作品,就是为了读者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国学,因此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喜欢。
在这本书中,共选取了四十篇比较冷门的经典佳作,分别按照由简入难的顺序编写,便于读者学习。在这里主要选取了明清的作品,因为这两个朝代离我们比较近一些,所以在各方面来说也都和现代比较接近,所以在在学起来的时候,也就更加容易一些。本套书是这种编写的方式,在本书中也是如此,在开篇先选择比较简单的作品,所以选择集部的作品,这些作品和生活中的事情息息相关,所以阅读起来更加容易,也更受读者的喜欢。
本书有很多的特色,主课文当然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放在了开篇,这些文言文对于有一些基础的人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人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所以在文章的后面还有注释,查阅起来很方便,除了注释之外,参考译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可以对照学习。在文章后面的赏析与写作指导和延伸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补充部分,思考与训练是考察读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总之这本书很适合读者们学习国学。
国学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学习传统国学是非常必要的,而国学采用的都是文言文的形式,所以要想学国学,必须学会文言文。 而在书中主编是精挑细选了一些比较冷门却经典的作品,配合一些副课文和注释来讲解,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可以更快的学习,学好国学。
《国学梯级公开课3》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关于国学的普及课本,国学对于当代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部分,学习国学也要循序渐进,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习起来可以事半功倍。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