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骊歌》(全三册)》是一本由郁馥著作,108.00元出版的80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9-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安骊歌》(全三册)》读后感(一):吴王,我真的可以~~
首先申明下,本人对唐朝的历史只能算是一知半解,所以起初对这个李恪这个人是完完全全不知道的,但是既然故事的主要角色,我总要去给自己补一补。真的是不了解不知道啊,这个真的是个光芒四射的角色,要文能文,要武能武,颜值高,情商高,政绩强,明大义,真的不爆粗口都无法形容,历史上还有这样的人,反正就他这个人设,我就觉得可以追;(何况他身边还有个和他各方面不相伯仲杨政道,兄弟什么的真的是太有爱了。)
接下来讲讲这个故事,情节还是挺紧凑了,主要是讲李恪为了追寻母亲死因,这也是他和皇帝父亲之间的心结,他的杨哥哥就一直在身边帮衬他(杨哥哥也是有个前朝皇子的特殊身份,帮助这个弟弟一方面出于自己,一方也是受人嘱托,虽然不知道是谁?)然后在安州做都督的时候,他对地方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虽然这也是顺便的),然后发现了很多细微的线索,然后一路死好多人,基本上出现的女性都死了,让人感觉这对兄弟之间是不会出现女性的(= =)。
当然他们的死都是有交代的,一环扣一环,还未后面的故事留下了多个伏笔,总体对得起“悬疑”两个字,当然作者在细节的描述上也是下了功夫的,他对人物的服饰呈现上看得出是对唐朝历史有深入研究的,很用心。
现在我刚刚看到安州故事结束,他们目前什么也没有查出来,杨哥哥有莫名其妙的结婚了(杨夫人的人设应该还不会很容易死的样子)……
先交代到这里吧,码多了就影响没有看到过的同学们了,看了后来再来码字。
《《长安骊歌》(全三册)》读后感(二):一曲哀而不伤的长安骊歌
应该是迄今为止写得最久,花得心思最多的三本书了。我试图完整地讲述一个复杂的传奇故事,只是为了给年少时就在史书中一见倾心的男主一个交代。 我曾发表过许多关于李恪和他周边人物的述评及叙事散文。如《他是被毛主席点赞的贤王,因唐太宗一句“类我”而死于非命,天下冤之》(公众号“海尚风”2017.9.26);《李世民立储:玄武门之变做指导》(杂志《历史同学》2016.3);《文武双全,物情所向》(节选自《时光荡不尽千古风流》、《谁说我是“妻管严”》(节选自《原来你是这样的古人》);《忆长安》(杂志《朝歌》2017.3);《曾有岁月可回首,苦无深情共白头》(节选自《你浮光掠影,住我眼里眉间》;《繁华落尽,谁共笙歌》(杂志《恋恋中国风》2015.9)等十余篇。算是给《长安骊歌》打了一个基础。 《长安骊歌》一书,从楔子到番外,共写作两年,而在动笔之前的构思则远远不止两年。去年10月24日晚,我在朋友圈发了两个字——完稿。那一刻我知道,就算再不舍,我也要和书中的人物说一声再见了。幸而暂时的再见,只是为了能让更多人认识他们,爱上他们。或许,“爱”是一个肉麻到有些土气的词,但我之于李恪,之于杨政道,之于杨姌、淇奥、雪鹭、明珏,甚至之于王徽儿、阿史那元惠、绵蛮、景玥、齐长升、黄迟等人的感情,也唯有一个“爱”字可以确切地表达。
从开始到结束,我始终用了一颗最虔诚的心来写作,对于书中的每一个人,我都没有一丝恶意。记得刚刚签订出版协议的时候,大叔曾问我:“你这本书最大的反派是谁?”我说:“没有反派。”他说:“不行。”我又说:“或许,长孙无忌吧!毕竟在正史上,李恪是死在他手里的。”他说:“很好。”可是在我的书中,他也不算是真正的反派,若他是,那么萧瑀便也是了。况且,不管历史怎样,只要李恪做了我的男主角,我就不会让他输。很霸气啊有没有?好像暗搓搓地在剧透了
《《长安骊歌》(全三册)》读后感(三):那些年,倒追过双男主的女孩子们
作为第一批试读者,读的又是这么一部高水平的小说,感觉相当得骄傲啊!
双男主的长相那是没的说的!第一次感受到他们爆表的颜值是在安州大街上。悄悄地他们走过,带去的是一片爱慕的小眼神。帅的最高境界是帅而不自知。这一点,他们做到了。更过分的是,除了颜值,他们还有才啊!李恪会画画,会下棋(虽然老输给杨哥哥),观察力一流,洞察力一流,记忆力一流,又写得一笔好字,练得一手好剑(虽然也老输给杨哥哥)。杨哥哥更不必说,那可是从小受着帝王式教育长大的。
那么苏的人设,自然是专吸美女的体质。所以,在《长安骊歌》中,咱们就可以看到有一大波投怀送抱的美女,前赴后继而来。以下为不完全统计:
1、安州慕安阁名妓朝颜。会弹古琴的小姐姐,全程都在给杨哥哥暗送秋波。不过杨哥哥看着她,想的却一直是雪鹭妹子。所以,没戏。
2、桂县采茶女。酱油角色。因为杨哥哥给她太奶奶治好了病而起了爱慕之心。
3、太子的小姨子苏越。这妹子一出场就让人感觉不是善茬。为了当上吴王妃也算不折手段了。具体情形就不剧透了。不过彼时的吴王哥哥身边已经有了可爱的小表妹了。恭喜。
4、萧家远亲绵蛮。嗯!起先以为她看上的也是李恪,后来发现他贴的是李治。一开始是为了荣华富贵吧。后来,貌似有了真感情?勉强也把她算上吧。
5、突厥女官阿史那元惠。这姑娘厉害了!其实我是真同情她啊。只能说,她和杨哥哥遇到的时间不对,地点不对。不过就算时间地点对了。杨哥哥心里依旧只有雪鹭妹子。嗯。羡慕嫉妒去吧~
6、在府门外大胆向杨哥哥示爱的王姑娘。这一段真是太好笑了。杨哥哥和雪鹭妹子真的是绝配。24k纯正的绝配。不过,经鉴定,这位看似酱油的角色应该是真爱。
总觉得应该还有吧!不过暂时只能想起这几位了。她们有的是“外貌协会”,有的是真爱,但都没有能打动两位男主的心。他们早已各有所属啦~不管结局怎么样,被他们喜欢上的妹子应该是真幸福吧!不过,淇奥和雪鹭也真的足够好!
我想,作者对这些倒追的妹子应该都没有恶意吧。甚至有的还很赞赏。毕竟唐朝妹子的思想开放程度,可是不输我们现在的哦!
当然了,《长安骊歌》中讲得肯定不只是这些。情情爱爱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啦!书中最精彩的是悬疑线,虽然,我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搞懂。估计,还得二刷。
《《长安骊歌》(全三册)》读后感(四):不一样的李恪
很久之前看过一部剧是由聂远扮演的李恪,具体什么给忘记了,但至今那个玉树临风、潇洒倜傥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深处,甚至一度觉得所有我喜欢的皇子都应该是那样的,反正我是不会承认我年纪轻轻就被美色冲昏头脑的...
李恪分明就是个大大咧咧、心地善良的耿直boy嘛。在向康建打听夏邵严时,康健喋喋不休“前段时间,下官看到有个长得挺俊俏的小郎君频繁出入慈济堂中。所以,下官怀疑…殿下您懂吗?”时故作淡定,却被一口老血咳的咳嗽不止时的尴尬;在夏氏兄弟被杀案中,当着众人的面直言不讳的说出了去过几次青楼所以我知道青楼的姑娘在脖子后都纹有不同的图案很正常嘛(瞧瞧,看把他给能的,好了把,被打小报告了吧,熏疼你口无遮拦一秒钟);在追查宇文士及之死之谜时发现和尚玄觉无罪却自愿认罪,顺便了却他爹的一桩心事时的心理挣扎...总之,这本书中的李恪符合了我对这位被历史遗忘的神秘大唐皇子的所有想象,书中其他的人物如法曹康健、脑残的魏王和前太子李承乾、可爱爽朗的王妃萧淇奥、还有那个神出鬼没絮絮叨叨的小厮杜旭以及那个矫揉造作到不行的倒贴户苏越(倒追我们俊俏到不行的李恪,哼,他是杨政道的,谁都不能抢)等等配角有血有肉,有各自的特点,让人读完脑中还能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些小人物,这也非常能说明作者优秀的文学功底了。
好了,《长安骊歌》这本书我是昨晚才开始看的,简直是惊艳到我了,一直看到了凌晨一点多,简直是欲罢不能,当然我看完了第一部,咱们这位惊才绝艳的主角小恪依然没找到当年的真相,所以先给作者一个差评,害的我心痒痒、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结局,以至于我忍不住先mark一下,后续看完我继续剧透,顺便给作者推个人选陈晓,看书时把他当年扮演的高湛形象带入啊,分分钟开心到死,记得拍成影视剧的时候以他为模板挑选主角恪恪啊,贵一点没关系的,我可以阔气的赞助一毛钱的!
就是这样的帅气自己体会《《长安骊歌》(全三册)》读后感(五):感谢在最懂爱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长安骊歌》中双男主的神仙爱情
读完全书,怅然若失。 之前看宣传,知道书中最吸引人的除了烧脑的悬疑线之外,就是双男主的知己线了。那种贯穿始终,生死不负的兄弟情真的是感人肺腑。这个想来以后会有很多人谈及。那么,我现在就来谈谈书中两位男主角的爱情吧。 何为爱情?在爱情中,你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坊间流传,所有的一见倾心都是因为容貌。没有一张美丽的脸,谁愿意去观察你美丽的心灵呢?虽然说得有些极端,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长安骊歌》中,即使像李恪这样的谦谦君子也承认“彼时的一见倾心,钟意的是她超逸绝俗的容貌和明媚爽朗的性格”。萧淇奥有多美,从她第一次出场时,作者不吝笔墨的描述,以及旁人如萧瑀、萧锐、武才人,甚至新罗使臣见到她时的反应都能感受得到。若给《长安骊歌》设定一个“美人榜”的话,她绝对可以稳居前三甲的位置。彼时的李恪,经历了杨舒窈的死,又有感于父母间的感情,可以说相当懂爱,也相当珍惜爱,而淇奥刚到及笄之龄,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老天让他们二人相遇,一切都刚刚好。 刚刚好的爱情,真的会让人很舒服。况且他们之间的“刚刚好”,又何止是相遇的时机?才貌刚刚好,门第刚刚好,性格也刚刚好。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得顺理成章。虽然到了后面我们才知,他们的结合也并非那样得一帆风顺,但与书中有些爱而不能,得而失去的人而言,他们真的是幸运了太多太多。 现代很多男人要找“白富美”,女人要找“高富帅”,可这些男人和女人是否想过,他们有没有足够与“白富美”和“高富帅”匹配的能力?李恪是深受皇帝喜欢的皇子,是深得百姓爱戴的贤王,而淇奥在内可以为他料理府中家事,在外可以助他查案,为他冒险。实在是个有着大胸襟,大智慧的女孩。 按照书中所说,“这样的女子,配得上世间最好的男儿”。所以,我一直觉得,在爱情来临之时,一定要勇敢地抓住,在爱情来临之前,就努力地充实自己,就当为遇见命定的那个他与她做准备吧。 而《长安骊歌》中的另一位男主杨政道与雪鹭的爱情同样也甜蜜得让人忍不住咧嘴而笑。雪鹭或许是书中最单纯的一个女性角色了。但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女孩子,在追求爱情之时,却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 她与杨政道相识得很早,总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吧。杨政道因为琴音而为她驻足,她从此便认定了他是自己的知音。可杨政道是隋朝皇孙,又曾在突厥建立过小朝廷,虽说皇帝并不计较,又一直对他委以重任,但这样的身份在外人看来,终究有些尴尬。可雪鹭不在乎,在她用琴音试探出杨政道同样对自己心存爱意之后,她就放心了。即使杨政道没有按照约定来府上提亲,她依然放心。她说过,他什么时候来,她便什么时候嫁她。后来,皇帝赐婚,她却还是要他提过亲后才肯嫁。 有时候,在爱情面前,女孩子的确要比男孩子更勇敢。似乎当萧瑀明里暗里阻止淇奥嫁给李恪之时,淇奥也说过类似的话,表现过令人动容的坚定心性。爱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的,哪怕失败,至少无憾。给自己一个机会,常常也是给旁人一个机会。 雪鹭对于杨政道是真的爱如肺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绝对得信任。李恪曾经调侃过“这么些年,喜欢表兄的女子可以从这昭文坊一直排到永嘉坊。”虽然是夸张了点,但书中杨政道的人设的确很吸引人。书中最主要的追求者是王徽儿和阿史那元惠。为了让王徽儿知难而退,雪鹭编造了许多可爱到令人忍俊不禁的谎言。原因不过是坚信杨政道心里只有她一人罢了。 至于阿史那元惠,那也是作者浓墨重彩描述过的一个女性角色。她是个真正的悲剧角色。若要分析透她,或许还要专门再写一篇文章。简而言之,在错误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便没有什么爱情可言。若有,也只是自己编造出来的虚幻的“爱情”罢了。阿史那元惠在极度悲恸的情况下,曾撕心裂肺地质问杨政道:“县主是第一个对你好的女人,所以你才会那么爱她。若我当年勇敢一些,大概早就是你的妻子了吧?”杨政道当时不屑回她。但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任何改正的理由和机会。或许对她而言,这很不公平。但是没法子,爱情一事,除了人为之外,有时的确需要一点点运气的。 李恪与杨政道这一生经历过太多太多的生离死别。但他们始终陪伴在彼此身边,又幸运地找到了与自己两情相悦的妻子。这或许是这三本书中最大的亮色和希望吧。总之,和作者一样,爱书中的每一个人。
《《长安骊歌》(全三册)》读后感(六):千年以后,有一个我,爱着你
《长安骊歌》骊歌,即告别的歌曲。《长安骊歌》,一场晚了一千多年的告别。李恪,虽然我们错过了你,但还好,没有错过你的故事。
1
一座安逸平和的小城,却接连发生离奇命案,一枚三朵桃花图案的手帕,牵出一个大唐创立最初的秘密!
看着又帅又有脑的男主在一个又一个阴谋中抽丝剥茧,我原以为,这是一个大唐版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谁知,这只是大餐前的开胃菜。
探案算什么?比起隐匿在权力之巅背后的阴谋、搏杀、爱、忠诚、算计,探案算什么?
故事开始于大唐贞观年间。贞观,一听就是个有故事的年代。男主李恪,虽然名字比较陌生,但上网一查,评价却让人过目难忘——唐太宗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想立他为太子,因长孙无忌极力阻止而作罢。
看电视剧学历史的弊端,就是李治和武媚娘那点事,我能添油加醋说出好几个版本,却对这位又帅、又有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出身隋唐双皇族的皇子一无所知。
还好,我没有错过这个故事。
2
记得以前,总有人用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说事,说滑铁卢一战,明明拿破仑一败涂地,但今天提起来,我们却只记得拿破仑,而对那个战胜他的对手、威灵顿将军一无所知。
威灵顿将军,人帅、有才,成名后身边美女如云,却坚持回到家乡,迎娶了十年前定下婚约的未婚妻。十年前他对她一见倾心,十年后她已变得又丑、又胖,还重病缠身,但那有什么关系?老天爷宠爱起哪个男人来,就是不但要给他美貌、才华、财富、地位,还要给他感动亿万少女的一往情深。
历史记住了拿破仑,值得爱的却是威灵顿。
李恪,就是大唐版的威灵顿将军。
3
不一样的是,威灵顿出身毫末,李恪却身兼隋、唐两大皇族血脉。他的母亲不是皇后,却比皇后更高贵——是隋炀帝嫡女、正儿八经的隋朝公主。相比于长孙皇后只是隋朝将军的女儿,我总觉得李恪的母亲更胜一筹——我知道这样想政治不甚正确,但就是无法违背内心。
历史记住了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治、武媚娘……,但《长安骊歌》这个故事,却让我迅速对李恪路转粉。当然,那些如雷贯耳的人物也在故事当中,但这一次,他们也只是故事中的人物,当他们卸掉被神话的面孔,把怯懦、嫉妒、腹黑、无奈、柔情都展现在你面前,你会发现,欣赏他们做为人的一面也很有趣。
这个故事另一个特点,就是各种案件一个接一个。小案牵出大案,大案套着小案,案情必须复杂,过程必须精彩,否则怎么体现男主傲人的高智商?当然,男主这么神勇,也并不是人设玛丽苏,而是李世民金口玉言认证过的:“恪儿类我。”
看,像李世民,神勇、睿智必须是标配啊。
所以从形式的角度,你可以说它是大唐皇子探案记。可又不止于探案,一个又一个案子加起来,最终指向永徽四年、李恪一生的终点。
4
我想了又想,不知该用“卓越”还是“悲剧”来形容李恪的一生。或许两个都对吧,如此矛盾的两个词,却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故事那么迷人。
看完这个故事,一连好几天心里都空落落的,有种失恋的感觉。我总是会忍不住想,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卓越、睿智、一表人才的皇子,他的名字叫李恪。
骊歌,即告别的歌曲。《长安骊歌》,这是一场晚了一千多年的告别,虽然我们错过了你,但还好,没有错过你的故事。
千年以后,世上多了一个我,爱着你!
《长安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