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很适合用来修心,因为欲望放到了极大,欲望的效果同样也放到了极大,束缚却相对要少。我们在现实生活很少觉察到欲念的威力,是因为它来得缓慢而微小。而互联网上的那种狂欢气质,一日之内可以让人的情绪高低起伏很多次,这时候就容易发现欲念的强大力量,它的威能所致,甚至可以改变你的情绪和胃口。于是,我们就得以观察欲念的存在,以及欲念对人的作用。
最近,我在微博上获得了很高的转发量,似乎我每说一句话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网友纷纷点赞留言,第一时间把我的微博转发出去。对此我是这么看的:
一般来说说,我每条微博的转发只有几十下。一方面是因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每月一删,转了也没啥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从某宝陆陆续续买了十年粉丝,前后加起来有150万的样子,由于都是趁打折或者大促买的普通粉,所以大多数不会转发。但是最近不同了,随时会出现几百转发,乃至上千转发。我就知道,事情正在起变化。
这些年我暗中观察,微博上许多人寂寂无名的时候还是个正常人,一旦加了V,乃至金V,粉丝数量上去一点,整个人就会疯掉。比如说其中一个我认识的老网友,在微博上参与过救援某个苦命女子的全过程,然后就疯掉了。坐在电脑前面,指挥直升飞机救援,指挥交通给救护车让道,感觉自己拥有了空前的力量。后来有网友和他发生言辞上的冲突,他的话我到今天都记得很清楚,他说你信不信我分分钟叫上一帮兄弟砍死你?不是那种言辞上的砍,而是寻找地位位置当面砍的那种。幸亏后来不断炸号,加上做起了海淘,是商业最终挽救了他。
为什么他会有这种变形?根据我的分析,主要是一个普通人在短时间内“感觉”自己受到了很多关注,觉得自己一呼百应,心态就发生了扭曲。比如说我现在突然转发量激增,如果我不是我的话,就会感觉很振奋,觉得自己很厉害,心说“世人终于知道我有多牛逼了”。过几天,把转发量一撤,那么就立即觉得受到了伤害,陷入一种失重状态,完全失去了生活方向。接下来,自然发布许多非常激烈的内容,从各个方向试探,看哪一种内容又能让自己恢复往日的荣光---人就是这样疯掉的。
所以,大家应该向我学习,建立正常的上网冲浪观,那就是:我在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平台上玩耍,一切都是平台暂时借给我的。我的账号,我的粉丝,我的阅读量,我得到的点赞、转发和回复。既然能借给我,也就可以随时收回。我是个正常人,其他正常人和我一样,大多数时间只是看看就好,并没有太多留言、转发的欲望。所以,当我的帖子被疯狂转发的时候,不要欣喜莫名,不要完全归功于自己。这样等到潮水退去,我也就不会因此而感到失落和难过。因为借来的东西,总是要归还的。
人生苦短,生活就是修行。加油哦!我看好你!
当然,我并没有真去淘宝买粉丝。不过从原理上来说其实也差不多---微博会不断向用户推荐名人大V、社会贤达、当季红人、新闻当事人,而且把他们列入新用户注册后的默认关注列表里。所以,即便不是买粉丝,也存在“灌”粉丝的事情。总之,个体在网络上并没有那么重要,人们也不会哭着喊着一定要上网找你,找到你就为了关注你。
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就像是我们在梦中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发梦一样。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什么?是翻身继续睡,让梦境变成连续剧。真正困难的部分,是中止梦境保持清醒。对于部分人来说,知道粉丝是借来的,转发量是借来的,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沉溺其中。因为感觉好,觉得自己很重要,觉得自己被认可,觉得自己受尊重,觉得自己有操控人群的力量。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平台和网友究竟喜欢你什么?一个人可能有许多面,许多不同的特质,但是不会每一个侧面都受欢迎,也不是每一种特质都有人喜欢。所以,为了让梦境继续,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也为了继续体验那种力量空间,一个人很容易扭曲自己,为了迎合平台和网友的需要。想过没有,那种网络上如同饿鬼道众生一样,拼命往自己喉咙里填食物,证明自己是大胃王的网红,也许除了能吃之外,可能唱歌也很好,可能书法也不错,也可能是个热心人。但是对不起,不需要。既然网友喜欢看你大口大口吞咽,那么你大口大口吞咽就好,他们对你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关心。于是,你就只能做大胃王。
大胃王真的是你么?或者说,真的大胃王这一面就代表了你?更糟糕的是,许多人为了做梦,装作自己是另外一种人,结果就不得不一直扮演这种人。于是就有所谓“人设崩塌”的悲剧,就有所谓“粉丝吃瓜”的闹剧。那么到得头来,你自己究竟是谁?为了满足自我而做了一系列事情,但是这些事情最终满足的是谁?如果你的自我在这个过程里已经被扭曲和变异,那么整件事情的意义何在?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同样如此,虽然未必有成名立V的机会,但依然存在通过滤镜和美颜成为朋友圈里点赞最多的人的诱惑。相同的问题一样存在:你的友邻们是在给谁点赞?是你本人吗?还是用科技包装出来的电子形象?
有人可能要反驳说,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特别在意其中的区别。还有人可能要反驳说,绝大多数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根本不需要意识到其中的差别。那么我要说,这就是修心的意义所在。
设想一个人早起忘带手机,错过早班车,和同事吵了一架,度过了难熬的一天。晚上他拖着沉重的步履走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最心爱的球鞋不知道什么时候鞋带散了,鞋带一路在泥水里拖曳,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于是,他最终为了一根鞋带而陷入极度的沮丧之中,甚至跪下哭泣起来。我们去看这个过程,会发现从早到晚每一件小事都在轻微打击他,对他的内心造成了一点点损害。但他对此并没有任何觉知,也没有去做任何应对。等到漫长的一天结束,所有的损害累积起来,越过临界点终于爆发,这个人就会被击倒,觉得世界暗无天日,所有的事情都在针对自己。
是鞋带伤害了他?手机?还是公车?又或者是他的同事?都不是,伤害他的是他自己的内心。一条脏鞋带打不倒一个人,但如果他不能很好地护佑自己的内心,随时擦拭和维护,他就能被自己击倒。
无论是怎样的梦境,也无论你在梦境中有多快乐,它们最终都指向了苦。我并不是说需要每个人都去远离快乐,变成一个禁欲主义者。而是说就像今天的题图一样:独自一人坐在木马上的女郎,沉浸在那一刻的快乐里。她不妨去享受这一刻,但也需要她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处于梦境之中,并且保持随时清醒过来走下木马的能力,不要因为迷恋那种感觉就一圈圈想尽办法不离开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