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强大
小时候体弱多病,一脑袋黄毛,被谁欺负了都不敢去打架,顶多伸长了极细的脖子,喊一句“你欺负人”,还没喊完,眼泪就噼里啪啦地碎在人的嬉笑前。
长大后身子骨壮起来,那副性格却保留着,不还嘴不毒舌,别人评价起来首先一句“没太见过她生气呢。”每次回国,同母亲结伴外出,她都要絮絮叨叨,说我做人软柿子,谁都能掐一把,说我老好人,什么都行行行,她在一旁看着,那道恨铁不成钢的眼神不敢让我再看回去。
小时候是不敢,长大后是不愿。和人计较耗时间耗心力,而且你会惊讶,人们每天在为多么小的事情生气,小贩缺斤少两,有人得理不饶人地骂,同学聚餐,听别人吹嘘什么,自己也要编出一套漂亮话,费尽心思把他比下去,谁无心的得罪,成宿成宿地挂在心上,寻找那个“复仇”的机会……
我对母亲说,赶路的人才不会停下来去做这些事。如果那一两的份量能让谁开心,那就开心去吧,如果那炫耀能让谁快乐一个晚上,那就耐心聆听吧,如果得罪是无心的,那就放过他也放过自己吧,你更强大,因为你根本不拿它当回事。
早上叫孩子不起,生气,自己上班要迟到了,生气,同事买了新房子,生气,老板去澳洲旅行,生气,午饭里吃出头发,生气,地铁上没有座,生气,晚上老公没有准时回家,生气,孩子磨磨蹭蹭写作业,生气,做干不完的家务,生气,嫌老公赚钱不多,生气,躺进被窝里看天花板,自己和自己生气。
这是我在童年里对于成年女性的印象,仿佛计较是市井妇女工作的一部分,每天有不同的人和事轮番上场,毫不顾忌大庭广众的围观,要比较谁的气势更猛,声音更尖锐,肺活量好,歇也不歇一口气,字典里都找不到的脏词汇飙出来,唱戏一样投入,赢的人威风地走了,留下输了的人啐一口痰,嘴里叽里咕哝地骂下去,而碎嘴的人们,会像发奖章一样说,“xx家的女人惹不起。”
那场面在我五岁时就被印在脑海里,从此告诉我要远离哪一种人生。
远离这人生的路上,我结识了许多小伙伴,我发现他们的父母有些情绪更为激动,有些则很平静,待人处事非常温和,我就是在后来知道了“修养”这回事,也知道了教育程度在情绪这件事上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
教育程度高的女人,大多在精神和物质上独立,也不愿给人捆上枷锁。因为有着改变生活的能力,鲜少对当下不满,一旦有问题出现,会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理性分析,她们更容易理解或原谅,拥有在情绪低落时及时止损的能力,通常会主动寻找内化和释放愤怒的健康方式。
我的母亲最希望我做个养尊处优的小女人,每当这时我五岁时的记忆又呈现了,我说,经济和精神独立的女人,生气了,可以去买包吃大餐去旅行,漂漂亮亮地回归。一辈子依赖男人的女性,生气了,去干什么,是洗一件衣服,去买一把菜,还是撕破脸皮地和谁骂一场?她们也许都会哭,但是,谁会在心里哭上一场又一场,每个人都清楚。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她讲到一个男生的故事,男生的前妻无法管理情绪,即便受过高等教育,也还是会毫无理由地发怒,甚至家暴,愤怒时拿刀就砍。这让两个人长久痛苦,最终婚姻因此解散。为什么?
我对心理学不懂,隐隐觉得是争强好胜的性格在作怪,一般自尊心太强的女性最易让身边的人受苦,在外优秀光鲜,在内拼命逼自己,这压力逐渐膨胀,直到身边最亲近的人成了自己发泄的工具。事业也许正在上升期,那么多双眼睛紧盯着自己,落到低处的事,怎么能忍?
完全意识不到,情绪让她们变成控制欲极强的猛兽,这只猛兽双眼通红,一心追逐完美的猎物,穿越半个丛林,才发现,那些让自己内心幸福的东西,一样样被落在了身后。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放过自己。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里拿起一本本书,其实到最后,真正拥有的能力是放下,那不叫认输,那是看清自我。
年少时想做个叱咤风云的女人(大哥的女人),羡慕那些快意恩仇的人,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也同自己和别人生气,我气自己那么穷,气日子需要熬,气那家打工的咖啡馆,老板娘呼来喝去把我当牲口使,工资那么薄,薄到怎么去御寒,她骂我的时候,我恨得牙痒痒,拼命想骂回去。
后来才知道,老板娘没有了老板,老板在十年前和自己的闺蜜私奔到澳大利亚,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还开了一家很热闹的店。我忽然觉得,整件事换了一个视角,就变得可爱许多。老板娘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我问自己,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不会做得更好?于是我不再有愤怒。
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从不容易,但管理情绪这件事关乎幸福的能力,如果一个女人不能拥有,她就失去了年轻、美丽、优雅、内心平静的机会。愤怒的生活总是有代价,它们总是夺走一个女人最珍贵的东西,在她失去理智的那一刻。
修炼了好多年,以前的不生气是为维持外表的体面,如今内心湖面一样,波澜只为美丽的风而起,于是感慨,人们可以为外表套上许许多多的装饰,欺骗别人自己过得多幸福,但你是否幸福,你骗不了自己的心。
我和父母的相处方式温和许多,尝试去了解他们,关系便轻松许多,我和恋人也不常吵架,意见相左的时候,以解决为重,陌生人我也尽全力去理解,理解不了的,就编出一些可以让自己去理解他们的故事。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坏事坏人,当你记得这些,就不再为难自己:
1,你无法改变任何人,尤其你最亲近的人;
2,多看到别人的优点,理解别人的生活;
3,在发怒前先想解决方式;
5,好好说话,老娘们儿才吵架。
我们都到了一个特别需要体面的年龄,不仅外表要堂堂正正,内心也要光明开朗,有多少小说因愤怒而起以悲剧而终,那些固执的女人成为读者永恒的笑料,但愿我们不是傻兮兮地读着书,笑着里面的人,最后也成为那样一个人。
— Not the end —
熹里话:
我们的自律活动已经进行三年啦,从我一个人的坚持变成许多人的坚持,也从跑步这一件事延伸到读书、学英文、早起等等的好习惯,感谢大家持续的鸡血注入,让更多人看到改变人生的可能!
今天熹文想要面向大家征集新的自律主题,在你参与过的自律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或者你有什么新的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给我,请大家畅所欲言。我们会选出一些自律活动,在未来开展。
自律是改变人生的捷径,愿你我都在遇到更好的自己!
熹文导读
1、让人充实的从来不是忙,而是在这短短的24小时里,你起码做了这一件事,让自己踏实成长。——《自己给自己定个KPI:19件小事培养你的自律力》
2、不思考情绪的人,永远只会陷入原始情绪的错误反射行为里不可自拔。——《阻碍一个人成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忽视情绪》
3、最深情的投入,才配得上“拥有”这两个字。——《我花了6个月的时间,扔掉了半个家!》
手 指 点 一 点 , 不 要 和 熹 文 走 散 ~
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女性丨励志丨成长丨情感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