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期也在整理和思考,设计新的课程,我告诉家长们“我们一起努力”。邵敬耕的爸爸邵宪鹏接着说:“我想,我这就算是一种感恩回馈吧,我的孩子还有一年就毕业了,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从头开始。只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一点点的启发。要说感谢,我们更应该感谢您,吕老师,感谢王校长,张校长,郭主任,李主任,还有现在的班主任张瑞老师和语文张老师,和曾经指导,帮助,鼓励过我们的,甚至是未曾见过面老师和家长们!”“有时候,适时的回头看看,反思一下,收获会很大。今后,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配合六一班的各位老师,做好孩子升初前的各种准备!目前,孩子对新的老师在各方面都非常满意,近期的表现也较稳定,借此机会,也向六一班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摘录微信群中的日志,他这种回顾和梳理很有价值,是第二个层次的思考:分析和总结,让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走向更高层次,这是深度学习的必由之路。仅仅满足于记录生活,肯定是不够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做回顾和梳理工作,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让记录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就像是发酵的酒,越陈越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收获更多东西:思维更加优化,心性更为纯净,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变得更加有意思。这里面的奥妙,只有亲身经历之后才知道,就像王思涵的妈妈邱玥所说:“谁写谁知道。”
我们主张的“写”,是广泛意义上的写作,大于规范性写作,如,计划、总结、报告、文学作品等,更大于以应试为目的的考试作文。既可以是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几句话,甚至是关键的词句,文体不限,长短不限,只求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实记录生活”的含义,这些真实的素材,本身就具有史料的价值,记录的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当然,一旦“写”成为习惯,很自然地就会走向深入,深度思考推动着深度阅读越来越多,深度思考还会让活动体验更加深刻,深度思考让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收获更为丰富,这就是思维品质不断优化的过程,也是我们所说的“品味生活”的含义。长期坚持“写”,还会进一步发生质变,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会随之而变,最终导致思维方式的改变,结果是慢慢地改变着一个人的心性,其外在表现是生命样态的改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大度的处事哲学,严谨包容的治学精神。很自然地培养出了责任感、成就感、使命感等,这一切都是生活幸福的源泉,事业走向卓越的必备条件。这一切,都在自学自悟之中自然而然形成,“写”贯穿于始终,“写”是自学习、自教育、自成长的核心机密。
补记
写作的源泉只能是生活,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阅读是促进和提高,也可以是样板和示范,但不是源泉。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观察、思考和体验,再加上阅读、思考和实践,才是一个完美的学习流程。也是我们需要不懈努力的教育方向。生活化写作的定位,高于课程和课堂,我们所说的“写”,这样一来,其实是一种新型的学校教育——生活化写作教育。
这个教育既适用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家庭教育,是具有多种效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和途径,邵敬耕的爸爸邵宪鹏、王思涵的妈妈邱玥、刘佳音的妈妈李珊等家长,多次成功地使用这个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成功地激励孩子积极上进。而且,我们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教师、家长和学生利用“微信学习交流群台,通过生活化写作这个载体,成功地组建起了一个意义发现共同体,这是一种新型的学校教育。李茂老师来校采访时建议,可以命名为“生活化写作教育”。根据各方反馈信息,我们可能在不经意之中走到了全国的前列,所以我们满怀真情真诚付出,实实在在地做事,对于学校来说还是有回报的。对于孩子来说,学生们的快速成长,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都是令人欣喜的。家长和老师们也找到了,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找到了激励学生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找到了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乐趣,我们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一切,都是令人欣慰的,值得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