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原创
文 | 明玥
反正欲望嘛,你换个角度想,一个人想要的就是他可能得到的,灵魂的欲望就是命运的先知啊。
要不是渴望分享,期待认可,还想多赚点钱,我也不会读这许多书,写这许多文章了。
但是最近看了日本综艺节目《幸福!贫穷女孩》里面,这个叫咲的“全日本最省钱女生”,是真的让我佩服了。
咲从小有个“巴菲特式”的愿望,要在34岁前买三栋房子,然后退休。
最后超额完成任务,距离34岁还有一年,现年33岁的她已经拿下三栋别墅了。
看节目里她的状态,眼神清澈坚定,面庞干净清秀,身材挺拔苗条,看上去就是生活得很好的样子。
这位姐姐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个字,省。
每次发工资,大部分的钱都被她存了起来,只拿出一小部分用于开销。
每天花出去的每一块钱她都要记账,要知道一块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分钱吧。
大部分衣物,都是妈妈和朋友们不要穿的旧物,拿回来改改,她就好穿了。
让我想起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亲手建造的家,没事就去附近的大垃圾车捡捡淘淘,把一只废旧轮胎刷洗干净,再用多余的红色布料装上棉花,缝一个小垫子塞到里面,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坐垫。
吃的方面,小姐姐习惯晚点去超市卖那些打折食物,再自己动手做。
就这样,可以做到一天只花人民币约10块钱。
从18岁就开始用最低成本生活的她,在27岁那年买入了第一栋旧楼,一共三间房,折合人民币63万。
日常她也没有其他爱好,没事就喜欢比较各处的房价,看有没有漏可以捡。
靠着开源节流,小姐姐又分别在31岁和33岁,各买了一栋房子。
其中今年拿下的最后一栋房产,大概170万人民币,外观很漂亮,已是当地相当体面的住宅。
目前她光靠租金,一个月就有一万四,按照小姐姐的生活水平完全可以退休,而且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了。
主持人感慨她的毅力非凡,现在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吧,毕竟愿望已经都达成了。
但小姐姐说,“这不是我的心愿,只是手段,我希望可以开一个猫咪咖啡馆,专门救助流浪猫。”
她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但给猫咪买的用品、食物,全部都是最好的。
看她给自己安排的日子,就像在看一部结构完整,制作精良的日剧。
很多女主角都过着那种完全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甚至听起来很不合理,但看下去又觉得无比符合人性,是很值得好好享用的人生。
带着不眠不休的欲望,只想亲手为想要的一切买单,而奋斗终身的女子图鉴。
大概是从快到30岁的那两年开始,我就开始觉得,不能轻轻松松地让一个下午的时间,像被吐掉的烂水果一样随便处置了。
已经不能像更年轻的时候那样,心安理得地浪费掉,还觉得来日方长。
也不觉得别人怎么过我就能怎么过,这个逻辑也解决不了问题,怕多年后回忆起来是一片空白。
其实在这个小姐姐的故事里,最酷的不是她超强的省钱能力,甚至不是她那个美好而伟大的终极目标,而是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
她很小就想开猫咪主题咖啡馆,无忧无虑地生活,但是又想要有稳定的住处和经济来源。
从始至终,一以贯之,抵挡一切。
我就认可,就这么着我舒服,每天都知道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因为自己,不是别人想让我这么干。
这个想法,前不久在猪蹄蹄小朋友的微博里看到了,一下子就被击中了。
但是从个体意义寻求的角度来说,又不想太要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因为那可能意味着根本没有好好挖掘自己的天赋,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而许多人的焦虑感,匮乏感,也往往来自于此,不仅仅是没钱而已,也没生活。
我不是说生孩子养孩子不好,我自己也喜欢孩子,但是全寄托在生养上肯定不行,对孩子对自己都不公平。
人又不是动物。
所以我才说,这个省钱到极致的小姐姐,哪怕后面没有那个心愿来升华,她也已经度过了很有意思的时光。
写到这里,想起了我的女神刘瑜。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力的癌症,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现在很多公众号在重复的观点和金句,刘瑜早就写过了。
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教室给学生上课,专心研究学术,回来跟家人相聚,安心老去。
冰岛可能是她的一个比喻,意味着不再过多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也不想被打扰的世界。
我是挺替她可惜的,少了多少名和利不说(毕竟我这个俗人还是很看重这些东西),我们这些只能在网上被她启发的读者,也无从再领略她的思想火花了。
想来,她宁可舍弃也不愿意复出,一定是对目前的状态已经甘之如饴,也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我过得挺好的。
祝愿大家都早日找到下半程的方式吧。
【the end】
见小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