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Z和我一起去的沈阳,天气热,她也跟我和二毛在酒店腻歪了好多天,到最后老Z说,不能再说话了,再说,就剩遗言了。
其实我们也没说啥,我就看着她每天挺忙地给各类人群解答心理问题,得空了就和我叨叨几句。可能是因为说的都是关于命运的话题,所以觉得聊得挺深,快到生死了。
我最喜欢听男女之间的话题了,我就让她敞开心扉地说,别有顾虑。于是她先吃了一个煎饼果子,夹熏肉的那种。
老Z接了一个咨询,是个女的。这位女士说,她老公真是把人气死了。随便举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比如她出车祸了,打电话给老公,老公说稍等,把饭吃完了再过来。又比如女儿夜里发高烧40度,老公醒了说,先睡觉,这么晚了别折腾了。再比如家务活老公都不干,挣钱也少,还特别横,脾气贼大……
女士问老Z,这个关系怎么解决,怎么才能包容这样的老公,做到安稳度日,心平气和。
老Z嘴上啥也没说,心里想,这种人你还想和他安稳度日,心平气和?离婚吧,赶紧的。
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师,老Z不能随口说。于是她听完后先去冲了个澡,让自己冷静了一下。然后就想,遇到这样的老公,是这个女人的被动的宿命,还是她主动的选择?
答案当然是,其实这是她主动的选择。
为什么,因为她扮演的角色就是忍受。
如果她不忍受,也许一开始就不会和这样的男人结婚。结婚后,也不会允许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人是有很多面的,这个男人,在其他人面前一定不会像在她面前一样。是她的忍受,不断地激发着男人不好的那面,然后渐渐地,这个男人就变成了现在她最讨厌的样子。
老Z问我,如果我老公是这样的男人怎么办。我说不存在的,我压根儿就不会和这样的人结婚。如果结了,也早离了。
老Z看着我,满怀深意地笑。我愣住了——老Z说得对,确实是那个女人自己创造了这样的一个老公。
这个女人,在她自己的剧本里,扮演的就是一个受害者。所以她老公在她这样的剧本安排下,一定是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冷漠。她越是忍受,对方就越是入戏深入,直到有一天,她在忍受中疲惫、习惯、消沉,直至消亡。
听起来很恐怖对不对?事实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女人总是能碰到渣男,因为她体验的角色就是付出后被抛弃。有些人总是能碰到骗子,因为他体验的角色就是贪婪后失去更多。有些人总是创业失败,因为他体验的角色就是辛苦后并不一定会有收获……
很多人的模式,甚至一生都无法改变,总是在同样的角色中不断地重复,好像一个游戏,永远打不完。
老Z说,所有的模式和角色都没有对错。
人生原本就是体验,经历的事情本身都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人们根据自身的感受,给这些中性的事情贴上了标签,比如有钱就好,穷就不好,漂亮就好,丑就不好……
因此角色是忍受也好,是不能忍也好,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就看你自己在这个模式中的感受。如果有一天你感觉这样的角色已经演腻了,这个游戏已经厌倦了,那么你自然会选择放弃和改变。
但首先,你得发现这个模式,认清自己的角色。才能改变。
就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困兽,你得先发现你被关起来了,你外面有笼子,你才可能努力地寻找出口。否则,你连自己被关起来都没发现,你怎么能看见笼子而寻求逃脱呢?
再说回到这个咨询婚姻问题的女士。她得先看到自己的忍受就是困住自己的笼子,她要是想改善婚姻现状,就必须打破自己的模式,变成不再忍。不再忍的后果可能有两种,一是老公自己发生了改变,二是离婚。
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自己要重新选择角色,否则她就算是和这个老公离了,下一个男人,也还是会变成和这个老公一样的人。
这就和一个总是上当受骗的人,他得先看到受骗的原因不是轻信而是贪婪,他如果不想再被骗,就得断了自己的贪念。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改变。
老Z说,其实她见过的最多的模式,是对子女控制欲很强的父母。他们一生扮演的角色就是操心。不管是孩子小时候的学习成长,还是长大后的工作婚姻,父母都希望他们能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生活。
这种操心的角色,扮演起来并不容易,甚至很辛苦。想想也是啊,你得隔空操控别人的生活,当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很多父母的一生都是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但是说到底,不过是被自己的模式困住了而已。说的不好听,自找的。
在这种模式下,孩子多半不会太好,因为他必须用不好来配合你操心的角色啊,否则你这个角色怎么演呢,演不下去了啊。
我问老Z,既然人生来带着剧本,那改变就是改命了?如果命不能改,那改变也是徒劳啊。
老Z笑,虽然命运是个剧本,但是谁也不知道后面的剧情啊。也许你的剧情,就是认识并打破了旧有模式,然后开始了新生活呢。
所以这篇文章,你写了,那些命中注定要在这个节点改变的人,就会立刻醍醐灌顶,对自己的人生有不一样的认识,并付诸行动。而那些剧本里一个角色演到死的人,压根儿就没耐心听你讲完,别说改变了。
这世上所有的话,都是说给想听的人听的,不想听的人,你说死了也枉然。
老Z问我,如果这些心理学的观点转换成中医角度,该怎么解读?我想了想说,大概就是以前是别人让你吃药,以后就改自己主动吃药吧(好冷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