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花是避免节日庆祝庸俗化,以免造成攀比成风带来不良反应,特别是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被金钱交易思想污染,就会扭曲价值观,严重影响教育行风、师德师风和家校关系。给五十岁老教师献花,是常务副校长王校长的主意,我立即表示赞同,这是尊重教师的一种表达方式,致敬老教师就是肯定教师工作辛苦付出和默默坚守,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彰显学校如家一般温暖,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学生主持的升旗仪式上,大家被这个意外的惊喜所感动,老教师们很激动,一个个喜气洋洋。我又邀请大家在校园内多照几张照片,打算做成一个影集送给大家。李玉龙老师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我们是秋天里一团鲜花》,发表上,摘录如下:“一声谢谢,使我们热泪盈眶……怀抱一大团美丽的鲜花,心里格外欣慰和幸福……无限感慨顿时涌上我的心头……我们经历了北关小学的沧桑巨变……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宝刀未老雄心在,丹心一片向阳开……愿把最后一抹余阳留给美丽的北关校园……”,引起大家纷纷点赞。来支教的黄兆静老师连连说:“真没想到。”青壮年教师们也很高兴,大家共同享受着喜悦的气氛,分享着老教师们的快乐,品味着学校大家庭的温馨。姚丽丽评价说:“真是有爱的大家庭!”连外校的老师都发表评论:“有心的教育管理,有情的治校之道。”
在全体教师和学生面前,青年教师向老教师献花,除了教师们有所感悟,我还想让学生有所感悟。我接着做了一件小事:
门卫徐师傅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很让人感动。我是真心想把本来属于我的那束鲜花献给他。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生活化写作社团,我的学生们。我安排分管安全的陈校长,告知我的想法和心情,让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带着四名学生去给徐师傅献花。这四个学生是:王思涵、邵敬耕、刘佳音、张厚坤,都是六年级的学生。我选择他们,原因是他们在暑假期间都有值得一提的地方:王思涵、邵敬耕研学,刘佳音比赛获大奖,张厚坤随家长来校参加安全培训。我还在校门口执勤,徐师傅喜出望外,收到礼物,非常激动,立即到我面前表示感谢,充分理解我们对他的尊重和褒奖。
为了表明我的教育意图,我赶写了一篇。王思涵的妈妈评论:“谢谢杨校长对孩子们的厚爱!您的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教育,您安排的每一个体验都饱含着深意,您对教育的深情,真是令我们感动!再一次祝您节日快乐!您辛苦了!”接着,邵敬耕的爸爸也评论:“杨校长用心良苦,谢谢您给孩子们这次受教育的机会!刚来得及看到这篇文章,已经和孩子分享了您的文章,看看他能领悟到什么吧,我也很期待。”
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的任务是创设一种学习情境,适当做一些提示,剩下的就看孩子了。这也是在检验他们学习力。会学习的孩子应该有所感悟,希望孩子们能体会到我的用意。做事既需要细心,更需要感情细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凡事都要思考“为什么”和“我学到了什么”。想一想,并及时记录下来:我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活动的意义是什么,今后的打算,还有对自己表现的反思等。
在9月12日凌晨,王思涵发表了日志《爱》(注,肯定是家长帮忙发的,下同),她写到:“感谢杨校长让我们去给徐爷爷献花,给了我们体验的机会,让我们懂得了自己的好东西也可以分享,要学会分享,知道感恩!通过这次献花,我知道了:在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是快乐的!我们在爱中成长,再把爱传递出去!”
9月12日深夜,刘佳音发表了日志《分享的快乐——献花有感》,她写到:“刚开始我还非常的纳闷为什么要我们去,但后来我知道原来是杨校长专门安排我们去给保安爷爷献花,是为了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时候,我真的是满满的感动,感谢校长对我的认可。”“我深深地体会到杨校长说的那一句话:好东西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要舍得给大家分享。因此,我倡议大家都能够乐于分享,乐于助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贡献出你能贡献的那一份力量!从帮助身边的同学开始乐于助人,从捡起校园的一片纸屑开始乐于奉献,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9月13日下午,邵敬耕历时两天、多次修改,发表了日志《情系北关,爱满天下》,他写到:“当初,我还以为这束花是学校专门为徐爷爷买的,因此觉得这束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当做了一个比较隆重的献花仪式,送给了徐爷爷。但是,当我晚上读到杨校长的文章《限花与献花》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束花是杨校长的教师节礼物。但是,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杨校长对我们北关小学的贡献非常大,他完全有权利拥有这份属于自己的教师节鲜花,可是他为什么要选择送给我们的保卫徐爷爷呢?当我把这篇文章全部读完,我才真正明白了这束花的重要意义。我当时献上的不仅仅是一束鲜花,那是杨校长对徐爷爷的尊敬、感谢和关怀,体现了杨校长对学校里每一位师生和员工的关心。杨校长通过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献花仪式绝不是一种形式,献上的也绝对不是一束束普通的花,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感谢与关爱。我也懂得了,有好东西要学会与别人分享,让别人也拥有这份快乐。‘爱满天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付出实际行动,去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个家长都做了很好的点评。家长们一致感谢我给孩子这次难得的机会,在课堂之外,又上了一次特别的、饱含深意的“生活化写作课”!让孩子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明白了关心身边人的意义。他们认为,这又一次言传身教,是生动深刻的一课!
今天晚上,我给张厚坤的家长分享了我的三篇文章:《限花与献花》《真情永远是最美的教育——我与学生的一个小故事》《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与学生的一个小故事(续)》。家长立刻表示感谢,决定利用周末让孩子写一写。我又提醒:“写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和体验,是做完事就要想一想的好习惯。我们不主张机械地写作文,只要是写出想法,感受,心得,收获,甚至是困惑,今后打算都可以。养成思考和记录的习惯,很重要。”我这样安排是因为,那三个孩子经常发表日志,张厚坤却没有这个习惯。我要给他足够的时间。我在等他的作品出现……
我力图让课程资源的教育意义最大化。献花是一件小事,由于我们的真诚,感动了所有的老师们,包括看到这个消息的其他人。我把应得的鲜花,又转送给了徐师傅,深深感动了徐师傅。我还请孩子们代劳,没有时间和家长沟通,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说明意图。于是,家长就和孩子一起,完成了这项很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如果没有及时提醒,这件事就很快会被淡忘,就和没有发生一样。全体学生都目睹了向老教师献花,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必要的辅导和提示,小学生是不会有什么想法的,就算有想法,也往往很肤浅。这一切,就是老师在“教”上应该起的作用。所谓教化,不一定是说教,应该是先一起做事,再用聊天的方式一起悟理(思考):分析、总结、品味……学会做事,是“育”,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弄明白为什么做这件事,才是“教”,重在明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者缺一不可。
一束鲜花,让教师、学生、家长经历了一场难忘的做人、做事的过程,甚至还影响了社会上的人,这个过程饱含着很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观察和体验身边的事,是在读无字书,是做学问和修身;思考和感悟自己参与的事,也是在做学问和修身。只有把它们及时记录下来,这种深度学习才算是真正发生,这种情感体验才会升华,学习活动才会有价值。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过程,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沟通交流的渠道,更是一种能促进所有核心素养发展的核心学习力。写下来,就可以让瞬间的美好和精彩,变为永恒;就可以让点滴的感动,变成永久的激励。长期坚持写出来的真实资料,是一种无价的财富,蕴含着智慧和幸福的宝藏。
把身边的日常生活小事,改造为学习项目,化为学校课程资源,让孩子们发现学习;把学校常态管理,提炼为教育活动,赋予特殊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们自我教育。这就是真情的奥妙之处。
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学习,多向交流,深度思考,一起成长,就是生活化写作教育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