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元波
栏杆和拐杖本是一母所生,原本都长在一棵树上,只是人们把其中的几根枝条固定在桥上,这就成了栏杆;把其中的几根枝条用来做成了拐杖,就放在桥边休息的地方,供那些行走不便的人拄着行走。
桥上的栏杆觉得:我就固定在桥上,我愿意帮助任何人,只要你愿意,不管是什么人,扶在我身上,我就帮助你,让你安心过桥,只是有一点,我不会迁就你,不会随你到处去走,我的职责就是只在桥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不会离开桥面跟着你到处去,这是我的底线,也是我处世最基本的原则,不要逼着我放弃自己的原则,一旦那样的话,我也就无法再给你提供帮助了。
桥边的拐杖呢,可就不一样了,它的处事原则就要灵活一些,不像桥上的栏杆那样局限在桥上,那样的话,它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了。它认为,作为拐杖,需要帮助的人到哪里去,它就跟到那里去,竭诚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可以跟你到村头,也可以跟你到寨尾,它的工作岗位可不固定,哪里有需求,就到哪里去。
一段时间以后,栏杆还是在桥上,拐杖呢,跟着需要帮助的人到了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