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各科都听了一节复习课,接着进行分科座谈。由于数学和科学是同一位教师兼任,所以是在一起座谈的。我采取走听课的方式,观看了四节课的上课情况,重点听了数学和科学,我参加了这个组的座谈活动。除了我校六年级的教师,我校发展共同体峄庄小学的老师也同时参加了活动。
仇光伟主任先评课,接着对于数学学科的复习进行了针对性指导。他从复习课的三种形式谈起:菜单式、理练结合式、实际运用式,强调了四个环节:“理”要清楚;“析”要透彻;“练”要到位;“延”要适度。关于复习,他强调了复习计划的重要性,防止滥用复习资料,搞题海战术。第一阶段,重点进行知识归类,划分好复习环节,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课标,找重点;重双基,理线索;重落实,先学后讲课课练;重合格率,同伴互助。第二阶段,重点突破,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建构,重方法,重技巧,重规范。
耿欣老师也是先进行评课,再对科学课的复习提出了建议:尽可能脱离课本,联系生活;制订知识脉络图册;尽可能重新建构。
整个座谈活动,重点都是指向低负担高效益,教学建议的核心是必须要回归生活。数学课和科学课,不仅是问题情境要来源于生活,而且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知识点也是结合生活实际。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根源就是脱离了生活实际,把本来是生动有趣的生活中的问题,当成冷冰冰的符号和知识点来教。比如,语文学科的汉字教学,本来汉字的起源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件事,或者是一个道理,意义一目了然,但是机械地按照偏旁部首来教学,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符号了,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阅读教学用支离破碎的语言分析法,让文章的理解变得越来越难。写作成了编造事件,套用文章结构,仿照作文选的办法,让写作变得假话连篇了无生趣。科学实验和现象观察,也往往变成了讲授课,动手操作和观察体验演变成了机械记忆,丧失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负担。数学课也是如此,本来数学问题都可以找到生活的链接,当变成一个个孤立的数学题的时候,也变得枯燥无趣和晦涩难懂。
复习的技巧无外乎回到生活的源头,激发学生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系统。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做足的功课。从研究课标入手,找到考试的方向和重点;从研究教材入手,找到知识脉络和结构。加强集体教研,精确定位,精准指导,精心分类推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的生活化写作,既是一种集阅读、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于一体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真实记录学习过程的方式,还是一种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到很多学科。六年级的老师也要灵活运用,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做好家校合育,放到首要位置,告别题海战术,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