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耘说技巧】两头蛇
诗/胡续冬
这些从书市上窃来的书竟摆出了一张张主子的脸
等着从我身上爬出一条安达卢西亚狗去把它们一一亲舔
木鱼、经幡、圣经和印度香
它们总爱带我去我投错胎的地方
夏士莲、圣罗兰还有小小一瓶雅诗兰黛
一根香烟就可以把我收买
一瓶烧酒就可以把我出卖
直到它复活成为星斑恍惚的黄昏
技法:
【两头蛇】楚相孙叔敖,治国有功,楚人皆赞。据说他小时候,曾看见一条两头蛇,就杀了它,回家后就哭了。母亲问他为何而哭。他说:“孩儿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问:“蛇现在哪里?”孙叔敖又回答说:“孩儿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死埋了。”古人视两头蛇为不祥之物,充满着妖异感。两头蛇,用在象棋阵法里可以让3、7路的两只卒子探出头去咬人,用在诗歌中,可以烘托游戏化和狂欢性的语言,能让您的诗自成一风。
两头蛇,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每两句共押一韵,就像两个蛇头共用一只蛇身。下两句再换一韵,以此类推。两头蛇技法的使用,可以使诗歌新潮叛逆,产生后现代的感觉。
剖诗:
我新买的音箱里有一个会按摩的女鬼
在夜深人静的倾听中她向我索要服务费
这些从书市上窃来的书竟摆出了一张张主子的脸
等着从我身上爬出一条安达卢西亚狗去把它们一一亲舔
鬼——费;脸——舔。有朋友说了,哪儿那么巧,俩俩都一个韵,是不是凑的呀?哎!您还别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反过来一想,这样反而不累,写完了第一话,第二句话的结尾就好像一只小手在朝你召唤,可以在同一韵脚的字里选,不用毫无头绪在字海里摸寻。而且这样“强安上去”的字反而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挺新鲜。哈哈后边还有:条——掉;香——方;黛——霾;买——卖;本——昏;茶——呐;头——油。这条技法写出来的诗特别适合说唱,rap下去,想多长就多长。
造诗:
减负
诗/十耘
一不高兴就开炮轰炸不听任何人嘚瑟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看我写这么烂这么多我都敢写
你们全比我强还怕“两头蛇”没有感觉?
重点:
注意,“两头蛇”不是普适的诗歌用韵技术。此技法的适用范围一般只限于比较叛逆、另类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学习的目的是拓展诗风的多样性。
拓展:
“两头蛇”的前身是什么?是宋词里的菩萨蛮。此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不像“两头蛇”这样叛逆,反倒比较婉约。
菩萨蛮五首(其二)
唐/韦庄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再看我们更熟悉的一首词,继续感觉一下,菩萨蛮不仅可以婉约,也可以豪放。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都不是当今“两头蛇”的叛逆,问题在哪儿?一个重要原因是:词牌菩萨蛮使用的都是短句,短句消解了那种拖拉散漫的感觉,消解了叛逆效果,这一点在创作中要格外留意。
菩萨蛮·大柏地
词/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感悟:
【十耘说技巧】不讲觉物
哲蚌寺
诗/郑毅
黄昏入山,最令人担心
随时可以撑破双眼
而整座后山像一块被野风驯服的
技法:
【不讲觉物】在单位里,大会小会都在说“讲奉献讲觉悟”。如果哪天领导让你加班,你说我还有事早走一会儿,那就是“不讲觉悟”。那么,诗里的不讲觉物是什么意思呢?
不讲觉物,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故意混淆感觉与物体之间的界限,常见的情形是,让物体进入感官。
剖诗:
金顶的大殿和墙体通白的僧房向极高处延伸
随时可以撑破双眼
大殿和僧房怎么可以撑破双眼?诗人认为进入眼睛里的影像就是事物本身,所以再大的眼眶也包不住。把视觉当成了事物本身,真乃奇思妙想也!
其实这并非作者第一个想到,早在1400多年前,有一个诗人也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只不过被蹩脚的翻译淹没在我们的教材中。
望岳
诗/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列位看官,“决眦入归鸟”是什么意思?书上是怎么解释的,“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裂”……几乎没有一个译成归鸟飞入欲碎的眼眶,可惜了24岁杜甫的青春才华!还好,同样年轻的90后诗人郑毅在与《望岳》的杜甫差不多的岁数,抓住了这个技术,并成功化用到了诗里。
造句:
1.把视觉当做物体本身
(1)
瞭望田野的时候
种下她们的大花袄
(2)
角膜移植后
只一天功夫
她的眼睛里就塞满了
塞满了整个世界
2.把听觉当做物体本身
(1)
穿过隧道
一节一节钻进了我的耳朵
(2)
你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你就住进了我的耳蜗
3.把嗅觉当做物体本身
4.把味觉当做物体本身
刚吃了一片药
5.把触觉当做物体本身
走出健身房好久
他的肩上还压着一副杠铃
重点:
此技法的核心是感官及物,也就是说,在文字里要让物体本身直接接触、进入甚至穿透感觉器官(眼耳口鼻舌皮等)。
感悟:
不要迷信于今人对古诗的翻译。这些翻译侧重的是常理,丢失的是瑰丽。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评媒编辑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