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父母养育我们成人,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天性良知。
01
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孝顺父母,从让父母吃的好,穿的暖做起。
《劝报亲恩篇》中有句话:“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从小到大,我们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父母不辞辛劳,也要给我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当父母渐渐老去,爱护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是对为人子女者最基本的要求。
他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在父母身旁侍候。天寒地冻,继母想吃活鲤鱼,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让冰慢慢融化,从裂缝处逮到两条鲤鱼,大喜,持归供奉继母。
自王祥起,琅琊王氏孝悌传家,家族繁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望族。
02
顺从父母 尊重父母
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曾子是历史上着名的孝子,他的后代枝繁叶茂,曾氏家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孟子曾讲过曾参顺从父亲的故事:他奉养父亲不只体现在物质上。当父亲吃完饭后,询问曾子还有没有剩余的酒肉时,曾子必定回答说“有”。因为父亲这么问,一定是想要送给别人一份。
哪怕得到了天下,得不到父母的欢心,舜也始终忧心重重。他的父亲顽固不化,后母凶悍暴虐,弟弟桀骜不驯,在舜不断努力下,终于孝心和诚心感化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
努力工作,让父母为你自豪;常回家看看,别让父母太过想念、牵挂;让父母心情舒畅,帮助他们完成未曾达成的心愿,让他们不再有遗憾。
顺从父母、尊重父母,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03
孝顺父母 好人好报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皆可为尧舜”。
孝顺的人,积极上进。为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将对父母的爱化为前行的动力。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河北唐山有个做钢材生意的老板,工作需要经常出差。
他的老母亲七十多岁了,患有严重的小脑萎缩,儿子不在家里,不是打人就是骂人,谁的话也不听。
这个老板没办法,只得时时刻刻带着老母亲,需要爬楼梯去见客户,他便背着老母亲爬楼梯。
他的举动让客户感动不已:“凭你的这份孝心,我就愿意和你这样的人做生意!”于是,这位老板的生意越来越顺利。
?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敬父母,是为人子女者天大的事,不要等,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