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不能为他的爱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如果你是女子,你会怎么看待这样的男人?儿子,我告诉你,我一直都认为,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一份赚钱的工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40岁甚至50岁,都不配谈恋爱,谈了,就是早恋;相反,只要他有立业挣钱养家的本事,15岁恋爱也不算早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罕·帕慕克父亲语)
●他能听懂花草木石、过去未来、心脏跳动,还有遥远的星星发出的絮语。那星星或许早已度完自己的时光,化作巨大的钻石。
他对世界有着无比深刻的感受。在他三十年的记忆中,不仅有国家暴力传统造成的悲剧,有战争、劳改营、毫无权利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死存亡,而且有弗里乔夫·南森弗里乔夫·南森(1861—1930),挪威北极考查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22),曾任国际联盟主管战俘事务的最高委员,参与伏尔加流域赈济饥民工作的组织工作。——译注或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埃内斯托·切·格瓦拉(1948—1967),拉丁美洲革命家,曾参与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领导波利维亚的游击运动中被俘,遭杀害。——译注这类人的大无畏精神,有他们的赫赫声誉和卓著勋业。 ----瓦尔拉姆·沙拉莫夫《科雷马故事》
●还有什么书比让一个人安心本分的当一个人更导人向善的呢?所以李果甚至想让琥珀去买断诺贝尔奖,然后把文学奖和和平奖同时颁发给《X人修仙传》。 ----伴读小牧童《我家的剑仙大人》
●拿“写出好作品”当说话的前提我以为是太不妥了,因好作品的标准除了名著不可能还会指什么——说到名著嘛,我认为我们还是不要去谈没有可能的事。
其实对于普通人,叫他以名利为目标实是有点要求过高了,叫他做到基本正直、能自食其力、基本不作恶就可以了——说像我们要求中国的科学家,不必去得到诺贝尔,只要能看懂诺奖作者写的书就可以了,最好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正确地使一下别人发现的知识,那已是极难的了。 ----石康
●The opposite of love is not hate, but indifference. Elie Wiesel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 艾列·维泽尔,1928年生,罗马裔作家和演说家。
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他致力于回忆大屠杀的情景。198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艾列·维泽尔
●以下是我的个人经历:
1995年,就读于德国慕尼黑特种兵学校;
199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进修;
2000年,加入海豹突击队;
2003年,攻破日本情报系统,获取10份绝密文件,令其战争阴谋破产;
2005年,前往叙利亚执行任务,成功解救三千人质
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008年,参加美国总统选举,以1票之差落选
2011年,被奥巴马跪请回到海豹突击队,同年击毙拉登
2015年,被提名为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
2016年,放弃一生荣耀在贴吧水经验。 ----《百度贴吧》
●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内在的富有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对应物。像托尔斯泰、卡夫卡、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没有得诺贝尔奖于他们何损,得了又能增加什么?只有那些内心中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孜孜追求教授的职称、部长的头衔和各种可笑的奖状。他们这样做很可理解,因为倘若没有这些,他们便一无所有。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
●峰终定律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DanielKahneman,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Rule)。这条定律基于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而这里的"峰"与"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MOT",MOT(MomentofTruth)是服务界最具震撼力与影响力的管理概念与行为模式
●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一位女士赛珍珠——获奖作品是中国题材的《大地三部曲》、《异邦客》和《东风·西风》;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对她的评语是:“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且在传记方面有杰出作品”。
●不是所有人都是莫言,小学文化可以拿诺贝尔奖。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学习吧。
●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痛并自我雕琢,成就生命的美丽。 ----诺贝尔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决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诺贝尔奖这种事情吧,其实和谈恋爱差不多啊。全世界人都认为合适都没用,只要他觉得不合适,一切都是虚妄。而就算全世界人都认为你不够好,但只要他喜欢,那就缘定三生了。所以,旁人的意见都是废话,关键是你知道自己够好,他也知道你够好。
●无论表面上说得多么漂亮,绝大多数人其实都认为只要自己好就行。是吧?"我继续道,"只要自己能吃上好东西就行,只要自己能买得起想要的东西就行。可是喜欢上一个人却是把对方看得比自己宝贵。如果食物只有一点点,我要把自己那份给你亚纪吃;如果钱很有限,我要买亚纪你喜欢的东西而不买自己的;只要你觉得好吃,我的肚子就饱了;只要你高兴,我就高兴。这就是所谓喜欢上一个人。你以为有什么比这更宝贵的?我想不出来。发现自己身上有喜欢一个人的能力,我认为比任何诺贝尔奖发明都重要。如果觉察不出或不想觉察这一点,那么人最好消亡,最好撞在行星什么上面早早消失。 ----片山恭一《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
●你的唇型很漂亮 适合吻我适合说爱我。我从不说情话,我对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肺腑之言屠呦呦和诺贝尔,人类和引力波,小李和奥斯卡,我和你。
●叶芝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可没有了心爱的人的陪伴,成功,是不是会更加寂寞。
我成功了,你却成为了别人的妻子,
我成功了,我心里还爱着你,我却也娶了别的女人。
我成功了,很多人爱慕我,可心里的那个缺口,却只有你能填补。
我成功了,却永远地失去你了。
有朝一日,我成功了,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泰戈尔这样解读伟大:“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垂下的头颅是为了思想扬起,弯下的腰杆是为了美德起立。袁隆平总说自己是田间地头的农民,海明威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也不夸赞自我,世界冠军刘湘在镜头前只谈自己的刻苦付出对成绩只字不提……如此之例,俯拾即是。一个个卓有成就,站在聚光灯下的人们都保留着一份谦卑。千帆过尽后对成功的会心一笑,那是酸甜苦辣后的水到渠成,正因如此他们明白成功背后来之不易的艰辛,才有了谦卑的高贵,留给我们只剩倍增的赞美与敬佩。
●在中国,总有些人要求别人把事情做完美,特别是对那些成功者——他们要求莫言谈民主,要郭敬明支持正义,要韩寒知识丰富,他们为什么不要求中国普通农民个个去争诺贝尔医学奖呢?这些要求者其实就是一些无赖,他们总想依靠与支配别人,不懂得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好——稍有点志气的人,会亲自去超越别人。 ----石康
●哈佛的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的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美国总统有7位。
●一个一个梦飞出了天窗
一次一次想穿梭旧时光
小小竹蜻蜓张开了翅膀
飞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一个一个梦写在日记上
一点一点靠近诺贝尔奖
只要你敢想就算没到达理想
至少有回忆珍藏 ----TFBOYS
●记者:获得诺贝尔奖有什么秘诀吗?
回答:没有秘诀,只有勤奋和热情!
●如果……那么……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 岁儿子的一首诗: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被众人猜忌怀疑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至于走火入魔;如果在成功之时能不喜形于色,而在实验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灭为一堆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如果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仍然冒险一搏,哪怕功名化为乌有;如果你跟村夫交 谈而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如果他人的意志左右不了你;
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信念,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应对──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 ----《哈佛家训》
●一个一个梦写在日记上,一点一点靠近诺贝尔奖 ----TFBOYS《大梦想家》
●舒淇,在她得金马奖影后那天,穿得美美的,手持奖杯,泪水流淌,她说:“我终于,把我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上了。” 而我,如果有可能,有一天,我会得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是那部融入了人性光辉与至美的性爱作品,我在诺贝尔领奖台上,穿着黑色的正装礼服,手持奖杯,泪水流淌,我说:“我终于,把穿上的衣服,一件一件脱掉了。” ----六六《女不强大天不容》
●诺贝尔奖得主戴维•巴尔的摩曾评论说,科学“不是从事实到事实,而是从假设到假设”。 ----《十亿美元分子》
●我没有美得祸国殃民,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即使有一技之长也没达到诺贝尔奖的地步,所以我的青春只能按部就班,不可疯狂。因为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