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梁文道名句欣赏
日期:2019-06-13 16:18:02 作者:梁文道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梁文道名句欣赏

  1、但是你也可以换个角度去看这条食物链关系,它们其实没有死,它们只是成了我的一部分,而我活着,这一切食物,这一切生物,都在我的体内与我共同存活下去。直到有一天,尘归尘,土归土,我的肉身也将变成大地的一部分,变成其他生物的食物,其他微生物植物动物生命养料自然如是循环,生与死的秘密,俱在普通的一顿饭里。 ----《味道·人民公社

  2、世界上所有文化饮食传统本来就是不断迁徙变化适应的。就如中东的串烧到了中国变成羊肉串,随着伊斯兰教到了马来西亚就是沙嗲,同一类做法到了不同地方就该用当地的食材。日本又何曾有过土生土长咖喱,硬要吃正宗“日式咖喱”岂不是件怪事?外来的风味本地化不一定是件坏事。硬要在广州吃顿正宗法国菜,还不如去源自广州的豉油西餐太平馆”。那的“瑞士鸡翅”和烟鲳鱼真是想起都流口水。 ----《味道·第一宗罪》

  3、除了洗刷过去,水还有另一重奥妙作用,那就是掩埋。我们可以像淹没陈家老村一样,放水淹没所有不愿记起也不能记起的往事。既然长江之水可以把一座古城藏在鄱阳湖底,大西洋巨浪可以覆盖整个亚特兰提斯,人为什么不能借水重生?水不一定能够洗去所有的创伤记忆,但是水一定可以将它们封存,使它们随着时间流逝腐朽粉碎。 ----《我执》

  4、我们平常言语表达自己,并且相信言语能够把自己交给他人。但是真正的作品是不表达什么也不沟通什么的。正如瓶中信,在完成的那一瞬间就中断了和作者的关系,也中断了和读者的关系;存在同时又消失在无始无终的海洋之中。」 ----《我执》

  5、人在孤独之中,特别是夜里,听着歌手以现代录音设备所赐的低吟技巧泣诉(从前唱歌的人使用横膈膜,而非喉咙),你会以为他是你认识的人,正伴和着你的寂寞思念重点并不在于世界上是否只剩你俩,也不在于他唱的是不是他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在于他和你参与了这个情感形式游戏丰富且填满了它。爱情是一种幻觉,情感形式亦然,但它们的效应是真的。 ----《噪音太多》

  6、如今有力奢华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奢华与教养

  7、「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话本身就把平常变成了异常,所有我们以为会成习惯平凡人事皆是无常偶然的诡局。只有事后追忆,才明白那寻常是何等的殊异可贵。赐给我们寻常体验的人,是不可恨的。」 ----《我执》

  8、凡干一事,我总是习惯后退一步,想想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然后再稍稍追溯一下这件事的源流,看看它和周遭环境的关系。于是我写书评时论,就不免粗糙考据书评与时论的由来;后来在电视台节目,自然得思考电视社会的关系。好听点讲,这叫做自觉反省;说难听点,这是不专心干活。一个人在骑自行车时候要是太过自觉,心里老是想着双腿发力如何带动齿轮运转的力学问题,他多半会摔得很惨。 ----《味道·味觉现象

  9、可惜大部分人都只听畅销单曲近视年代,懂得设计菜单厨师和懂得点菜的食客一样罕有。不知有多少回了,我在香港许多相当高档的日本菜馆都试过一来就上金枪鱼腩刺身的场面,这是歧视香港人吗?还是为了先声夺人,好掩饰其他鱼料的不济呢?由淡转浓是菜单设计的根本原理之一,为什么我们要把钱花在连原则都没握好的地方呢? ----《味道·第一宗罪》

  10、我们是为失去焦虑吗?不,根据心理分析,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失去了欲望对象距离。焦虑是因为太过深爱,在失去的时候便把自我和欲望对象融为一体。 ----《我执》

  11、什么叫小吃顾名思义,就是一小碗一小碟呈上来,分量不大,几口吃完,点心一类的吃食。不应远图,不需慎重准备就餐前的心情,甚至也不该专门为了几家小吃店规划专门的行程。它是那种住家附近随处可见的邻舍聚脚地,早晨让人在上班前一边看报一边吃,下午让家长接了放学孩子来此小啖两款点心。它也是你路过一道巷口,见炊烟转角处升起,凑近一瞧,路边原来开了几张小桌,三两食客悠悠漫谈所在。 ----《味道·第一宗罪》

  12、最好看诱惑文章,总是书写忏悔与堕落间的循环往复。 ----《我执》

  13、正是记忆,不是别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联系起来,使我历经时间的变幻还能统一,而不分裂。
但是有时候我们真的希望自己可以摆脱记忆的束缚,分身成散落在不同时段异己。 ----《我执》

  14、文学不是负责人生提供解答的,它是要让我们提出更多疑问的。 ----《一千零一夜》

  15、难怪史蒂夫麦奎因要用大量的篇幅去拍狱方洗刷监狱的场面,因为强权知道,那些秽物好像是死者残余,其实却是从他们自己身上流出来的,强权不能容忍自己的丑恶,他是不能照镜子的。 ----《味道·人民公社

  16、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我读》

  17、很多人说他有点像梵高:生前潦倒没人认识,死后大家越来越捧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神话。 ----《我读》

  18、如果你没办法写出畅销的通俗小说,没办法完全写作为生该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就是去坐牢。很多有名作家都是在监狱中完成他们的作品的,比如法国情色文学大使萨德侯爵,他那些充满鸡奸、诱奸、变态、性虐待情节的书都是在监狱里面完成的。或者像王尔德,后来坐牢的时候也谢了很多好东西。最妙的是你坐牢之后就不用再担心生活费用的问题了,有国家养着你。换言之,某种程度上你像是加入了作协,有政府给水给米,你在里头专心写作,不过前提是你坐牢的时候犯的问题不是很大,不是连写作的纸笔都不能给你的情况。如此说来,狱中创作的确是作家们可以考虑出路之一。 ----《我读》

  19、说到反省一个国家的心态,鲁迅数十年前写下的“阿Q”直到今天依然是最有力的象征。阿Q的故事比《伊索寓言》中的酸葡萄可怕的地方,在于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只不过是说那葡萄是酸的,但可没说甜是不好的酸的才妙。然而阿Q却翻转了正常价值,打不过人就转而夸赞自己是世上“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狐狸顶多是贬损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阿Q则干脆把自己的可怜可悲转换神圣光荣。 ----《常识

  20、资本分成很多种,市场上的金钱资本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尚有文化资本的存在。富裕阶层也许能在身家财富上胜过多数人,站在金钱世界的顶端,但是说到文化,他们就不一定是最有本钱最能藐视其他人的群体了。而所谓“文化”,我们指的就是一连串各式各样品味判断了。 ----《味道·第一宗罪》

  21、以前我曾经认为师生恋没有更深层面的问题可言,如果学生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因为一个人很博学而去爱他,是很无聊事情。如果你真的是为了这个原因去爱一个人的话,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好好读书呢?那样自己不也可以变成一个很博学的人吗?后来我才了解,原来知识不是中性的,同样的书,同样的知识,有不同的人体现、构想甚至描述出来的时候是不同的,那些知识无法离开人和人的身体独立存在。 ----《我读》

  22、如果每个人都以类似态度对待言辞事实的距离,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再轻信任何言辞以及用那些言辞表达的所有美好价值。而这个社会将不只是个信任匮乏的社会,它还必将滋生出一种犬儒的冷漠。对于种种明明背离了现实的描述和形容,他们会说“这真是没办法”;他们会说“反正事情就是这样了”。默然地承受机敏地度量,以一己的智巧去处理世事无奈。虽然很多人都过早地衰老,常常世故劝告那些还会生气还在盼望的人“不要太天真”... ----《常识》

  23、美国人之所以热衷于在厨房用餐甚至休闲,是否正是一种返古的现象呢?他们比谁都更早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丛林严酷与冷漠,也因此比哪一个国家都更早体会到厨房原始意义重要。不在家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行程都是孤立的,都是被工作学习占满的;在家的时候,大家才能聚在有火的地方,物质上与感情上同时感受家庭温暖。 ----《味道·第一宗罪》

  24、文化,是教养自己的努力

  25、这已经不只是一个只做蚯蚓文人,还是一个做蚯蚓的父亲,一个蚯蚓般的常人,在土里左右翻动,思量别人未必尽知的心事。 ----《弱水三千》

  26、「久而久之,你分裂为二,开始习惯自己和自己说话。更准确地说,你变成了数不清的角色在数不清的处境之中,演出所有未曾发生的故事。而它们全部来自悔不当初抉择,你只好不断地重新虚构那无数的潜在可能水面宽阔,一望无尽,你却无穷内缩、进入自己的世界,反复咀嚼曾经发生过的对话通信。 ----《我执》

  27、每一本书的失去,都是一个世界的结束
每一个人的藏书都是他暂时淤塞的浅滩汐湖,终有流出冲散的一天,终有回到大河海潮的一刻,本来就非我所有。那些注定没有流传价值的,就活该蒸发,回归大气。所以无意义的书,不妨尽成废纸,且还有再用的价值,堪比器官捐赠。至于我所宝爱的那几本书,这就叫做回归大海,被解放出去了,未必不可说是幸事。在我有限见识与生命里,它们行过,行过,如此而已。 ----《失书记

  28、一个吃顿饭要把六成消费拿去应付租金的地方能够叫做“美食之都”吗? ----《味道·第一宗罪》

  29、故事,故去之事。天宝物华,盛世遗风,痕迹全留在一盏灯一管笔身上了,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握这点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来的无尽黑暗里往回照出一点回忆朦胧。 ----《我执》

  30、教养是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是品味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把品味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 ----《奢华与教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梁文道名句欣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