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佛句子
日期:2019-01-30 15: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佛句子

  1、每串佛珠由一个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绳三部分组成。主珠代表着佛,穿绳代表着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着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所以,对佛珠要有恭敬心,如对圣容,收拾身心。佛教强调恭敬心诚目的,不是叫你恭敬佛菩萨,从而佛菩萨来保佑你,这是一种手段,通过恭敬佛菩萨,真诚待人,目的是为了改正我们的傲慢自以为是缺点,如果去除了这些缺点,我们就会变得平和理智,就减少了别人对我们的敌对态度,从而办事相对就顺利了,并不是外面的佛菩萨保佑的,是自性中的光明显现出来产生效果

  2、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辱我、轻我、笑我、欺我、贱我,当如何处治乎?”
拾得答:“你且忍他、让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3、小和尚方丈:什么样的人是佛?方丈答:说话不急不慢;吃饭不咸不淡;遇事不怒不怨;待人不分贵贱得失很少分辨。小和尚不信:就这么简单?方丈说:就这么简单。“那不都成佛了?” 方丈说:至今我尚未遇见这样的人。

  4、当然,最著名的还是神秀的“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和慧能所做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了,但雪花却独爱那句:菩提洗尽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试,试问菩提当如何?随缘随遇亦随风’

  5、众生皆苦,放下自在天地皆空,唯有人在其中苦。沧海桑田人生苦短。天地之空,在于无欲,任由万物在其中自由变幻,它依然安之若泰。人生之苦,皆因无力回天却又耿耿于怀人本是人,只有承认自己不是万能之主,从而学会放下,才能与天地同自在。放下你无力改变的,追求力所能及的,人生才自在

  6、佛珠的名字: 佛珠,从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具体地说是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专心一念,而拔动计数的工具。当然,现在佛珠也逐渐扩大成为一种佩饰,非佛教徒中,也广为佩戴。佛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就是不要诛杀生命意思。不论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我们每个人都不愿失去生命,推己及人,每一个有生命的有情众生也都是如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更是着重这一点,并强调戒杀护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长寿结果。佛珠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中,也是时时在提醒自己爱惜物命。

  7、拥有宁静的心,拥有快乐人生。拥有宁静的心,拥有人生智慧。宁静的心,心如明镜,尘世的一切,洞察分明。所谓,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此心即是。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百年人生谈笑间,此心即是。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就拥有了自由,拥有了幸福,做自己内心王者,让生命活出精彩,让人生一往无前

  8、不好念头一定是有的,灭不掉的,与其花太大精力断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养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东西慢慢壮大,把不太好的东西慢慢移到一边,最后使好的东西形成习惯性思维
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 ----净因法师

  9、游杜海,涉于她川,寻那也访道为参禅,
自可在而却得曹溪她生比,了知生死不相干。
把岁以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过会只,
纵遇锋刀开么和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那也得见燃灯佛, 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在声我定止,
自可在顿悟了在声我生,于诸荣辱民于忧喜。
入深于她,住兰若,岑崟(cen yin)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 闲寂安居就声家主潇洒。 ----唐慎和夫寺沙门玄觉撰

  10、凡夫积善法,恭敬于三宝,身坏命终时,资神心安乐。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若不观自己,则道心无所出;若不观众生,则悲心无所出。

人还为畜畜为人,人畜轮回古到今;不要披毛与带角,劝君休使畜生心。

眼不睹非法之色,耳不听非法之声,口不道非法之语,心不缘非法之事。

  11、《大品经》有言:“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禅宗谓佛与人的区别就在于,佛无分别心。三祖僧璨开示的修行法门即是:放下分别心,见自己的本心。
拣择是分别心,你我是分别心。心有分别,才有厌恶烦恼
佛教传入中国,渐渐分化为两大宗,一个是净土宗,一个是禅宗。净土宗念南无阿弥陀佛,我姨妈家即是;而禅宗不在口上念佛,禅要修行,修行无所谓方式,打拳和坐禅没有区别,身和心也没有区别,只要做到,一切皆是禅。

  1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

  13、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根源皆在内心,痴与执、怨与恨,只会让心翻滚、让人不安。只有放下它们,才能轻松自然。智慧愚痴心之隔,天堂地狱一念间。烦恼放下成菩提,心情转念即晴天

  14、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5、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16、“心”本来是自然的、清淨的,没有造作,不染纤尘。而心的这个“本来”,被无明烦恼障蔽后,变得杂乱垢染,念念无常。我们的心,时时刻刻在领受和觉知法尘,刹那刹那变化不停。在“心”的变迁中,如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善是怎么生的,恶是怎么起的,並通过有效训练,使心不向外追逐,便可安住于平静

  17、人人你事对生得中到说初秋好,相爱隔没然桐落叶
日日念颂佛传道,佛过前没然把头摇。 ​​​

  18、船行天下舟与水,烦恼三千光与暗。心有慧智身如灯,照亮三千不老丝。

  19、我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得待心知.
欲求佛但求心,
只这心心心是佛.

佛性不从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三界空无物.

  20、道在人弘 修在己,善由我积 福由天。

利人时出 有益语,修己常存 过改心。

道心之中 有衣食,衣食之中 无道心。

觉后方知尘缘自累,修来始证色相皆空。

生死本是互为因果,唯其善生方能善死。

  21、一派青山景色优,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始终;或为父母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

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

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22、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 ----净因法师

  23、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有懂劲而阶级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短。

  24、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身。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嗔。
五念无虑福无边,私心杂念是罪愆
莫道地狱无人见,人间便是大地狱。
信愿念佛即是无上菩提心,大悲大智大愿即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即菩提心。
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
所谓发菩提心者正是发愿作佛之心
所谓的发菩提心者,正是发愿作佛之心;发愿作佛之心者,则是救度一切众生之心。而度众生的心者,则是摄受一切众生,往生于诸佛国土之心也。

  25、一个苦者对和尚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可我就偏偏放不下。”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26、大道本无路 真心亦无形 空空性无生 去哪来修行
红尘本来未曾有。贪爱之心生红尘。尘不迷人人自迷。迷悟只在一念间。犹如梦中般般有。醒后方知假当真。人生一世空悲喜,生死何曾带一文。无常二鬼司其便。一气不来悔痛心。劝君早日梦中醒。成佛作祖是自心。
清净之地无方寸。红尘净土本庄严世事是事即是我。无我无事。世事无。相来万法从心起。无心万法从何生。

  27、无知并非心不明一通百通顺亨通。 诚心自有日月鉴,一触即发到渠成。 世间无有人不知,只怪思绪乱纷飞。 远方飘来五个字,为何那都不是事? 万物归本心生生,唯人独具掌心权。 你心我心本无形,一视同仁万物归。 时光奔流入虚空,无所从来哪有终。 大象无形花花界,人去楼空境不空。

  28、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求菩提 犹如觅兔角

  29、修行难
末法时代修行难
声色犬马毒无边
何觅圣佛立宏愿
许我得果不退转

  30、佛说:缘即是劫。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人生来就是应劫的,只是这一生错,生生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佛句子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