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易中天经典名句
日期:2019-01-26 16:11:02 作者:易中天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易中天经典名句

  1、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很有些与众不同的。直到现在,她也不是一个像我们这样全国一体地方服从中央国家。召开制宪会议时候更不是。那时的“美利坚合众国”,甚至不是“1个”国家,而是13个“半国家”的联合体,即“邦联”。她是由这些各自独立的“半国家”通过契约联合起来的。这个联合体虽然后来由邦联变成了联邦,但“联合”的概念没有变,联合的方式(通过契约)也没有变。只不过那“契约”由《邦联条例》变成了《联邦宪法》而已。而且,正因为她是一个联合体,所以美国人从不称其为“美国”,要建成,也称作“合众国”或“联邦”(US),比如联邦政府、联邦法院、联邦调查局。 ----《艰难的一跃》

  2、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里就说了这个问题。柳宗元说,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反。高祖前往平叛,被困七天。这就是“困平城”。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高祖又前往平叛,被流矢所中,一命呜呼。这是“病流矢”。此后,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陵迟(衰微)不救者三代”。相反,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却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秦末天下大乱,然而“有叛人而无叛吏”(有起来叛逆民众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官员)。汉初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国而无叛郡”(有起来叛逆的封国却没有起来叛逆的郡县)。中唐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将而无叛州”(有起来叛逆的将领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州府)。历史证明,郡县制是有利于帝国长治久安的。 ----《帝国的惆怅

  3、东晋的王恭就说,做名士并不难,只要无所事事,痛饮酒,熟读《离骚》就可以了。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4、事实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强,正如刚毅的人往往豁达。 ----《品人录-武则天》

  5、一个人,如果气量不足,再纯洁也只是清澈山泉
相反,哪怕污浊一点,也是汪洋大海

  6、有些时候,是要装点糊涂的。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曹操懂这个道理,所以曹操是赢家。 ----《品人录》

  7、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不但应该是读书人,而且要有政治理想或政治抱负,至少要有政治主张......文吏却是技术官僚,他们看重的是专业技术能力,包括财会、法律公文写作......儒生务忠良,文吏趋理事;一个有理想,一个有能力;一个讲原则,一个办实事。 ----《汉武的帝国》

  8、世界上没有最好,能够做到最不坏就应该心安理得,或者说心满意足了。 ----《品三国》

  9、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几乎从头到尾都贯穿了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衰”;但在其创立之初,则一定是利大于弊的,也一定是好的或比较好的。 ----《帝国的惆怅》

  10、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11、兵部尚书齐泰主张直接拿朱棣开刀,因为威胁最大的是马皇后那四个儿子,而秦王和晋王在此时都已去世。擒贼先擒王,树倒猢狲散。拿下朱棣,便可定局
黄子澄却认为,燕王树大根深难以动摇,因此主张吃柿子挑软的捏,先将本来就有劣迹的诸王问罪,其中首选就是周王朱橚。朱橚和朱棣是同母兄弟,削周即削燕。 ----《朱明王朝

  12、这是两个极端,人在遭受打击挫折现时,往往展现特别脆弱一面。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感觉万念俱灰,时不时的有很多人得了现代病——抑郁症失败时不能万念俱灰,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前途得意时不能踌躇满志,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创造辉煌人生

  13、人,总是很难改正自己的缺点,人, 也总是很难发现自己错误,有时,明知错了,却欲罢不能,一错再错,把握正确方向坚守自己的原则,世界上的诱惑很多,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快乐付出惨痛代价,如果发现错了,一定要止步。

  14、人生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每个选择不一定都是对的,当经过一段时间验证,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的,那么就得立即停止,进行分析调整,再从新开始

  15、贾诩劝先劝张秀勿打,因一开始张秀用精锐部队打曹操的精锐部队,论用兵不如曹操,所以大败。而后又追击,因为曹操有机会赢却不攻打,必是大后方出了问题,于是留下断后军队就不是张秀的对手了,于是大胜。 ----《品三国》

  16、然而问题的关键正在这里。国家利益,一定高于个人利益吗?中央集权,一定必须维护吗?富国强兵,就一定要让工商业者和中产阶级破产吗? ----《汉武的帝国》

  17、狄仁杰不但是杰出侦探正直法官,也是优秀政治家。他博通经史,熟悉刑律,仪表堂堂一身正气。为官,则爱民如子,不惧权要;为臣,则忠贞不贰,老成谋国;为人,则诚实友善刚正不阿;处事,则机警权变,足智多谋。很少有哪个政治家像他那样集中了这么多优点的。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他的冷静,他的耐性,他的眼光,都不弱于武后。他正是武后的克星”。 ----《品人录-武则天》

  18、曹操打了败仗检讨自己,打了胜仗感谢别人。这扬人责己的作风,对于失败,会检讨自己的错误,这是曹操作领袖有担当,大气的地方。 ----《品三国》

  19、问题是:真理可不可以怀疑
完全可以,因为真理原本就是怀疑的结果。不怀疑地心说,就没有日心说;不怀疑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
所以,没有怀疑,就没有真理。
越是不怕怀疑,就越能证明是真理。
怀疑是对真理最大的尊重,也是对真理最大的敬畏

  20、人最珍惜的,就是他在孤立时得到的支持,哪怕这种支持微不足道,哪怕这种支持来自非常卑微的人。不!正因为支持者是那样卑微,这种支持才弥足珍贵。 ----《品人录-武则天》

  21、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是“三公九卿”。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总理或行政院长;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三军总司令;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兼最高监察长官,相当于副总理兼监察部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起来就是“宰相”。所以宰相是三个,不是一个。部长则有九个,叫“九卿”。 ----《帝国的惆怅》

  22、赵匡胤说:诸位手下那些贪图富贵的人呀!万一他们故伎重演,也弄件黄袍披在你们身上,请问拒绝得了吗?
守信等人以为自己受到猜忌,一个个魂飞魄散泪流满面地说:臣等一介武夫,冥顽不化,何曾想到许多?恳请陛下慈悲为怀,为臣等指点迷津,给条活路。
赵匡胤说:人生苦短,如白驹之过隙。对酒当歌,悲富贵不常在。你们为什么不替自己好好规划一下呢?
石守信等人都说:请陛下明示!
赵匡胤说:交出兵权,换个肥缺,兴豪宅,置田产,拥歌姬,饮美酒子孙无虞,自己也快乐。我再与你们都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很好吗?
众人都说:陛下体贴入微恩重如山
第二天,他们纷纷宣称自己身体不好请求辞职,太祖皇帝则给予了亲切 ----《大宋革新》

  23、那种用手摸精装书的美好触感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经典作品还是要靠纸质媒介呈现,就像满汉全席,能用塑料盘子装么?

  24、可以说,祢衡之死,是因为他太不了解人;杨修之死,则因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们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
简单地说,崔琰是死于他的忠诚正直,孔融是死于他的不识时务,祢衡是死于他的狂妄悖谬,杨修是死于他的自作聪明。崔琰死得最冤,而祢衡死的最没价值。 ----《品人录—曹操》

  25、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胸中容不得尘埃。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流入海洋的,难道都是纯净矿泉水自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正由于这种混杂,海洋才成其为海洋。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品人录-项羽》

  26、选择既负责

  27、人们嬴政有多痛恨,对荆轲就会有多敬重;对弱者有多少同情,对荆轲就会有多少讴歌。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28、汉末重气节,魏时喜放荡,东晋尚超脱。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29、琢磨计谋是没有用的,你还是琢磨人性吧 ----《品三国》

  30、贪官也不是什么都不怕。
谁的权力大,他就怕谁。
但这是臣服,不是敬畏。
敬畏不是臣服。臣服是对强权的,敬畏是对道义的。
强权终有尽日,道义永在人心。
敬畏道义,有敬有畏。
畏惧强权,有畏无敬。
所以,臣服并不可靠,分分钟就能改换门庭
同样,用强权施压,也靠不住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吓唬别人,只能让自己众叛亲离。
因此,越是强势,越要谦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易中天经典名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