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夹着尾巴做人,埋下头去读书
2、人生有许多机会,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来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是戴着面纱的,也不是谁都可以看得清,那得需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和识别能力的,不然,再好的机遇也会和我们檫肩而过的。很多人就是等机会过去了才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在还得机会也和我们无缘了。爱情应该是两颗心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不是时时都能有心灵的碰撞的,所以“有花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往往是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等过去了才追悔莫及。没有爱情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不是精彩的人生。
3、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很有些与众不同的。直到现在,她也不是一个像我们这样全国一体、地方服从中央的国家。召开制宪会议的时候更不是。那时的“美利坚合众国”,甚至不是“1个”国家,而是13个“半国家”的联合体,即“邦联”。她是由这些各自独立的“半国家”通过契约联合起来的。这个联合体虽然后来由邦联变成了联邦,但“联合”的概念没有变,联合的方式(通过契约)也没有变。只不过那“契约”由《邦联条例》变成了《联邦宪法》而已。而且,正因为她是一个联合体,所以美国人从不称其为“美国”,要建成,也称作“合众国”或“联邦”(US),比如联邦政府、联邦法院、联邦调查局。 ----《艰难的一跃》
4、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里就说了这个问题。柳宗元说,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反。高祖前往平叛,被困七天。这就是“困平城”。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高祖又前往平叛,被流矢所中,一命呜呼。这是“病流矢”。此后,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陵迟(衰微)不救者三代”。相反,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却充分地体现出它的优越性。秦末天下大乱,然而“有叛人而无叛吏”(有起来叛逆的民众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官员)。汉初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国而无叛郡”(有起来叛逆的封国却没有起来叛逆的郡县)。中唐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将而无叛州”(有起来叛逆的将领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州府)。历史证明,郡县制是有利于帝国之长治久安的。 ----《帝国的惆怅》
5、曹操打了败仗检讨自己,打了胜仗感谢别人。这扬人责己的作风,对于失败,会检讨自己的错误,这是曹操作为领袖有担当,大气的地方。 ----《品三国》
6、当篝火燃起,夜幕降临,登上祭坛的是掌握了生死机密的蛙女神。疯狂的盛宴过后,父系氏族的日出时分正悄然到来。 ----《祖先》
7、男孩子小的时候不调皮的长大了没出息。 ----《品三国》
8、事实证明,袁盎的这个主意并不灵。晁错被杀以后,七国并未退兵,作为汉使的袁盎反倒被吴王扣了起来。袁盎给汉景帝出了诛杀晁错的主意后,被任命为“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的部长),出使吴国。袁盎满心以为吴王的目的既已达到,应该见好就收的。谁知道吴王的胃口已经吊起来了,根本不把袁盎和朝廷放在眼里,不但连面都不见,还丢下一句话: 要么投降,要么去死。这下子袁盎可就哑巴吃黄连了。虽然后来他总算从吴营中逃了出来,却也从此背上了一个恶名: 挑拨离间,公报私仇,谗言误国,冤杀功臣。 ----《帝国的惆怅》
9、曹操心里非常清楚一点,就是道德的底线必须坚守,如果你不坚守道德的底线,结果是满朝都是小人,这是曹操要表扬和肯定陈群的原因,就是陈群你坚守道德的底线,你批评作风不正派、行为不检点的人这是对的!但是曹操还明白另一个道理,就是i不能纠缠鸡毛蒜皮,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是有缺点、有错误、有毛病,所以这个事情也不能做。所以曹操的这个做法不是和稀泥,也不是搞平衡,也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也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所谓中庸之道,而应该说是得中庸之精髓。中庸精髓讲什么?讲”又经有权“就是有些东西是常规的,有些东西是权宜的,不能认准一个死理。 ----《品三国》
10、可惜费城不是梁山泊,会议代表也不是江湖好汉。他们到这里来,并不是要“一样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也不会但有动静便齐声唱道“头领哥哥说的是”。相反,为了国家前途、民族大义,也为了各邦利益、个人观点,他们将在这里展开一场旷日持久难解难分的大辩论,使唇枪舌剑的会场不亚于硝烟弥漫的战场。 ----《艰难的一跃》
11、狄仁杰不但是杰出的侦探、正直的法官,也是优秀的政治家。他博通经史,熟悉刑律,仪表堂堂,一身正气。为官,则爱民如子,不惧权要;为臣,则忠贞不贰,老成谋国;为人,则诚实友善,刚正不阿;处事,则机警权变,足智多谋。很少有哪个政治家像他那样集中了这么多优点的。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他的冷静,他的耐性,他的眼光,都不弱于武后。他正是武后的克星”。 ----《品人录-武则天》
12、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不但应该是读书人,而且要有政治理想或政治抱负,至少要有政治主张......文吏却是技术官僚,他们看重的是专业技术能力,包括财会、法律、公文写作......儒生务忠良,文吏趋理事;一个有理想,一个有能力;一个讲原则,一个办实事。 ----《汉武的帝国》
13、我坚决反对你的意见,但我宁愿牺牲生命也要捍卫你说出这意见的权利 ----《品三国》
14、人最珍惜的,就是他在孤立时得到的支持,哪怕这种支持微不足道,哪怕这种支持来自非常卑微的人。不!正因为支持者是那样卑微,这种支持才弥足珍贵。 ----《品人录-武则天》
15、吃苦是为了吃更大的苦,就如袁术立帝不吃苦,而曹操爬上丞相之后依旧不奢靡,情商之高,自我控制力之好,才能决定他是个大人物。所以吃苦不是为了奢靡,吃苦是为了吃更多的苦,担更多的责任,为了自己的野心。你吃苦的程度决定你的成就,吃苦是一种恩赐。 ----《品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