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舍勒说有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嫉妒”,这种嫉妒几近无解,因为它意味着单单因为被嫉妒者的存在,就对嫉妒者造成了不堪忍受的压力、责难以及羞辱。
嫉妒者从不指望在积极的意义上获得平等的地位,……只想在消极的意义上获得平等的地位。
“人群中有一种难以相信的犬儒主义。诚实的人使得那些沉默的人由于没有大胆说话而有负罪感。他们无法了解到别人怎么会有勇气去干他们本人所不能干的事,因而他们感到不得不攻击别人以安慰自己的良心。” ----周濂《正义的可能》
●每个工具都配置着和体现着它与世界的某种特定的关系,也影响着它的使用者。于是这样构成的世界已不再是先前的世界,正如人类已不再是先前的人类,由工具所组成的各个世界不再有秩序,没有谁比谁更“先进”,因为他们各自不同,各有自己的潜能和历史罢了。为了方便,首先得有一个能够把这些技术分门别类的条件。对进步而言,该条件应该是某个技术带给生产力的可量性,而它对世界和生命造成的危害则不被考虑。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没有进步可言,因为只有现代化的进步,这正是为什么现代化不停地给世界带来毁灭。技术创造世界和生活方式这一事实不能证明马克思所坚信的人类的本质是生产。这正是技术狂喜者和技术恐惧者双方都无法明了的真相,其实每个技术后面都有着伦理的本质。 ----看不见的委员会《致我们的朋友》
●由于二十世纪初期独特的历史状况,西班牙在最大的范围内爆发了革命。三十年代,与过去的一百余年一样,西班牙一方面是西欧大国中现代化水平最低的国家,另一方面又是经济落后的南欧(和东欧)国家中文明程度最高、文化最先进的国家。
尽管马克思断言,在工业化的高峰期,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历史表明,在工业化的早期以及从早期到中期的过渡阶段,正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冲突。工业发展初期微薄的工资收入和巨大的经济压力,加上被社会疏离的大批工人集中在新的城市环境中,形成了潜在的剧变条件,这些条件在工业化后期逐渐弱化。 ----伯内特·博洛滕《西班牙内战》
●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无疑是伟大的,
但大量的谬者和怀疑者增加了评价的玩味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积累,那是血淋淋的。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顾名思义,“兴功”就是劝诫百姓行善积德,表彰和显扬国家政权的有功之臣和事,“惧暴”就是镇压和威慑妄图反对和摧毁政权统治的人和事。两方面结合起来,刚好说明了法律在政治统治方面的职能,即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任何阶级社会的法,都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站在维护国家政权的立场,兴功惧暴,自然是国家制定法的最基本功能。“令”主要是指国家行政命令和政策。行政命令和政策制定出来,就需要贯彻落实,得到统治者所希望和意图得到的结果。为此,就需要通过颁行谕令和广而告之的方式让人们周知,正所谓“令人知事也”。
●哲学的一些终极问题,永远都是万古长青,永远都是经得起时间的拷问的。这也是国学热为什么会受到追捧的原因。但是我们依然要知道,社会,自然科学的发展,必然推进哲学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可以是哲学的集大成者。 一句话,个人和时代结合使然。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续,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形容我此刻的心情,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时刻都是灰色的!
●马克思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获得自由。一旦我们都进入了自由的国度,我们就得自食其力,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若非如此,怎能算是自由?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你们那套理想主义的东西听上去很美好,可你们并没有将其实现的能力。思想就是思想,思想没有错,就像马克思主义,难道你能说那是错误的吗?但一群脱离现实,高举着崇高思想,实则过着寄生虫日子的人,只会惹人生厌 ----三天两觉《惊悚乐园》
●马克思的千条万缕,归根结底,造反有理。
●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百度》
●人这一辈子就他妈像八百米,起点不一样,终点却还是一样,管他富二代还是穷乞丐最后不过都是要去看望马克思爷爷的。
●如雅克朗西埃所说:“马克思曾有过一个听起来很可恶的论断——政府会成为国际资本上已运作的代理人。现在‘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一同接受了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政治和资本管理混为一谈,恬不知耻的躲在‘民主’这面大旗之下;正是这种公开宣称的事实情况,我们的政府才获得了合法性。”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只有中国人,才敢于相信马克思所谓的什么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假设,才相信剥削与革命,才相信无条件的平等——在中国,几个人看了本马克思的小册子就能获得胆量,窜进一个小村子里,把土地拥有者拉到众人面前一枪毙命,然后把地主的土地与财富分掉,没有人拦他们,因别人因胆量过小或暂时被习俗支配,只是跟在后面抢东西——活该他们的后代现在不得不住进只有七十年土地产权的房屋,这是邪恶与懒惰的结果,他们在行动前为何不再花点时间看一本亚当·斯密? ----石康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伊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所有伟大的哲学体系都没有基础。因为创造它们的人没有真理的体验。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荣格,马克思,尼采,佛洛伊德,罗素,所有这些人都创造了美丽的理论,但它们全部是文字,他们同样的都没有任何的体验。 ----奥修《金色的风》
●生产方式。这个术语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晚期著作中并无严格定义,有时似乎是指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活动方式,有时似乎仅指生产关系或者社会经济形态。 ----李零《何枝可依》
●马克思主义者在反殖民主义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主义斗争等现代世界三大政治斗争中总是冲在最前沿。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按照钟素《只把于年哲觉出家过看道史》的说法,叔本华的私生并心个说明叔本华论调不战们多过诚,时生并么,同说用,马克思的私生并心个也同到如岁一可以说明其论调不战们多过诚,也觉出第没这钟素在此书中家过看道只在讲叔本华时事对这个角度上来评价哲觉出家过看道家的论调,难免使人严重怀疑其写作《只把于年哲觉出家过看道史》的战们多过月成大看气的。
●我觉得这些魅力的主要来源就是他所得的精神病:低危抑郁症,虽然名义上是精神病,但这个病绝对是功大于过的,绝对是造福后世的,大家不要从网上看了一些这个病的资料,就跳出来说我们这个病是错误的,是非马克思的,你没有得过这个病,也没有经历过得病的时代,就没有资格去说,你们这是历史虚无主义。
这个病的特点就是正常人看到上面这段话时,会想妈的精神病都这么讲究。
而低危抑郁症患者会想妈的下次看你出视频就只能越狱了。 ----sin《游戏杂谈》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列宁
●南半球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在北半球引发一场台风。可是任我挥断了胳膊踢断了双腿楼房也不会掉下一块砖来。掉下一块砖多好啊,砸在我头上多好啊,那我就可以顺顺利利地去见马克思了。 ----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
●经济学是一个极大化问题,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研究极大化、最优化必须用边际分析。可是马克思不懂边际分析,他在这方面一窍不通。我国学马列经济学的人也一样,不懂边际分析。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部分逐渐学懂了边际分析。但有些“经济学家”至今还是不懂。 ----茅于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