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舌尖上的新年》名句欣赏
日期:2018-11-23 22:59:01 来源:舌尖上的新年 阅读:

《舌尖上的新年》名句欣赏

  1、东北地区沃野千里,山环水绕,自然条件优越

  2、恰逢新岁,人间复苏,以民礼地,以食敬天。

  3、春节是汉族的节日作为一个农业民族,汉族社会的最大理想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4、这桌年夜菜充满南国特色,山珍浓墨,海味轻写,搭配相宜;又仿佛一场祈福仪式,每道菜代表一个新年愿望演绎代表普通老百姓梦想吉祥如意财运富贵

  5、如果说北方饮食志在满足人们的口腹之乐,注重功能;那么南方饮食的目标,已经转移到满足人们的口舌之乐,这一点偏差,把中华饮食文化实用果腹提高艺术审美

  6、中国食谱上独有的炒货在春节的需求量达到峰值,一天就能吃掉超过30万吨,相当于美国人感恩消耗火鸡的总重量

  7、新疆的汉人多为内地移民年夜饭的三大传统柔食至少保存了两种:大盘鸡、红烧鱼,猪肉则被羊肉替代。羊肉或炖或烤,往往成为一桌菜的中心牛肉虽非必需,却很常见,或炖牛肉煲,或卤牛肉凉拌下酒。在远离中原的瀚海沙漠,一桌有鸡有鱼、牛羊飘香的年夜饭,既承载着遥迢的故土之思,又体现浓郁的牧区特色。

  8、年夜饭是一年收成的检阅,人神共飨,所以第一原则隆重丰盛

  9、鱼是较晚出现的南方食材,被赋予“年年有余” 之意,因此堂而皇之登上北方餐桌。这三种年夜必备食材(指猪鸡鱼),体现了农业文明对于华夏民族的深选影响

  10、考虑到鲁菜的巍峨存在笼统断言北方菜粗糙,显然不够慎重事实上,作为官府菜和宫廷菜的源头之一,鲁菜将传统烹调技艺推向极致,擅长爆炒、深炸、酱烧,重葱重蒜,把普通的食材复杂化,变成一道道色浓油量、口味深厚美食,例如酥锅烧肉加藕盒、熏肉、九转大肠、葱烧海参等名菜。有博大精深的鲁菜支撑,华北地区的年夜饭方显得浓墨重彩华美壮观,以之代表中华饮食之正宗,亦不为过。

  11、厦门是移民城市,一到春节,人口消失了大半。因为禁放鞭炮街景像无声电影里晃过的画面,更显得冷冷清清。欢乐失去了欢呼,如同佳酿挥发了酒精,了无趣味热闹其实主要来自声音气味小时候农村,早早就能从空气中嗅出年的气息酿酒、腌菜、蒸糕点、炒花生、炸肉……空气中洋溢着诱人食物气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杀鸡宰鸭,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美味佳肴芳香四溢,荟萃于除夕餐桌。

  12、周作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绍兴、南京和杭州度过的,被江浙菜浸泡出一根精细舌头。其间东渡日本,见识了更精细的东洋料理。23岁来到北平,感受到南北饮食的巨大差异。他嘲讽北方的点心可称“官礼茶食”,南方的则是“嘉湖细点”;他夸耀南方点心种类之多,有酥糖、麻片糖、寸金糖、云片糕、椒桃片、松仁片、松子糕、枣子糕、蜜仁糕、桔红糕、核桃缠……北方点心寥寥,一个“馍馍“统指。

  13、从腊八开始的中国年,人们通过各种祭仪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神明虔诚、对祖先的感恩。而食物,永远凡尘众生天地神灵沟通的最朴素、最直接的通道。这些食物带着手的温度,承载勤劳智慧,也带着中国人对时光流转感知,从农耕岁月一路走来,也终将在我们的视野渐行渐远

  14、南方稻作区和北方稻作区均属于农业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主体幸运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牧业文明,牛羊成群;东南沿海属于渔业文明,海产丰富。这两个地区,为我们的餐桌提供了更多的高品质动物食材丰富了中国的年夜饭。

  15、春节 或许终有一天 会淡化为日历上的一个寻常符号 定格为记忆里的一种颜色 然而 黄河九曲回转 生活永远向前 只要不变的时节如期而至 新年 就依旧会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浓墨重彩地绽放

  16、在中国历史上,天灾人祸频仍,食物匮乏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危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曾经是人们清贫生活中所能得到的最大犒劳,是辛勤一年的农夫家人创造现世天堂。这种时代经过去,我们对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丰盛不够,还要烹制得宜、诱人食欲,让我们的舌尖颤抖、迷醉。……在新旧年交替之际,家人团聚,共享美食,一同聆听岁月的脚步感叹人生之匆迫。

  17、苏菜体现了南方官僚士大夫的趣味,精致甜美,匠心独运,充满艺术气息。……苏州人过年一点也不含糊。八宝饭、蛋饺必备,各色苏式点心,醉鸡、八宝鸭、红烧肉、糖醋排骨松鼠鳜(gui四声)鱼、响油鳝糊、油爆虾、清蒸鳗鲞(xiang三声)……哪一道菜都经过千锤百炼,让年夜饭熠熠生辉。苏菜以甜咸著称,容易腻口,因此苏州人的年夜餐桌上,还有清新的水芹、青菜黄豆芽,调剂口味。

  18、可想而知,南方人来到北国,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饮食。周作人在《南北的点心》中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随便到馍馍铺买点东西吃,觉得不大满意,曾经抱怨过这个古都市,积聚了千年以上的文化历史,怎么没有做出一些好的点心来。”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但是在饮食上乏善可陈,似乎是一种共识——“京油子、卫嘴子”,有人说这句民谚应该理解为就连天津人都比北京人会吃。

  19、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吸引力鸡鸭鱼肉,那么从前曾激发我们无穷想象的美食,已褪去光环,有时候光想想都觉得腻歪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20、烹制完美的烧鹅,如同中国武术精髓讲究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绝密的调味配方独步天下秘籍娴熟的封腔手法,不损形,不泄气,干净利落。外练筋骨皮,还需一口气皮肉分离,延展绷紧,力度直达每一个毛孔

  21、以这样的认识基础,可以想象,北方的年夜饭无非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快朵颐,是珍贵食物的饕餮与挥霍,最值得称道的是热闹与排场

  22、与川菜的一味麻辣不同,粤菜作料简省,点到即止,重视发掘食材的本味。鲁菜、苏菜和粤菜都有海鲜菜,鲁菜葱爆酱烧,苏菜腌晒油焖,唯粤菜一味追求生猛。

  23、唐代的长安,一度流行”胡食“。如今西安人最喜欢的羊肉泡馍学者考证说就是牛羊羹与烙饼结合而来的,属于”胡风“余韵。

  24、鲁迅不是一个喜欢过年的人,但他的著名小说祝福”(总是自动取消打出来的书名号是什么鬼)是以过年为开头的:“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火药香……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的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成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神福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25、川菜历史悠久,早有使用花椒胡椒的传统,但表现平平,局限于四川盆地辣椒来了,它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主帅,如虎添翼,以麻辣威震天下。据蓝勇先生研究,中国的食辣版图大致是这样分布的:长江中上游流域的四川和南部山区、安徽南部山区和甘肃南部山区,都属于重辣区。吃辣的重要因素是该区“冬季冷湿、日照少、雾气大”,而辛香料本身有祛湿驱寒的功能。华中和西南地区的食辣特点还可以细分,川菜的大本营四川与重庆重麻辣,贵州酸辣,湖南只辣不麻——后来自成湘菜。 ----后来自成湘菜

  26、历史上曾经失落过许多节日。古人经常题咏的上巳(音同四)、春社,如今只有极少数学者记得这些日子。还有一个寒食节,宋人把它和冬至、春节并列为三大节,如今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况逢寒食倍思家”之类的一些古诗

  27、中国食分南北,有“北粗南细”之说。北方饮食大气磅礴,大馒头大饼大葱、大酱、海碗……什么都讲究分量充足。“关中十大怪”提到陕西饮食,称“面条腰带,烙饼像锅盖,碗盆难分开,泡沫大碗卖”。豪迈的另一面,就是失之粗糙。南方饮食玲珑剔透,姜丝细得可以穿绣花针,凡事总求小巧精致,如小碟、小笼包、小烧饼、一口酥。袁枚的《随园食单》竟提到“作馒头如胡桃大”“小馄饨小如龙眼”——连我这个福建人,都觉得江南饮食过分精雕细琢了。

  28、饮食文化的影响力,见诸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方能言其大。(文章名:芊芊闺秀活泼辣妹的舌尖之战)

  29、以农业文明为底色年夜饭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中国的年夜饭还将融入畜牧文明和渔业文明的元素,在鸡、猪、雨之外,羊肉、大虾或鲍鱼即将逐步成为年节必备肉食,所有中国人都将分享这片土地宝贵物产。除夕餐桌将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舞台

  30、山东位于黄河下游平原,东濒大海,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鲁菜分为济南菜和胶东菜,前者擅长陆珍,后者擅长海味,博大精深,成为唐宋北食的唯一传人,对整个北方地区的饮食传统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孔府菜注重礼制,以其为基础,鲁菜自古与庙堂文化密切结合,传入京城后影响了宫廷菜。皇家气派的鲁菜,有形式大于内容的一面,浓烈张扬的”满汉全席“就是一例——山珍海味并存,更像是祭祀。但是在许多方面,鲁菜已经融入了华北民众的年节和喜庆生活。山东有”无整不成席“的说法,凡宴席必有”四整“——整鸡、整鸭、整鱼、整虾,这不妨看成鲁菜筵席艺术的民间化。普通家庭的年夜饭里,少不了香酥鸡、扒鸭子、糖醋鲤鱼、油焖大虾这几道大菜,如此才撑得起场面。 ----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舌尖上的新年》名句欣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