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快乐。
娱乐只是人生百千万种活动之一,微不足道;重要的是现观缘起、心契空性,达到悟道解脱的境地!
不放逸是解脱者的生活。
我们所养成的习气,即使有心加以改正,若不加以时刻注意,往往又会自然回复原状。
思想→观念→行动→习惯→个性→命运。
天下最奢侈的事,莫过于浪费时间。
2、要常怀善念,能为长远的未来做准备。快乐的根源不是肉体,而是来自于精神上的平静及自心的转化,转化什么?欲望,怨恨,这就是常怀善念,也是自心的转化。各位今天来到这里受持八关斋戒,没有在家里享受,但是内心平静,一点罪恶感也没有,因为没有浪费时间,懂得消业障,懂得创造无量的功德。
3、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知识与经验,首先应试著去接纳别人。以诚恳谦虚的态度,从事心性上的历鍊与修养。
4、要使人相信你,不在于言词的巧辩,而在于行为的实践。
爱与感恩,必须从生活做起。
工作要欢喜,人与人要感恩。
互相感恩,彼此成就,共创美好祥和的社会。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做事要找方法,不要找理由。
快乐有如香水,向人洒得多自己也必沾上几滴。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万事难;出路出路,出去走走就有路。
5、布施不是一定要花钱。布施水、布施烟供、布施微笑......但是越穷的时候更要布施钱,哪怕一块钱也没关係。
你要修福报,基本要孝顺父母、
持戒;不要抱怨,抱怨也会损福报,嘴巴很重要。
6、与任何人相处,理解是爱的根本,
是打开爱之门的钥匙。
我们平时若能自觉生命不久长,
就能培育、滋养我们的爱。如此,爱才能长存。
7、财富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为了使生活更美好、幸福,我们可以追求财富。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心灵世界,它比有形的世界更宽广更美丽。只要用心去融合即可实现。
8、在人间人人都想追求「美」,但是美不是刻意去装扮出来的,真正的美要从我们的内心表达出来,而真正的「朴素纯净」即可表达内心的美。
要得到真正的美,必先要厘出清净、智慧的心,从内心真、善发出的美才是世间的「真美」。 无私的爱是最美的礼物。
9、人生充满了机会,可以选择小题大作,或者一笑置之。试着阻止自己的无明烦恼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10、勤劳节俭,是幸福的种子;为善助人,是快乐的泉源。多说一句好话,也是一种功德。
11、生命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的贪、瞋、痴、我执,造业,受苦。烦恼,造业,受苦,就一直轮回。你越烦恼、不甘愿、心情差,你就越造业,你就越受苦。所以你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也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12、当你能面对你的软弱时,你就克服了这个弱点,它们并不如你想象中那么巨大,它们也是你的一部份,你要拥抱你自己,选择你自己,不要再自怨自艾。我们都想选择与平和、愉悦同在,而不是愁苦与绝望。
13、人之为怨以有恶缘,恶因缘尽还复成亲,怨亲无定。何以故?今世是怨,后世成亲。
有瞋恚心起,如蛇、如火在于身上,即应急却。若心驰散,入于五欲,及为五盖所覆,当以精进、智慧之力强摄之还。
得是四无量心已,于一切众生忍辱不瞋,是名众生忍;得众生忍已,易得法忍。法忍者,所谓诸法不生不灭毕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是名无生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当得作佛。行者应当如是修习也。
贪欲、瞋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瞋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 ----《坐禅三昧经》
14、其实佛法才是最佳的纾解压力之道。世间无常,逝去的是永远的逝去,人身难得,有机会得闻佛法而不愿听闻,放任自己在世俗的欢乐中随波逐流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15、有些事情不是因为难以做到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失去信心才难以做到。
17、佛陀要我们多救护生命,就是要找回自性,
找回人性的悲心。我想,如果有慈悲心,
这个世界充满希望,所以有一句话:
地震、火灾、水灾都不可怕,
最可怕是人类失去了悲心。
什么叫悲心,感受到任何生命的苦跟乐,
而想要去帮助它离苦得乐。
离苦就是悲,得乐就是慈,
简单来讲,学佛就是学慈悲。
18、学著以爱来看世界的过程中,
我们也同时在清除心中的愤怒与仇恨。
19、放弃瞋恶念,一个人就会洋溢著慈爱与悲悯,就会为众生谋福利,因而淨化了瞋恨与敌意。
20、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不是共享荣华富贵、
重要的是一颗「将心比心」互相体谅的心。
21、一切幸福都导自于善心;
所有痛苦都导自于恶心。
让心回到自己美丽的家吧!
22、对已经改过、忏悔的人,我们不能再给予第二次责难。
恐龙早就在地球上绝迹了,而蟑螂却还在地上爬。我们遇到艰困的环境,要有蟑螂的精神。
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
在外面与朋友嬉游的时候,不要忘记家中孤独的老人。
试着放松身心,尝试不受不相干的事情烦扰,让它们随来随去。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从现在起如何自新,才真正要紧。
23、要得到快乐、要照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行佛法。不修行佛法,便没有快乐。无论何时修行佛法,都是在累积善业。业是确定的,善业一定会带来快乐,不仅是现在乐,还有未来多生多世乐。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佛法,就是真正用最好的方式在照顾自己、真正爱自己。
24、世界上有两种人会失败:一者蛮横无理;二者得理不饶人。
被众人赞叹的人不一定是圣贤,为众人所讥嫌者也不一定是恶人,端看对其做出评价的是哪种人。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是圆融通达的智慧,有时甚至是勇敢的表现!
即使是做同样的事情,有没有用心?是不是真心?还是可以从旁观察出来的。待人处世,但求无愧于心!
无知与业力是使人痛苦的两个原因,唯有智慧与禅定可化解它,使人达到苦灭之境。
25、被恨的人没有痛苦,恨人的人却终将遍体鳞伤,所以, 绝不去恨人。
26、快乐不是控制别人、不是改变别人,而是来自于调伏自己、净化自己、改变自己。
27、对一个有智能、懂得以正念面对人生的人而言,生命中一切的际遇都是成长的好机会。
我们的世界往往被自己的成见所局限,成见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与其说许多冠冕堂皇的话,不如闭上嘴巴,实际发心、身体力行。
自己错了要承认,不要管他人是否比你错得更多,那不会使你的错误变成对的。
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做对比较重要。
有钱不是坏事,由不正当的管道取得才是坏事;有钱应该知足,并且将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漂亮的脸孔是给别人看的,智能的头脑才是给自己用的。
不管是不是有钱,节俭、勤奋依旧是对我们有好处的美德。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
28、常存利益众生的心。各位皈依三宝,不代表从此以后不堕落,只是下辈子比较好命,这样的发心并不圆满,皈依三宝是为了利益有情,帮助众生。有利他的发心,叫作发菩提心皈依三宝。从此,我们一切的所作所为,将成为度化一切众生而累积功德的净因,也是成佛之因。所以各位,布施多少,重点在于发心是否正确? 不是用钱多少来衡量。
29、世间无常,若要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才能安心的人,恐怕永远陷于不安之中。
能够调整自心,随遇而安~
才是真正的安心之道!
30、我们有限的语言往往限制了我们无限的感受。我们往往也以为这肉眼所见的世界就是全部了,但是由于我们的忽略,却限制了自己海阔天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