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2、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少年中国说》
4、中国治学传统的主流,是为致用而治学.西方知识分子的传统是单纯地追寻知识,即“为学术而学术”;而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是“学以致用”,即用以所学来“经世济民”.不以求利为目标,排除干扰,全力以赴地投入研究,才有可能作出真正的学术成果。过分注重知识的功利性,必然影响到对抽象学理的追求。人的聪明才智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作学术不能全力以赴,那么在真正的学术竞争中自然也就不会有位置.这种为“致用”而治学的风气发展到极端,就是“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学风。而在这种学风下,也就没有什么学术可言了。“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夫学也者,观察事物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用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
7、夫病犹可也,病而不自知其病,不可为也;不自知其病,犹可为也,有告以病者,且疑而恶之,不可为也。 ----《中国积弱溯源论》
8、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9、寻常人遇此失意,其不以忧愤死者几希。虽然,彼以七十三岁之高龄,内则受重谴于朝廷,外则任支持于残局,挺出以任议和之事,不幸为凶客所狙,犹能从容,不辱其命,更舆榇赴俄国,贺俄皇加冕,游历欧美,于前事若无一毫介意者,彼之不可及者,在于是。 ----《李鸿章传》
10、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成败》
11、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13、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
14、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 ----《论公德》
15、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16、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18、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煊赫! ----《少年中国说》
19、“汝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亦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殆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 ----《梁启超家书》
20、无负今日。 ----《梁启超家书》
21、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 ----《论公德》
22、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还是有一点咯
23、思成,这几对说为你们聘礼,我精民都样上非子内内民愉快,你想事于抱在怀战想着去的“小不点点”是经过千灾百难的,一个时第不子盘道成人,品性第有然再却战家眼也觉用们看你想这算有出息,后下国看在来来中生年缔结美夫界的婚姻,得对且不久来中生年返国,回到我的怀战想着去如还却并不失然之天兴这师! ----《写大当到我么开子梁思成》
24、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少年中国说》
25、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少年中国说》
27、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最苦与最乐》
28、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29、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30、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少年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