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最能“揭示其特征”的又是什么呢?主要就是这个时代里的支配因子(dominants)和其退行因子(recessives)。因为,这两者都包含着过去历史中积极的文化遗产,同时又集中了当代文化中最成功的势力。但是,在这个社会的前台位置上,含量最大因而也占据最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前一社会的文化遗存(survivals),它比当时社会里的支配因子和退行因子都更强大。这些文化遗存繁衍趋势有能力对社会的新因子进行修订,有时甚至能阻挡新因子的诞生和引进。有时侯,文化遗存繁衍趋势也能向新潮流低头,甚至参与社会改革的潮流。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
●在为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而生产的背景下,蒸汽机动力的工厂体系,首先带动了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的数量大大增加,并且是这一现象的首要致因。而到了1830年后,铁路出现并普及,才是世界范围内城镇化大发展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它大大助长了城镇化进程。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
●“城市的规模有多大?
城市发展到什么程度?
城市中街道和建筑规划的体系形制选取哪种类型?
城市以何种肌理形成中心聚凝核?
城市的经济阶层和社会阶层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阶层各自又有哪些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
以上这些问题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城市在其延续过程中仰赖了哪些联盟、组合、合作或者集权的政治过程?
当代城市社会又提供了哪些新的单元要参与管理?
我们是否已经找到了一种成熟的城市形式,用以控制当今人类文明中复杂而纷繁的技术实力和社会势力?
而且,如果可以为城市找到某种新的形式,那么,这种新型是由哪些主要的特征?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是什么?
区域是人类的集体居住环境,如果要重新界定区域,重新建设区域本身,需采取哪些必要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
●工厂和贫民窟就是这种新兴城镇里两个主要的构成成分。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
●“在此我们将关注那些建筑师,他们意识到社会自身是建筑形式的主要来源,且只有依据生命的功能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形式。”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
●城市的标志物事它那目的性很鲜明的、无比丰富的社会构造。城市体现了自然环境人化以及人文遗产自然化的最大限度的可能性;城市赋予前者(自然环境)以人文形态,而又以永恒的、集体形态使得后者(人文遗产)物化或者外化。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
●至于社会文化的变异和突变现象,起初它们发生时总是孤立的、局部的、脆弱的,拼命奋斗着争取自己存在的权利,因而通常只能在当今社会里发挥极小的影响。如果达·芬奇出现在19世纪早期比较友善的社会文化氛围里,这些发明岂不更多更丰富吗?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
●与中世纪局面形成对照的是,(巴洛克时期)政权、人口都已经不再游离分散,不再各自为政。
法律、秩序、统一,这些都是巴洛克首都城市的特殊产品。但是,这里的法律是用来巩固少数统治阶级的身份和特权地位的,秩序是一种机械性的秩序,统一只是官僚政客的统一。维护这种生活秩序的外部手段就是其军队。在这一切分支组织体制之下,有一种和谐是支配了各个领域里的智能,就是他们跨过各界的界限,为社会生活建立起一种新形式——他们的巴洛克城市。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
●利物浦自18世纪开始,就建造了极富有远见的公共供应品,如码头、市场和仓库,这些条件让它后来成为独一无二的特色港口。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