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全的钱穆经典名句
日期:2018-02-26 作者:钱穆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全的钱穆经典名句

  1、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以往历史,在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不可避免之大例。 ----《国史新论》

  2、思想必然是公共的,尤其是所谓时代思想,或某学派的思想等,其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更属显然。凡属大思想出现,必然是吸收了大多数人思想而形成,又必散播到大多数人心中去,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而始完成其使命。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3、今天我们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当知任何一制度,也决不会尽善尽美,更无罅隙的。当至少他们懂得皇权之外有相权,至少已懂得皇室之外有政府了。再说到选举制度,至少他们已懂得政府用人该有一客观标准,不能全凭在上者之私心好恶。至少他们已懂得该项标准,不该是血统的亲疏,不该是势力大小。亲的贵的强的富的,都不够此项标准,而采取一项以教育知识行政实习之成绩,来定取舍进退之标准,而又懂得平均分配到全国地区,这也不能不说是在当时已算合理化,已算开明与进步的了。至于经济政策一面主张轻徭薄赋,宽假平民,一面主张裁抑富厚,导致平等,这也不算得黑暗,不算得无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5、目前的世界,似乎对外尽在找敌人厮杀,对内又尽在努力求脱卸此一身重铠,同时亦尽在坐立不宁寝食不遑的心情中走向病狂之路。 ----《湖上闲思录》

  6、我们谈《唐六典》的,仍不应仅当它是一部历史书,为记载唐代现实制度的书,而应同时当它是一部理论和思想的书看。因唐代人对政治上的种种理论和思想,都已在此书中大部具体化制度化了。制度的背后,都应有理论和思想。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7、汉光武自身是一好皇帝,明帝,章帝都好,然而只是人事好,没有立下好制度。因此皇帝好,事情也做得好。皇帝坏了,而政治上并不曾有管束皇帝的制度,这是东汉政治制度上的一个大问题。也是将来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个大问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8、我时时闲着,信步所之,或扁舟荡漾,俯仰瞻眺,微及昆虫草木,大至宇宙人生,闲情遐想,时时泛上心头。 ----《人生十论》

  9、亭林的学生潘耒次耕曾为通儒定下了一个标准。他认为:通儒必须要有匡时救世的心术,要有明体适用的学识,在著述上,要有“纵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的具体表现。 ----《中国文学史》

  10、讲历史,便可叫人不武断。因事情太复杂,利弊得失,历久始见,都摆开在历史上。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1、我可以肯定地指出来,中国有两大人物,即是两位大文学家: 一位是屈原,他解答了文学与道德的问题。 一位是司马迁,他解答了文学与历史能否合流的问题。 中国的历史是应用的、实用的,诗歌文学亦是应用的、实用的。正如中国的艺术产生于工业,如陶器有花纹、丝有绣花与钟鼎有器具、锅等。并不如西方那样专门为了欣赏而刻画像。中国的艺术是欣赏与应用不分,应用品于艺术品合一,亦即是文学与人生合一。中国的古砚与古花瓶,是古董,但同时又可使用,并不如西方般专为摆设之用,故中国历史与文学始终是应用的。 ----《中国文学史》

  12、论理学家之勤读生涯,已远逊清代乾嘉诸儒。而君今日读书,又勤奋逾清儒。生活清苦,营养短缺,此何可久。今日吾侪得此江边闲坐,亦正是一小休息。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13、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4、即就帐籍制度言,可见每一项制度之推行与继续,也必待有一种与之相当的道德意志服务忠诚之贯注。否则徒法不能以自行,纵然法良意美,终是徒然。而且任何一制度,也必与其他制度发生交互影响。故凡一制度之成立,也绝非此制度可以单独成立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5、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6、中国人体用之体,乃推吾身之体以为言,而变以为礼字。
国人言礼,更重在行此礼者之心。一则心为一抽象字,不限在身之胸部,而可会通与身外。人心乃人类大生命以主要关键
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相接相通谓之仁,其表现则为礼。 ----《晚学盲言》

  17、不知中国旧文学与其艺术,其间莫不有中国文化传统中甚深的人生理想,与其亲切体会实践。今只裙认西方文学戏剧小说中有人生,然此乃从外面叙述,又都限在人事圈子之小范围以内。 ----《晚学盲言》

  18、中国人重德,德即性也。
故人生当论其时,论其位,而其实其位,则为在其心。 ----《晚学盲言》

  19、近人论学,好争汉宋。谓宋儒尚义理,清儒重考据,各有所偏,可也。 ----《庄老通辨》

  20、从知厚积而薄发,急速成书之终非正办也。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21、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
中国人认为人生一切活动皆本预期内在之性,而人性则禀于天,故在人生中即涵有天之一部分,而与天为一。故曰,通天人,和内外,实即融为一体。 ----《晚学盲言》

  22、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即如唐代一切制度,也多半是由南北朝演变而来,有其历史渊源,亦有其传统精神。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3、惟为学先必有一种超世绝俗之想,弟性情忠厚,可以深入,因诗文皆本原于性情也。若不能超世绝俗,而只有此一番性情,亦终不免为俗人。从来能文能诗,无不抱有超世绝俗之高致,弟于读文时试从此方面细求之,若于此有得,则志气日长,见识日远,而性情亦能真挚而醇笃。文学之一方面为艺术,其又一方面为道德,非有艺术心胸,非有道德修养,则不能窥文学之高处,必读其文为想见其人,精神笑貌,如在目前。则进步亦自不可限量矣。 ----《中国文学史》

  24、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避而判定。而所谓利弊,则指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而觉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5、中国文化大传统,在政治社会之相互影响间,特有一深意,即政治常由社会来领导,不由政治来领导社会。 ----《晚学盲言》

  26、倘香港再增办一大 学,教师薪额一比港大。此后络续向各地延聘教师,亦可借此为国储才。香港政府所发薪金,亦取之港地居民之税收。以中国人钱,为中国养才,受之何愧。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27、若论中国,则 家塾党庠自汉代已遍国皆是,所教皆以修身为本,知修身即知重名不重利,重公不重私,此可称为乃是一种人文教育,于今效 西化之所谓国民教育又微有辨。果论中国社会之文化传统,心 理积习,实皆自私塾奠其基。此层乃不可不深切注意者。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28、礼之主要内容,即是宗法,富自然性,与政府制定法律强人以必从者不同。 ----《晚学盲言》

  29、《中庸》言:"莫不饮食,鲜能知味。"饮食乃人生中最现实者。孟子曰:"饮食男女性也",是矣。然饮食贵知味,人生现实中之味则在情,今所谓人情味是矣。苟无情,则又何味焉。 ----《中国文学论丛》

  30、先得其异同,乃始有是非可判。
故立法当以民为本,不能任于民。所谓“权在民能在政”是也。 ----《晚学盲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全的钱穆经典名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