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世界人类所遭遇的问题,完全是心对心的问题。 ----钱穆《人生十论》
●近人论学,好争汉宋。谓宋儒尚义理,清儒重考据,各有所偏,可也。 ----钱穆《庄老通辨》
●论理学家之勤读生涯,已远逊清代乾嘉诸儒。而君今日读书,又勤奋逾清儒。生活清苦,营养短缺,此何可久。今日吾侪得此江边闲坐,亦正是一小休息。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从知厚积而薄发,急速成书之终非正办也。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倘香港再增办一大 学,教师薪额一比港大。此后络续向各地延聘教师,亦可借此为国储才。香港政府所发薪金,亦取之港地居民之税收。以中国人钱,为中国养才,受之何愧。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临江仙·送钱穆父
元祐六年·杭州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哲理日志 www.wenzhangba.com)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当时中国人受异族统治,乃不得不更尊孔,使外族人亦知 中国有此人物,庶对中国人不敢轻视。今君辈争言孔子乃自来 专制皇帝所尊,以便利其专制。试读此间碑碣,亦岂当时许多 中国人惟恐外族人不易专制,故亦教之尊孔否。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思想必然是公共的,尤其是所谓时代思想,或某学派的思想等,其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更属显然。凡属大思想出现,必然是吸收了大多数人思想而形成,又必散播到大多数人心中去,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而始完成其使命。 ----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若论中国,则 家塾党庠自汉代已遍国皆是,所教皆以修身为本,知修身即知重名不重利,重公不重私,此可称为乃是一种人文教育,于今效 西化之所谓国民教育又微有辨。果论中国社会之文化传统,心 理积习,实皆自私塾奠其基。此层乃不可不深切注意者。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