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有独立精神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来说,我们永远有对体制叛逆的空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永不属于任何体制,永远是孤魂野鬼。 ----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
●所以我的一生从一开始就关注两件事情:永远不允许任何没有聪明才智的东西强加于我身上,和各种类型的愚蠢对抗,不管后果是什么,将理性,逻辑进行到底。那是一部分,我会用在所有那些和我有联系的人身上。而另一部分是绝对私人的,是我自己的:变得越来越警觉,这样我就不会只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而结束。 ----奥修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海涅对于共产主义运动既赞赏又疑惧的态度,正是他身上的堂吉诃德气与哈姆雷特气的反映,而这都是来自知识分子的本性的:他们既天生地有着追求群体平等的人道主义倾向,又本能地对个体精神自由、个性发展持有特殊的热情与敏感。 ----钱理群《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
●博客天下:你想写出触及这个时代的作品,这个任务对你而言艰巨吗?
李健:没什么艰巨,只是自我创作的习惯而已,我喜欢用一些意象和隐喻来描述社会,这是一个审美倾向。
我刚才说这个社会需要大量公共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监督政府,二是启蒙民众。这样的人不应太多,但就像人体的维生素,缺了它就不健全。
知识分子是什么?就是有独立人格,不犬儒,不被收买。当然这些人早期一定要付出代价,这是正常的,但是总有一些人扮演这样的角色。大众需要,国家也需要。因为谁都不是神,人都需要被提醒,需要看清。
网络也有好处,网络就像武器,把人人变得平等。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一句名言。这个社会之所以进步,应该感谢互联网。 ----李健
●阎连科,你朝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光亮的脸上吐了一口恶痰,朝他们丑陋的裤裆狠命的踹了一脚。 ----阎连科《风雅颂》
●知识分子期望整个社会就始终像学校一样,期望着在这个环境中他们照样最出色,也照样得到赏识。学校里的奖赏标准与社会上的标准如此不同,则从学校出来的拔尖者未来进入社会后通常都要经历一种心理挫折感。那些在校园等级制度中处于顶端的学生,会觉得他们不仅在校园这样的小社会中,也在更大范围社会中有资格也处于顶端,然而进入了社会,他们如果得不到如他们所期待的地位,他们就心生怨恨。因此,是学校教育制度在知识分子中间制造出了反资本主义的情绪,当然更多的是在人文知识分子中间制造出了反资本主义情绪。为什么从事跟数码打交道的知识分子没有产生同样的情绪呢?我推想是这样的:这些在数字方面有天赋的的孩子,虽也能在他感兴趣的科目中考得高分,也能得到老师的赏识,但与在人文学科方面 ----罗伯特·诺齐克《知识分子为何拒斥资本主义?》
●知识分子总是认为自己可以受之无愧地接受什么。 ----罗贝托·波拉尼奥《2666》
●没有素质的知识分子比文盲更可怕!
●我像那个看见了皇帝没有穿衣的孩子,在阳光之下,我总是会发现大树的影子;在欢乐颂的戏剧中,我总是站在幕布的另一边。人们都说温暖的时候,我感到了寒冷;人们都说光明的时候,我看到了黑暗;人们在为幸福载歌载舞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在他们脚下系绳,正要把人们集体绊倒并捆束。我看到了人的灵魂中有不可思议的丑恶;看到了知识分子为了挺直脊梁和独立思考的屈辱与努力;看到了更多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正在金钱和歌声中被权力掏空和瓦解。 ----阎连科《上天和生活选定那个感受黑暗的人》
●罗银胜说,杨绛是一个本色的知识分子,还保留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基因,有时候觉得某个人怪,其实老实人都是这样,很自信很自恋,只有对自己自重才能取得别人的自重。他们与世无争,实际上是这个世道太艰险太复杂了,这是对自己的保护。 ----罗银胜
●你们不要以“知识分子”自居。明明没有文化性,这么年轻就把自己当知识分子,长大以后不会有出息的。 ----《绝望先生》
●我从来不知道如何"以牙还牙",既非出于福音传道者般的圣洁,也不是因为知识分子的高贵,而是由于内在固有的软弱无能……在面对一个人类的侵扰和挑衅时,我就失去了所有的勇气。 ----普里莫·莱维《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为什么当代的知识分子觉得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最高的待遇,而不能如愿时就心怀怨恨?知识分子觉得他们是最有价值的人,也具有最高贵的美德,社会理应根据他们的价值和美德给予相应的待遇。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实行“按照美德或价值分配”的原则。在一个自由社会中,除了个人才能,祖上的传承、运气都能使一个人成功,市场只会青睐那些能捕捉到并满足他人需求的人,至于获利有多少,则取决于需求有多大,竞争的供应者有多少。所以失败了的商人和工人并不会像人文知识分子那样怨恨资本主义。唯有优越感不被社会接受,特殊的权利不被社会承认,才会在知识分子心中产生愤恨。 ----罗伯特·诺齐克《知识分子为何拒斥资本主义?》
●所谓美国知识分子,所拥有的第一种知识就是体育知识,产知识分子的美国名校的运动设施最好,比起普通学校来,运动的人多,项目多,接下来他们使用运动所得的专注力及纠错能力提升自己,顺便惠及社会,他们的写的书、日记中充满了自省能力——相比之下,中国的北大清华复旦差不多就是产农民的地方。 ----石康《石康微博》
●在向大众表达意见的时候,知识分子永远会输给义和团。 ----熊逸《春秋大义》
●沉默,是知识分子最大的罪恶 ----高希均
●著述中花言巧语,让人感觉是一场暴风骤雨;高谈阔论,让人感觉十分震怒;写作中严格遵守规范,里面只有沉默,既不振聋也不发聩。知识分子说些‘啾啾、喵喵、汪汪’,因为巨型动物或说巨型动物的缺席,他们没法想像。 ----罗贝托·波拉尼奥《2666》
●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干嘛 难道应该整天证明自己正确 然后对别人有智力优越感吗
一个知识分子甭管是为了出名 挣钱 还是贡献社会责任
他都是应该站在一个知识宝库的门口 高声的赞叹 吸引外面人的注意力
学习这事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儿
谁都代替不了你 只要我引发你的兴趣
你进去找你自己的宝贝 我就是功德无量 ----罗振宇《罗辑思维》
●毕业一年之后我才知道,你在应该努力学习时没有努力学习,进入社会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尴尬状态。所有跟你相关专业的工作都想去试试看,但专业水平实在是不敢让人恭维,你就会很自卑。明明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但实际应用中你还不如那些文化程度不如你的。也只有这时候才会深深的意识到,你几年的大学生活也只是混日子。你玩没玩出个名堂,学你真是个学渣。所以,珍惜学习时光,能学习知识的时候一定多学点 因为你不知道将来你什么时候用的上。
●在国学馆第一次亲手翻阅那些民国时期的旧书 小心翼翼 遥想那个思想激荡 大师云集 知识分子自由的时代 很喜欢新书馆的氛围环境 想要一天都泡在里面 再约![爱你]嗯…书是永远的情人 与书为伴 奔向诗和远方 即使天寒地冻 路遥马亡 [心][/cp]
●我有许多好友。列表是那么长…发说说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要顾及到每个人的感受,看所有人的脸色;我的朋友很少。朋友对我说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眼中的我、是个愤青。悲哀…“生年不满年,常怀千岁忧。”知识分子的尴尬…我多想辩白,愤青是我之最鄙夷,一直。如今,只能作马喑之态了,倒也不失宁静,只是一些感慨却要埋到更深处。
●知识分子精明起来,比普通人还要势利三分。 ----天真无邪《愿余生》
●好的知识分子,应该永远在忧心忡忡中为更好的世态人心做推动
●【教室中的中央计划制度】还要进一步补充说明一点。(未来)从事文字工作的知识分子作为正式的、官方的校园社会中的成功者,奖赏则是由作为中心权威的老师分配的。而在教室、在走廊、在学校操场上还有另一个非正式的社会群体,在这些场合,奖赏则不是由某个指导中心分配的,而是由同学们一时兴致和好恶进行分配,而恰在此处,知识分子表现得却并不怎么样。因此,毫不奇怪,那种由一个中央控制的分配机制分配物品和酬劳的制度,会令知识分子砰然心动,相反,对市场的“无政府和混乱”却是避之惟恐不及。实行中央计划体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之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恰相当于由教师主导的分配与操场上和走廊内的分配之对立。 ----罗伯特·诺齐克《知识分子为何拒斥资本主义?》
●相离之后,解冤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纵使人生无常、情爱无常,但无常之中,总有一些不变存在,那就是,只有人品端正心怀善念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幸福,和内心的安宁。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需要有那么一段空白期,来想清楚一些事,来调整好脚步方向。这是陈赫的前妻许婧在遭遇离婚后所做的明智的决定。2015年是她行走的一年。善良的她,选择了给自己尊重,给别人自由,把自己变得更加的更好。
而复旦历史系的三人事件都是高端知识分子,他们的做法却让人看不懂! ----《新浪博客》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可是革命总是由知识份子发起的,因为他们有目标和理想,总是会干出一些激进事来想要改革。但每当革命过去之后,本来还是很高尚的革命精神也会被腐败的官僚主义吞没,而那些知识分子就会从此厌恶政治厌恶这个世界,变成愤世嫉俗的人。 ----《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
●1960年的“5·27”政变唤醒了左派知识分子关于进步的新土耳其即将到来的希望;但各界选举使他们的希望黯淡,一些人开始对民主化进程失去希望。 ----悉纳·阿克辛《土耳其的崛起》
●在修撰大典的过程中,朱棣还不断地给予帮助和关照,永乐四年(1406)四月,朱棣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探望了日夜战斗在工作岗位上的各位修撰人员,并亲切地询问解缙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何困难,解缙感谢领导的关心,并表示一定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好,以报答皇帝陛下的恩情,不辜负全国知识分子的期望。 ----《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