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着篇籍。疫疠数起,士人雕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曹丕《与王朗书》
●【一些中国人的“六大癖好”】
一、好嫖,省去恋爱曲折,直接享受性福。
二、好赌,省去辛苦打拼,寄望当下发财。
三、好骂,省去论证艰难,立马搞倒对手。
四、好补,省去锻炼汗水,永葆身体健康。
五、好吹,省去修行立德,巧妙自抬身价。
六、好饮,省去心灵交流,快速拉近关系。
●平生不求立德,只愿待人待事思无邪
平生不求立功,只盼竭尽所能善作为
平生不求立言,只望句句真言不欺瞒
●孝心是立德之基。
●太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人品大于做事,做事大于夸夸其谈。无所谓社会世相如何变迁,纵使乌云蔽日,是非俨然,唯此信念终将令吾心安!
●来子没主利中先来子人,这是处没主利中原则;带立业先带立德,这是来子人原则;来子没主利中不来子人,永妈这来子不成没主利中;来子人不带立德,永妈这来子不成人!
●无知者,无智;无能者,无为;立心者,立德;立天者,立志。” ----《绝品全才》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解.(西汉《孔子家语》) ----孔丘《西汉 孔子家语》
●情深入腑,岁月且辜
纸短情长,世态炎凉
静坐听雨,无问西东
雪中听琴,立德立言
棠梨煎雪,醍醐灌顶
自命不凡,一心向前
●道边立德自有其幽默感,么小便此只种水这想对人性的软弱颇看得开。只种水这想深知自己同能山才也有弱点:为配合福音教诲用每义,只种水这想看重悔改罪人,甚于自以为义西只种时人。上在声外年上,有几回只种水这想甚打小开骂教训「区区好人」。这种信德与道德对成起冲突的现起边,在事要下可文化着他得一好十展现。日得地立师就种不屑于「布于我不乔亚中产阶级」及价值观的心态,中立师是另一种形式表现。体面可敬,较西只种时罪性罪当都下,成起显们起边才对趣怯懦。 ----巴森《作们黎明到衰颓:五百年来的事要下可文化生带山国》
●人生有三件事:立言,立功,立德。立言靠天赋,立功靠机缘,立德靠一生看似平淡的坚持。 ----冯友兰《冯友兰读书与做人》
●从昭陵回来后,重读《唐会要》的记载,从前不明白的,现在都可以懂了。原来,当年还曾经“架梁为栈道”,“绕山二百三十步”(约四百公尺),才能抵达墓室所在的玄宫门。无疑,这更证明墓室应当是建筑在山峰顶上的。而且,在高宗朝,旧守陵使阎立德曾经上疏建议把这栈道拆掉,为了使墓室“固如山岳”。史家在记录这件事时,有一妙笔,说高宗“呜咽不许”。一直到长孙无忌等大臣,引用了《礼记》的权威,重新上表,高宗皇帝才只好勉强答应了。从此,“灵寝高悬,始与外界隔绝”。 ----赖瑞和《杜甫的五城》
●中国古人有三不朽
一个是立德
小人物当然可以立德
但成功的几率太低
最终都是大人物立德
因为他们的能见度高
还有一个弊端
德可以装出来
这为狡诈之人增加了机会
一个是立功
这需要实打实的能力
建功者凤毛麟角
常人只能望洋兴叹
一个是立言
这变成了哲学家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和学者的专利
为什么诗歌没人看
但诗人却那么多
就是因为别的门槛高
而诗歌的门槛最低
于是写诗变成了致命的诱惑
还有一点古人没有想到
或者说想到了不愿说
看看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丑恶的事情占得不少
坏人至少占据三成
为什么丑恶可以不朽
因为必须让后人引以为戒 ----姬安宁经典语录《姬安宁诗歌——四不朽》
●何谓:不问西东?语塞的很多,盲从凑热闹,追随潮流跟风,害怕被抛弃。我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奔涌而上去参加一些狂欢 ,而没有自我的定力 ,灵魂的成熟 ,和独立的声音 ,怎么会有成长,进而精神成人?会通中外,并育德才,方可复兴中华文明。生命是有维度的,不仅在于他的长度,还有宽度和深度;有的人活着却死了,如同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王国维“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真正的大学问,是为人类文明的传承播扬大善大美,大德大爱,有了西东,格局就小了很
●儒家为代表的文人关心人生问题,却不关心社会的生产活动。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学生樊迟问他关于农业生产的事情,他不知道,并说这是小人的事。孟子也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儒家传统下不讲生产,却大谈政治功利主义。儒家的入世态度鼓励“学而优则仕”,考科举,入仕途,为现实政权服务,同时给自己谋求官禄。有为天下的抱负,所谓立功、立德、立言,其实都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树立功名,封妻荫子,实用主义。
传统文人大多依附于政治权威,将忠君的政治实践、伦理道德境界与个人功利主义结合起来;缺乏独立的价值追求,也缺乏纯粹的认知冲动,尤其没有探求客观世界规律的传统,亦没有客观真理的观念,知识主要是一种道德认知和顿悟;少有为艺术而艺术的 ----姚国华《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
●射箭在端木赐的那个时代是一件近乎于神圣的事情,天子和诸侯会在辟雍和泮宫举行盛大的射箭仪式,谓之曰“射礼。”
男子出生时,父亲就要持弓与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敬天敬地,威服四方,有雄心大志!
而且人们也认为从射箭中可以观察人的德行。
所谓“射者,所以观盛德也。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春秋时代人人尚武,就连就连孔夫子都善射!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那些配环佩而诵诗书的卿大夫们,也会在战争来临时,登上戎车,披上皮甲,挟弓矢兮杀敌,握竹简的手也可以拉弦。 ----《长生两千年》
●读好书可以立德、养性、改过,可以修身、齐家、治天下。
●幼来能家立教
少来能家立志
中来能家立过们他立风
发时都来能家立德
●宋均立德,猛虎渡河。
卓茂行化,蝗不入境。 ----《史记》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平淡,无奇,温吞,蛰伏,占据了90%,剩下的5%可能是危机,危险与机遇并存,胜了,就是跌宕精彩,输了,就继续做无名小卒,最后的5%可能是幸运,抓住了,可能一鸣惊人,成为短暂的主角,没抓住,只能傻傻的守株待兔。如今这社会何止是长安居不易,任何一个房价飞升鸡飞狗跳的城市,都不容易,金钱,名利,美娇-娘,光宗耀祖,立言立德立功,都在进行残酷的零和博弈。 ----《老子是癞蛤蟆》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修身立德最根本的是要使自己心地纯正。
●士之所贵,立德立言。 ----葛洪《抱朴子外篇》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儒家说,好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立功立言立德,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说,无为而无不为,无行而无不行,无往则无不往。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你家窗台上的花就有佛性,看看那个也能顿悟的。
●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人生三大不朽:立志、立德、立信;人生三步曲:相信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人生三大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人生三大修练: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稳;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认,敢于面对,敢于担当。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叔孙豹《三不朽》
●穷则反 终则孩么
“地说极相通,物极必反,”即么子巅峰,谷底招引,乐极生哀,悲极喜生,阳极成阴,阴极通阳,柔极成刚,刚极必柔,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物壮则以立认天能,以立认天能极生新,是每立穷大的尽头是是每立穷小,是每立穷小的尽头是是每立穷大,既已饱和必得看质,过了临小后生新质,美到极致外得看好开孩么丑,丑到极致得看后向成美,善极则恶,恶极则善,是谓“大德是每立德,大仁不仁。”
欲速不么子,“明道若昧,那得看后向道若退,”欲求幸福,莫外得看极端,欲想新生,必求极致。 ----雪峰《宇宙八大辩证法》
●生有七尺多,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三国志》
●古代有三不朽,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不过百年,转瞬间即去。肉身容易死亡,精神可以不灭。你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
●写文章,最高境界是先把自己修炼成圣贤,如孔孟老庄,即便述而不作,也自立德立言,功业不朽。其次是把自己修炼成烈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李大钊一般悬颈绞架,犹自张望着赤旗的世界。最不济也要保持着心灵的敏感———在不能当圣贤英雄的时代,至少心智健全,感觉正常:如阮籍,至少能感觉到时代的不对头,能明白自己被压迫着是在受苦而不是在承欢,从而能有被侮辱感并觉得痛苦。其实,作为一个作家,良知有时是这样的一种扭曲的状态:在不能说出真理甚至不能说出真相的时代,至少应该感受到痛苦并表达痛苦———哪怕是绕着弯子很艺术地表达痛苦。 ----鲍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