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位看孙子还被嫌弃的大妈,我劝你还是跳广场舞去吧
日期:2017-11-13 作者:晚睡 阅读:

那位看孙子还被嫌弃的大妈,我劝你还是跳广场舞去吧

和闺蜜一起看了个新闻:

因为和儿子关于带孩子产生了纠纷,就要跳河自杀?闺蜜快人快语,“要是我,如果吃力还不讨好,我抬腿就走,再见了小王八羔子。”

笑得我直打跌,“你绝对干得出这事。”

可如果大妈要是有这份气势,肯定也不会闹出跳河这一出。

有网友说大妈是戏精,自杀只是一种道德绑架儿子、儿媳的手段,背地里指不定怎么强势呢。

当然这是一种可能,但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大妈是那种传统之人,她将自己人生目标就设定在养儿女,儿女长大了,再养第三代上面,一旦与儿子儿媳发生矛盾,对方表现出不再需要她,她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

中国式的父母一向如此,永远为孩子而活,孩子大了就为孙子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一旦这个传承的链条中断了,生命立刻枯萎。

人在极度失落之下,特别容易走极端,只不过有人选择在家里撒泼打滚,要死要活,有人选择公开寻死,上了社会新闻头条。

放下大妈到底是哪种人不讨论,只说中国太多这种完全没有自我的父母了,他们一辈子含辛茹苦为儿女,却总是容易被儿女嫌弃。

我家有个亲戚,老两口给儿子看孩子,两代人之间矛盾不断,冲突不断,老两口四处倒苦水,抱怨儿媳不懂事,抱怨儿子不体贴。

这也不能怪小两口,因为老两口都是比较执拗的人,性格固执,比如儿媳认为孩子不应该吃太多甜的,他们偏要给孩子喝饮料,时间长了,儿媳态度肯定不会好,儿子也觉得烦。老两口感觉伤心,认为自己又带孩子又做饭,还不受尊重。

我说既然在一起这么不愉快,干脆就别看了吧,何必吃力不讨好

老两口又说了,“不行啊,不看舍不得孙子。”

我说有什么舍不得的,那也是孩子的亲爹亲妈,还能虐待不成?

他们就是狠不下心,事实上,不是儿女需要父母,而是他们需要参与儿女的生活。他们非得一边抱怨着一边还继续奉献爱心,不受尊重却非要硬贴上去,把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都搅得乱七八糟

这样的父母该怎么评论呢?

说他们是好人吧,可造成的破坏远超过他们的付出了。

说他们是坏人吧,可他们的确真真实实地在做事

就是这样的父母最叫儿女头疼,一直忍受吧,自己委屈,一旦嫌弃吧,父母难过

如果他们能做到像我闺蜜说的那样,“你胆敢嫌弃我,我就敢走”,两代人的关系反而更容易正常化。遇到儿女实在不懂感恩的情况,还不如有时间跳跳广场舞,好好经营下自己的晚年生活。

很多父母之所以想不开,都是因为封闭了自己人生的其他可能,除了做父母,没有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

前几天有篇文章说儿女是最大的负心人,这个概念没错,但一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儿女大了,就是像果子掉落于树下,开启自己的新生命。

他们急切地想要推开父母的手,用自己的触角,自己的感官去探索这个世界。称职的父母并不是始终不离开孩子的父母,而是懂得在恰当时候放手的父母,这是父母之爱的最重要一环:尊重儿女的选择,目送他们离开,在情感上做一次切割。

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从此不再需要父母,或者父母从此就放弃孩子。

所谓两代人之间的情感切割,指的是改变旧日父母完全掌控和主宰孩子生活的模式,尊重他们的成长,而不是变成陌生人。

两代人之间的相扶相助,是传统伦理道德中最为美好的部分,父母在孩子结婚、生子、事业等关键时期时候帮一把,帮助年轻人度过难关,是值得推崇和赞扬的。但关键在于如何划定生活的界限,如果父母把自己界定为“我有我的生活,我只是来帮助孩子,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的”,那矛盾就会少很多。

网上有一个“牛二条”的系列视频,一位来自吉林的小伙子牛二条每天上传他们家的视频,都是平常人的日子,吃饭、种地、串门、聊天,没有摆拍,只有纯天然的生活状态,却十分温馨和谐美好,赢得一大票粉丝。

找了一期大家看下

按说这一家人四代同堂,当中有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翁婿关系,要能都相处好,是很不容易的,诀窍在哪里?

看多了,就发现了端倪。

比如有一次,二条的爸爸做中午饭,要给几个月的小孙子蒸一碗鸡蛋糕,老人看起来也不常做饭,一边问,“这得放点盐吧。”一边拿起盐袋。儿媳妇在镜头外说了一句,“爸爸,宝宝的饭不能放盐。”老人哦了一声,马上放下盐袋。

还有一次,二条的妈妈打算中午烙点发面饼,她拿出发好的面,用力揉着,儿媳说,“妈,我想吃糖饼。”二条妈说,“好,想吃糖的,咱就放糖。”其实二条妈自己想吃不放糖的,所以她最后自己给自己烙了几张没有糖的。

这都是普通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细节中却蕴含着包容、尊重和尺度。你以为要做到二条爸妈这样很容易吗。不,在很多的家庭中,儿媳说不放盐,公婆偏得说,“没盐吃着没味”,必须放,还得多放,方显出我身为父母的威严;儿媳说要吃糖饼,婆婆非要说,“糖饼不好吃”,就不给你做,一切都得遵照她的意志来。

当然二条夫妇也十分孝顺父母,和父母说话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父母过生日一人一台手机,二条爸妈拿着手机泪光盈盈,“不是孩子给买,我这辈子也不会用上这么好的手机。”

两代人在一起总会有矛盾,但如果大家都恪守自己的本分,懂得尊重他人,相处就会变得简单

毕竟生活中大奸大恶之徒很少,逼得当妈跳河的不孝子也不多,大多数都是普通人,都是被生活琐事折磨得变成了恶人、坏人、糟糕的人。

中国人在家庭中不太擅长处理界限,不是太侵入私人空间,就是过于疏离冷淡,如何在亲密的关系中也保持适当的尊重和距离,是我们很多人都要补习的功课。

无论为人父母者和做人子女者,都该有基本的觉悟:

做父母的,不要忘了除了妈妈爸爸,自己还有别的名字。

做子女的,不能忘了自己成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离开爸爸妈妈的翅膀。

做父母的,想要帮助子女分担压力,那就尽量试着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对看不顺眼的事情,少看少说少管。

当子女的,想要父母帮助自己度过难关,那就尽量尊重父母的付出和习惯,对明知道父母看不惯的事情,偷着干偷着做偷着说。

如此,两代人才能相安无事

-END-

本文文字原创,配图来源芬兰插画家Inge Löök作品

近期相关文章推荐

你有年轻,我有故事

父母不是用来改造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位看孙子还被嫌弃的大妈,我劝你还是跳广场舞去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