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书房花木深
日期:2020-04-25 06:24:11 作者:冯骥才 来源:思维与智慧 阅读:

书房花木深

  一天忽发奇想,用一堆木头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条钉了几只方形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

  最初是想把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谁料坐在里边竟写不出东西来。白日里,阳光进来一晒,没有涂油漆的松木味道浓浓地冒出来,与植物的清香混在一起,一种享受生活欲望强烈诱惑出来。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写作是一种与世隔绝想象之旅,是钻到自己的心里的一种生活,是精神孤独者文字放纵。在这样的被各种美迷心智房子里怎么写作呢?因此,我没在里面写过一行字。每有“写”的欲望,仍然回到原先那间胡乱堆满书卷文稿的书房伏案而作。

  渐渐地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它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时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旺足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乎乎地捂住。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中。

  一天,兩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叽叽喳喳地飞了进来,使我欣喜之极。我怕惊吓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一下子,我感受大自然野性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本性乃是绝对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盈盈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

  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我在写作过于劳顿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儿,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我开始认识到这间从不用来写作的房间非凡的意义。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

  我前边说,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象,只有离开写作才回到现实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笑道:“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是不是?”

  朋友的话不错。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

  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梨花若雪摘自《广州日报》2019年9月23日 图/雨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书房花木深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