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Y从来不否认自己在婚姻的选择上,属于完全彻底的现实主义。曾经有段时间,她频繁交往男友,最后分道扬镳,只是因为对方要么没钱、要么没车或房。她说:“婚姻本质上就是一场交易,不能就这样便宜被糊弄。”用世俗的标准来定义,Y在自己和他人的眼中是尊贵的,比如每月的化妆品都计以三千左右在开支,衣服更是追求名牌、包包偏向奢侈……她习惯以物质和金钱的眼光,去选择并交往异常朋友。
一个过于物质化的人,你很难定义她就是所谓的物质主义者。但你至少能想到,因价值观的不同,产生的人生取向显然也会有所不同。就这样,她在价值的标准与沦陷中,将自己投放到了婚恋的市场中,只为觅得理想伴侣。
命运对她算是公平,在她苦心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同的回应。他算是富二代,住进的是对方父母为之购买的千万名苑社区,出入里面的人非富即贵。
当梦想生活得以实现的那一年,她刚满33岁,认为一切等待与坚持都值得。
现实终归要比理想来得残酷,当她还没好好体会物质和金钱带来更多喜乐的同时,发现他的伴侣已经出轨另一位更为年轻的女性,并可以理直气壮告诉她,自己对现在的家庭毫无依恋。这一年,她结婚不到1年。
开始,她试图挽救这段婚姻,后来发现对方心意已死,再过纠缠,只会将尊严如同一滩烂泥被任意踩踏。
这是一个关于婚姻幻灭的故事。误以为拥有财富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对等的爱情。至此她的生活也如同烟花绚烂,在夜色中,被点燃,火花在空中划过,形成美妙的图案,最终在极短的时间,变成灰烬一地。
02
与此类似的还有,H在娱乐的名利场上获得了金钱和物质的满足,无上的荣耀,闪耀的奖杯,明晃晃的聚光灯在她的生活中从来都不曾缺席过。不到5年时间,她个人的财富以几何形式,急剧上升……这些让她的心性开始浮躁,傲娇,她开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觉得身边每个人都需要围绕自己打转。
她的日常起居饮食,都有专人服侍,稍微有点怠慢或不如己意,都可以肆无忌惮责备和辱骂对方。她觉得自己就是世人眼中所界定的“女王”。
遗憾的是,戏如人生,但人生难如戏。
30岁那一年,她的事业依旧如日冲天。也就是这一年,因为母亲与自己合伙的公司出现*的工程项目,从中获得暴利后,被人举报因工程不合格,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等待母亲的审判,是一场牢狱之灾。而她也成为了受害人之一,整个家庭的命运被瞬间改写。她的大部分资产,需要帮母亲填补还清债务的同时,自己也深陷了被市场排挤的窘困。
之后,她在将近3年的时间,接不到任何一个通告与广告,最终从观众的视线中消失。再后来,关于她的离去,有人传是嫁到了新加坡,有人说她在某个小城开了酒吧,还有的认为她依旧在S城,只是鲜少见人……她的去向一度成为谜团。
她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在遭受人生事业第一次困顿之前,她未曾亲历过生活与事业的低谷与失败。她的人生仿佛顺势而下的河流,始终平稳有序,不断向前流动。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个人的人生缺少匮乏、艰难、挫折与厌倦这些要素,人们的大胆与骄傲就会逐渐上升,即便不会达到爆炸的程度,人们也会受之驱使做出难以想象的蠢事,甚至变得疯狂。所以每个人都需要适量的劳心劳力,这正像船只需要装上一定的压舱物,才能走出笔直而平稳的航线。”
“劳心劳力,固然是每个人都不愿承受,却终其一生都无法逃避的命运。”这是哲学家叔本华的思维。在他看来,“舒适与幸福具有否定的性质,而痛苦则具有肯定的特性。”
放在现实生活中来理解,很多时候,所谓的舒适于幸福,不过只是幻灭一场,它来如风,逝如影。
而人在这期间,会因为意识的区别、盲从的选择,让命运也出现滑山车般的逆转与起伏。比如,人们习惯依旧不断的通过“外求”满足自身的需要,以为这样就会获得幸福与舒适的生活;我们甚至不愿意亲历艰难,总想通过某种捷径,得到生活最大的回报。
素不知,生活的危险性在于它带给你的幻灭性,让你成为了一个“向外寻求快乐与幸福”的人。
而真实生活不同,它的肯定在于,你是清醒的人,遵循内心的生活,不会因为外界的迷惑、失控的欲望,而失去自我内在的品格,成为一个跟随“业风”任意飘动的人。
03
当一个人的外在需索与内在能量等级不够分量时,最终也会让自身的生活由于盲从选择,而陷入风雨飘摇的地步。
所谓的幻灭,不过是对自身缺乏估算,一味将自己推进某个看似绚烂的场景中,以为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站在里面享受风景的人。
克里斯多福说,幻灭是灵魂给自己的礼物,让他能从“向外需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我总是以为,在得到这份礼物之前,或许应该具备并保持内心的简朴与清醒。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依旧相信并愿意,所有的艰难都应该亲力亲为,所有都劳心劳力背后,隐藏着不可预知的深意,也是我们对生活与人生真正的敬畏与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