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好友的书如约出版,好像心有灵犀,第一时间看到,若无好天气,就自己成风景,剖析人生入木十分,当当有售。”于总转发我的文章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我回复他:“内心清静的人,多有灵犀。”
《若无好天气 就自己成为风景》,这本书审核非常严。在此期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的编辑朋友姗姗告诉我,书稿审核通过。说这句话的时候,梦境地在深圳,背景非常喧嚷、杂乱。很快,我醒来,确定自己在武汉,凌晨的三点五十分。
第二天,我打算中午确定,梦境是否真实。没想到,大概十点三十分左右,我的出版人郭先生告诉我,书稿审核通过,接下来就是等cip和刊号。
现实与梦境确凿无疑。我也就理解于总所说的,心有灵犀。人的内心一旦清静,有些东西是有感应的。就如同有些动物,在自然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会提前预知一些东西。
万物生而有灵,人也不例外。所以,但凡我们所遇见的,并留下过记忆的,都应该被善待。
如同于总对我的厚待,我对他的敬重。
第一次见到他,源于采访。在位于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的办公楼。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在书柜显眼的位置放了一尊佛像。但他似乎并没像大多数人那样,以供养佛祖作为谋取名利、幸福的工具。
“信仰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我们内心需要有所敬畏、真正做利他、不伤害他人的事。”他简单、明了的谈论了对信仰的感受。那一刻,我从他的眼神中读到了真诚与明澈。
他是商人、年长于我,经验与社会阅历都要高于我,本质上,我们很难产生有效、对等的谈话。但因为彼此内心的清静,经历过人世重大的跌宕起伏,使得我们每次见面,都有话可谈,并无疏离感。
他是我来北京之后,采访的一位印象深刻的商人,源于他是S籍人的身份,我从不掩饰自己对那个省份之人的好感。他们纯朴、坦荡、懂得担当与宽容、情谊充沛。
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人,很多时候,对外界、他人容易毫无保留的交付,不设防,为此也会受到伤害。于总同样也不例外。他人生中最为跌宕与艰难的时刻,是企业资产被人算计,一夜之间,巨额财富化为虚有。
他同样不曾掩饰自己作为一个凡夫对财富的执着,因为不设防给身心带来的巨大伤害,不可谓不大,很长一段时间,他对外界、他人充满警惕、不甘与愤怒。好在,他未曾沉溺,有勇气一切从头。
贰
若干年后,他的家居奥莱产业连锁又重新遍布全国。此时,他的内心结构,也随着事业的起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与我提及往事,仿佛说的是他人的事。随口带过,言谈平和。我无从真正体会,他在这样过程中承担了怎样的迂回周折,不易与艰难。至少从他当时的表情,觉察到他对此事已经放下。
年岁日渐老去,他的心性也越发豁达、平静、习惯隐匿、不张扬的状态,对人平易、向善、发自内心践行一些事情、对生活及这个世界始终保持热情。
我问过他,如何平衡名利如沙漏般的人生?
“财富如同手里的沙子,抓得太多、太紧,漏得也会越快、越彻底。相信挣钱是一种修行。可能曾经的年龄,福德与能量不够,不具备承载金钱带来的荣光。所以,它为我带来灾难。也锤炼我的内心,从而变得成熟与坚固。”
“世间太多东西,并不受人为所控制。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背后都有千丝万缕的因缘,在干扰着我们。如此一想,没有什么是不可原谅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放下的。”
“这并不是一种消极和悲观。而是人生的真相。这并不是我的智慧告诉我,而是我的心所体验到的。我成为了一个专注于当下的人。不被时间、外界、目标、现实所干扰。做任何的决定,也不会前顾后瞻。”
“你更喜欢这个年龄段的自己?”
“是的。”他回答非常干脆:“现在心性简单、专注当下。也很满足这样的状态。”
叁
“曾经在深圳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具备智慧放过自己,也不懂如何与外界和解。倔强、固执地问自己,为什么深圳那么多人,我要成为最不幸的那位?但,我却又是如此的幸运,生命中,所遇见的每一位,都是我想遇见的人,他们给予我光和力量,让我在世间始终保持灵性的生活。”前天,我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
像是对自己说,也是对他说。
他所给予的祝福,毫无保留。心有动容。我能感受到那一刻,他的真诚与关照。如此被厚待,这一点,我无疑是要感恩的。
我写下这些并不是想借他的名,来自重。而是人应该懂得基本的礼貌和感恩。我不是他的大客户、也不曾有过频繁的交际,但他却总是在我有所成绩时,送上挚诚的祝福。于我而言,是因缘,也是福分。
总是以为,生命中有些遇见的人,即便鲜少联系,无论低谷还是高峰,都对你不离弃、保持公允之心,诚恳对待的人,应该是我们上一世、甚至上上世,生命中留下的某个缺口。此生再相遇,只是为了将那个缺口弥补上。为此,我多提醒自己,珍惜就好。
肆
“人这一生若只是感冒或发烧,类似小病小伤,很难贴近灵命成长。只有苦痛、病魔、折磨、灾难、选择、煎熬、离别、无常……诸如此类锤炼,才能奠定灵命成长基础。它不是孤立存在的。”
西方有位牧师,查尔斯·史丹利,我曾经在台湾的一个节目上,听他如此谈论灵命成长,也仿佛在告诉我,世间万物,从来都是相续存在。
这种相续与未知的灵命成长,还包括:“别嫉妒成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
我们所有动荡无常的人生,都是为了使我们更接近灵命生长的道路。所以,别羡慕幸福,别同情悲苦,因为你知道灵命的成长中,幸福可能是虚幻,悲苦可能是幻化后礼物。
灵命成长,还有一种可能,若用佛教观点,就是需要慧根。身边有些人,天生就要承受灵命之苦,这跟财富、身份、阶层、职位,并无多大关系。正是灵命的成长,使得他们更容易得到同理、心性的柔软与赤诚,及不曾吝啬自己的祝福与微笑。
生而为人,皆有灵性。它需要被洗礼、磨练、沉淀、最终心若清水。然后,才能变得通透、坦荡,给人以平和与供给。
图:柯南
—END—
苹果赞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