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女儿都这样了,你还想让我带她出去丢人?”姑妈歇斯底里地大叫。
姑妈翻脸,是因为我们劝她带着抑郁的女儿多出门走走,可她觉得太丢人。
表妹从小成绩好,每次带女儿出门,被夸教育有方,姑妈就特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只延续到表妹高考,因为发挥失常,表妹只上了本二线,亲戚建议报省内大学,或者复读。
姑妈气得跳脚:复读?我的孩子怎么能复读?别人家的孩子都没复读。我的孩子成绩这么好,怎么能去省内学校?
姑妈不远千里把女儿送到北京读书,但姑妈不甘心:我的女儿怎么能是二本学历呢?说出去太没面子。
于是姑妈逼着表妹考托福,大一失败,大二又失败了,到了大三,姑妈说:托福要考,研究生考试也要准备。
最后两个都没考上,遭遇连续打击,表妹有些轻度抑郁,姑妈第一反应不是关心,而是担心:我的女儿怎么能抑郁?这也太丢人了。
姑妈为了面子,从小要求女儿干这干那,却从来不关心女儿的想法,最后女儿的生活一团糟,难道她不应该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反思吗?
2
电视剧《小别离》中,小宇的爸爸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唯一让他焦虑的是小宇的成绩,长年徘徊在倒数,他在别人面前总抬不起头。
他拉着小宇“谈心”:爸爸公司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多得是,你看看你这成绩,顶多能上个民办大学。
他逼小宇考第一,奈何孩子不是这块料,于是决定让小宇出国,理由很简单:你在外面学习怎么样,也没人知道。
孩子学成归来,怎么也是个海归,也算是镀了金的,小宇爸爸觉得这事儿倍儿有面子。
一次偶然,小宇爸爸看到儿子成功晋级音乐比赛,就鼓励他好好练习,还承诺一旦拿到好名次,就奖励一套架子鼓。
后来,成绩不怎么样的小宇,反而因为架子鼓这项才艺,轻松通过了留学申请。
小宇爸爸为了孩子的成绩苦恼,偶然发现孩子的兴趣之后,变了一种方式鼓励他,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多多正是学知识的年纪,但黄磊从不要求女儿考第一,也从来没因为女儿没拿第一,就觉得丢人、没面子。
除了学习,孩子是否必须精通一样乐器或一门艺术,黄磊说:全看孩子兴趣。
他一直认为,女儿不必为了父母的面子,次次都拿第一,也不必事事完美,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最好。
父母鼓励孩子读书学习无可厚非,但这种鼓励到了一些父母那里却变了味儿:逼孩子考第一,给自己“长脸”。
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是一张白纸,最后呈现出什么样的画,在于孩子为自己勾勒什么线条,涂抹什么颜色。
《蒙娜丽莎》、《向日葵》这样的名作,全世界也只有一幅而已,许多时候,父母不必强求,每个孩子的画都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考第一,不是我逼得,而是因为他喜欢读书;
孩子钢琴十级,不是我要求的,而是因为他喜欢音乐;
孩子想出国留学,不是为了我的面子,而是因为他自己的面子;
……
好文推荐:“热搜”消失了,但生活回来了
你的每个赞,都是在对我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