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校区“开荒”
在新老校区之间“迁徙”
这些,对于我国高校的学子们来说,几乎是一种不再陌生的求学体验了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网上反映,学校在未征集博一新生意见的情况下,决定将2018级博士新生搬到位于昌平区的沙河新校区。
学生们表示,新校区尚未竣工,不具备相应的科研及学习条件,且医疗设施不健全,对博士生的学业和日常生活都带来极大不便。
事前没有任何告知,就这样突然被安排到新校区,校方这一决定在北师大学子、尤其是2018级博士新生群体中引发争议。
据了解,7月13日,学校党委常委会上的一份PPT在北师大学子的朋友圈中流传,成为风波之始。
从PPT内容来看,学校在6月28日召开的党委常委会上决定:将2018级博士新生975人(含75名留学生)全部入住昌平校园,一年后回到北太平庄校园。2018级博士新生开学时间为10月8日(星期一)。
图源:蛋蛋网
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包含3个校区:北太平庄校区,即校本部,位于海淀区;辅仁校区,位于西城区;昌平校区,位于昌平区沙河高教园,也就是这次深陷水深火热的“新校区”。
搬去新校区,在如今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为什么会引发学生们的不满呢?
地图上的沙河校区 图源:走吧Juana
事实上,安排博一新生入驻新校区,此前就已有传言,但因为这个想法过于荒唐而被当付笑谈:
昌平校区尚未竣工,虽然宿舍是更为优越的两人间,但图书馆、实验室、医疗设备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备,且各个师门的课题组、讨论班也均在海淀本部,从新校区往返将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博一新生放在这样的新校区,学业和生活必然会遭遇诸多不便。
图源:知乎
有人算了算从昌平到海淀的通勤时间,难过地吐槽道:
“每天24小时,往返4小时,实验15小时,也就是只有5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再洗漱啥的完全不够用!本来博士就是猝死高发人群,这么一折腾就妥妥地透支生命啊!”
另一方面,关于2018级博士新生为何在10月8日才开学,有学生认为这也与新校区尚未竣工不无关系;而新生入住了刚建好的宿舍,也相当于成为“人工甲醛吸收器”一般的牺牲品。
推迟开学时间、无缘无故被缩短了一个月的博士寿命,加之重要的博一时光可能会被繁复的通勤消耗大半,很多博士新生在尚未入校之时,甚至预想到了到最不想接受也最不愿意接受的结局——延期毕业。
据公众号蛋蛋网描述,启用新校区,最根本的原因是扩招导致的学生数量增加与宿舍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相比今年离校的2014级本科、2015级硕博,分别扩招了70多、460多和130左右,一共多了约700人。
北太平庄校区几乎饱和,将部分学生搬去新校区,也能借机优化部分本科生的住宿条件。譬如,今年的北师大新生的女生宿舍,从原来的7人间改为6人间。
但是,从6月28日校党委常委会发布决定,至7月13日PPT照片开始热传,校方都未向博一新生作出任何详尽的说明,也没有向他们问询过关于搬迁新校区的任何意见或想法。
意见书中,学生们向校方提出这些追问与诉求
搬迁新校区的决定遭到大多数北师大博一新生的反对,他们建立了微信群进行讨论,围绕搬迁新校区所带来的时间成本问题、学术资源问题、健康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等,向学校反映自己的诉求,说明顾虑与想法,并向校方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读博是奔着学术与科研去的,所以宁愿住宿条件差一些,在本校区挤一挤,由原先的博士3人间,改为4人间、5人间,甚至6人间都是愿意的,也不愿意去沙河校区,将每天宝贵的3小时浪费在路上。” 基于这个立场,在一份被公开的意见书中,学生方主要表达了对搬迁新校区的以下几点疑惑:
(1)何处上课?
在新校区上课,本部讲座和研讨与之无缘;即使有校车往来,许多课程之间可以用来在做实验的碎片时间也已经消失。
(2)如何获取学习资源?
文科专业的学生面临的是图书资源短缺的问题,理工科则因为做实验的缘故,不得不把一年的时间浪费在从二环到六环的奔波之中。
(3)通勤安全问题。
在本部参加组会、师门会、读书会,若结束时间太晚而导致的回宿舍路上的安全问题。
(4)9月过渡问题。
许多博士都有科研任务,9月基本必须到校。但2018级博士生10月才开学,这中间的一个月时间如何安排?
(6)住宿一年后的回留问题。
博二是否能回归本部?毕竟博二、博三更需要泡图书馆、实验室,找工作需要交通便利。另一方面,住了沙河的“豪宅”,如果在去留问题上无法统一意见该怎么解决?
而学生方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博士生自由选择去留,昌平校区或校本部,只要想留下,校方都想办法予以容纳,宿舍四人间也没有关系。
博士生在外租房,学校视情况予以补贴。“师大周围房价高众所周知,但是和可能延期想必,这个代价值得”。
据了解,7月16日,反映情况的学生们陆续收到校方回应。校方在信件中表示将积极应对并妥善协调。
但7月16日下午,部分院系的同学们便收到了一份研究生院下发的“住宿情况统计表”。统计表下方的备注中写到:学校不能提供本部宿舍。凡填“否”(即不在昌平校区住宿)均指不需要学校提供任何住宿。
图源:走吧Juana
7月17日,北师大研究生招生网贴出《2018年博士研究生新生入学须知及行李标签》。入学须知中明确标明:
此外没有再对昌平校区的情况作更多说明,之前曾提到的“一年后回到北太平庄校园”也没有提及。
这之后,学生们也只单方面接到学校打来的通知开学的电话,诸如“必须搬过去吗”之类的追问,校方并未再做答复,只说:“这些问题我们会登记下来,向上反馈。”
针对搬迁新校区的质疑一直未能得到校方正式的回应。从16、17日开始,网络上也出现了围绕该事件的讨论贴。在知乎相关问答及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论坛“蛋蛋网”上,即将在秋季入学的北师大博士新生们表示对学校感到失望:
我真的是第一次对北师大感觉到彻头彻尾心寒。
在沟通和共情的情况下,很多矛盾才能够逐步改善。只考虑一方的需求,不把多方关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太容易出问题。……我原本是深深爱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的。
像我们这种常年蹲守实验室,基本要求坐班的学院,简直呵呵哒啊。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2018级博士新生,对于学校的做法表示非常的震惊!自从7月13号知道以后,整个人一直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感觉被自己热爱的学校欺骗了,从孤零零的录取通知书和学生卡(没有入学通知),到遮遮掩掩的校历(没有博士研究生入学时间),到最后的学院通知,才恍然大悟,原来都在为这件事情埋下伏笔。
我只想说,只搬博士生,不管文科理科工科社科,在沙河都一定会耽误学习,影响毕业,因为学院整体还在北太平庄。你要是分学院整体搬,把我们学院都搬到沙河了,包括老师,包括讲座等各种学术资源,那我没话说,三年苦行就当为了多出成果了。
有人会问,不过就是搬个校区吗?有这么严重吗?知乎上一位匿名答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搬校区不是稀罕事儿,博士也没有不搬的特权。就沙河高教园旁边的北航和中央财经,应该在去年开始就已经有组织地安排部分博士过去入住了。但人家的分校区都是在2010年前就已接纳了部分本科新生入住,必需的教学与生活资源已增配多年,至少没有学生会在生活与学习的基本层面上发大愁。
大部分学校先迁本科再迁博士的惯例并非是因为博士金贵,而是因为博士群体相比于本硕的师弟师妹们来说更依赖学校的研究资源。没有实验室或者只有在本部才有的关键资料,博士生几可谓是被砍了双脚,只能陷入“书山有路没有腿,学海无涯缺个舟”的窘境。
何况,这个在地图上都还写着“建设中”的校区其实同样不适合让本硕的孩子们过去,都还不知道这些建筑物是否有通过验收,家具和室内的甲醛是否通干净,以及安全措施能否得到保障。让博士生在一个没有实验室、没有古籍库、没有重要的档案资源的地方空腹挤奶、无料产出,恕鄙人寡陋,北师采取的做法实在是闻所未闻,真乃走位里的精英、操作里的豪杰了。”
校方终于正式回应!20个小标题解读昌平新校区
在持续不断的争议声中,7月18日,校方终于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用20个小标题,对2018级博士新生入住昌平校园G区的相关问题予以解答。
校方在公告中表示,2018级博士生将于10月8日开学,目前昌平校区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各项验收工作,开学前具备全面入住所需的条件。此外,校方也回应了学生们问询的热点:
(1)上课地点:
2018级博士新生课程尽可能在G区开设,目前公共外语、政治已完成课表调整;专业课(除实验类无法在G区开设的以外)由学部院系和研究生院协商,鼓励在G区开设。
(2)学习资源:
昌平校园G区目前已经配备教学设施设备的教室有112间,类型有普通教室、讨论教室、创新教室、扇形教室、机房等,教室纳入学校教务系统统一管理。
图书馆将为昌平校园G区分馆入藏基础纸质文献20余万册,开通主馆与分馆文献通借通还服务。此外,图书馆的各类电子资源在昌平校园G区IP范围内全部开放使用。
(3)通勤:
安排昌平校园G区—地铁沙河站/公交沙河站的免费小型班车。校本部车辆服务中心也将开通夜间临时约车服务,满足一些因为科研活动错过班车的学生的需求。
宿舍服务中心在校本部设立临时招待所,提供少量床位,为因学术科研活动无法当日返回G区的2018级博士新生解决临时住宿问题。
(4)后勤配置:
教室、宿舍的家具由学校统一招标采购,宿舍家具已生产完成,近日逐步进场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会邀请第三方专业权威环境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正式检测报告将向全校公开。
实行全封闭管理,人员进出通过人脸识别或校园卡认证。校园安装有技防视频监控系统,学校安保部门24小时巡逻值守。学生宿舍楼门装有门禁系统,刷校园卡进入。
(5)住宿一年后的回留问题:
2018级博士新生入驻昌平校园G区,时间为一年,明年暑假前搬回北太平庄校园。
校方也在公告中表示,昌平校区设有医务室,可满足学生基本就医需求;学校财经处也将在昌平校园G区设立报账窗口,为师生提供财经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 图源网络
至此,北师大博士新生入住沙河新校区引发的争议算是得到暂时的平息。学生们怎样评价这次搬迁事件和学校的应对方式呢?最后,再来看看大家们的看法:
博士生每天做实验,人过去实验室不过去,最后还要每天两头跑,已经预见到睡在实验室的日常。延期压力那么大,学校也真的是让人伤心啊。
在师大读书的时候就一直盼着新校区,从本科盼到了博士毕业。新校区的住宿条件好的一笔,要是我打死也愿意去住,更何况还有方便的班车。工作了之后你就知道什么是奔波的辛苦了,师大的孩子还是该多经历风雨。
大家总觉得自己就是在城里校区住大宿舍的人……当发现自己不是的时候,就不管不顾的开始抱怨起来……学校做的问题不少,但是从知乎评论来看,很多人根本就是想两头得便宜……既不想离开市里的方便又想有宽敞的大宿舍……而且我总觉得这些博士生字里行间的意思是我们比本科生高端,比本科生更应该留在本校……应该让那些很可能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们去荒郊野外,而不是我们这些年龄更大更成熟的人……不是说别的学校本科在郊区,就是更合理的啊……
其实有再多的班车也是不方便的,毕竟实验室不能跟博士一起搬过去。而且最让人不能接受的不是不方便,而是签协议前不告知。
有观点认为, 扩招这么大的事,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去配套?现有的硬件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如果不能,有什么解决方案?这些如果提前准备好了,在招生计划定下来的时候就公告给全体考生,还会有后来这么多事儿么?
另一方面,“签协议前不告知”,并且在消息流出且引发争议后,也只是用一纸官方言语回应学生,未及时发布更详细的说明或表达人文关怀,校方的这种态度更是令学生们感到失望和憋屈。
正如言论所说,这件事将学校多部门协作的无序进行了非常直观的呈现。
对于学校而言,做出详细反馈确实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超越时间的恰当感或许更为重要吧。
内容资料来源:走吧Juana(ID:Juanita_Wanderlust),知乎,蛋蛋网论坛,蛋蛋网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网站,微博等
图片来源:走吧Juana,蛋蛋网,知乎匿名网友,北京师范大学主页
本文由募格学术(ID:mugexueshu)整理发布
【颜值测试】你的颜值及格没(独家)?点击测试
关于我们
经管世界【ID:ourjingguan】
经管世界公众号由金融学博士、大数据与金融博士后团队共同创建,所有推送文章通过人工智能选取。旨在传递权威财经资讯,打造证券投资、量化投资、私募投资平台,提供前沿计量方法、学术资源、论文写作投稿经验等。50万+经管人的选择。
同时作为资源共享平台,我们为广大用户整理了计量统计软件和资料,方便大家学习。回复Office、Stata、MATLAB、Eviews、SPSS、SAS、Python、时间序列、CFA、CPA、超盘手、股票等关键字,即可无条件免费获取最新软件、视频资料等!
另外,团队开发了翻译、最新电影、笑话、颜值测试、艺术签名设计、公益征婚交友平台、星座运势、短网址等功能,回复相应关键字即可,欢迎体验。要做就做唯一的公众号^_^
点击“阅读原文”测试照片颜值和签名设计^_^。